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农民参与式"研究与推广的木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总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10a“农民参与式”木薯栽培研究及广泛推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农民参与式"推广木薯的信息传播对策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10年“农民参与式”推广木薯的信息传播对策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农民参与式”,就是科研院所研究出的科研成果或科学技术,在科研人员、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地方领导和有关企业的共同合作下,直接在志愿农户的地里,通过农民参与全过程的试验、评估和筛选,检验其适应性、可行性及发展前途。在实践中选择效果好,各方均容易接受的农业成果,再通过农民参与的方式加以大力推广,在研究中推广,在推广中改进。通过对农民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创新和发展,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发展研究是农村发展工作者与农民一起共同分析现状、共同制定和执行发展规划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参与式方法制定的发展方案能够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和想法,使农民在实施中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保证方案实施的可持续。采用参与式发展研究方法,按照“参与”、“互动”、“讨论”、“研究”的原则,提出了近期两渔村村级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 ,村内兴办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 ,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民筹资 ,因此 ,“一事一议”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一事一议”项目运作中引入“参与式”机制 ,有助于规范操作 ,民主决策 ,做到公千、公正、公开 ,真正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一、“参与式”应用在农村“一事一议”项目中的重要意义农村项目建设中的“参与式”是指村民广泛平等地介入到项目的选择、预算编制以及项目的实施、监测与评价等各个运作过程。参与村民是项目的决策者、拥有者和利益分享…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于1994~2003年间所采用的“农民参与式”在木薯推广中的方法、过程、结果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成功的协作模式及解决存在问题的良策;概括“农民参与式”的概念、作用、意义。指出其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发展的思想在我国并不完全是舶来品,晏阳初先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定县实验”乡村建设中就创造和运用了“参与式”发展提倡的“人本”理念,其中表证农家就是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的体现,它对改革传统的农业推广观念和现行的体制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绥化市农业推广模式的选择 1、建立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参与式的农业推广理论认为,农民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最为了解的一个群体,同时农民也知道自己最缺什么、最想要什么,因此,在农业推广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实行“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效果应该最好。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而农业推广主体最根本的职责应该是通过运用各种农业推广手段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农业知识研讨交流会、农业科技示范等活动对农民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民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探讨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相关理论及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参与式方法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实践,采用归纳演绎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农民培训工作得出具推广价值的结论。研究阐述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实现农民由被动接受培训向主动融入科技培训体系转变的本质;提出参与式农民培训是原有培训方式的有利补充,是培训主体之间在培训内容设定、工作开展、监测与评价及主体能力建设等环节相融合的过程;最后分析政府在参与式农民培训中的工作重点。参与式农民培训能够实现培训各主体的能力提升,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植物育种促进作物品种改良和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植物育种的目的就是保证所进行的研究要与农民的切实需要相联系.以保证农民的生计安全和社区的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广西自治区的科研、推广人员,用参与式植物育种的方法改良培育出农民需要的品种,同时促进了当地社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试论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志国  刘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14-7015
"参与式农业推广"强调从农民的真正需求出发,农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推广服务。其要点可概括为:推广理念转变、推广职能改变、与农民有效沟通、农民组织建设和能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12.
参与性监测与评估是近10年来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参与性农村发展、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项目的一项实用技术和方法,本文结合案例的分析详细介绍参与性监测与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在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项目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推动参与性监测与评估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促进参与性发展研究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1980s, when a flexibleapproach to research, known asfarmer-back-to-farmer, was developed, the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CIP) became famousfor participatory research. Subsequently itappeared to have lost leadership in this field.This article documents participatory researchactivities in CIP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tofind out what happened. Even in the 1980s,implementation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wasactually limit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thecenter grew unevenly, with little clearencouragement from the CGIAR. Decentralizationof social scientists in the 1990s led to thefragmentation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d, inthe absence of any clear champion, it seemedthat it might wither away. Recently, increasinginterest in IPM, donor support, and the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aff who havebeen exposed to other currents of participatoryresearch and training has led to a revival ofinterest. This needs to be carefully nurturedto ensure that the flexibility for which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CIP earlier gainedworld renown is retained.  相似文献   

14.
赵迪  王德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22-5924
介绍了由传统本位论向受众本位论转变的过程及中国受众本位论的基本思想,认为运用受众本位论分析农业推广活动有益于巩固参与式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农业推广活动的传通本质:推广者将信息传送给农民,农民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和改造,内化为自身的体会,并及时作出反馈。探讨了受众本位与参考式农业推广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了受众本位论对参与式农业推广活动的2点影响,一是受众本位论明确了农业推广活动的导向和实施依据,二是将受众本位论纳入农业推广研究拓展了农业推广的外延。提出了受众本位论对完善参与式农业推广的4点启示:一是以受众为导向,注重受众的需求;二是提倡过程的参与式,强调受众内部参与程度的重要性;三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使推广者能及时了解推广活动的实施情况和绩效;四是开发乡土知识,使创新与实践能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15.
读者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是图书馆人本位管理理念变革及体验经济时代下用户体验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读者参与质量管理的工具包括需求信息主导类工具及读者自主式设计工具,中佛罗里达大学及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参与式质量管理提供了管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琼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1994年起,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采用"参与式"和"科技入户"等方法,推广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anaging agricultural pests. Since the mid-1980s, the emphasis in IPM has shifted toward biologically-intensive an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d extension approaches. Finding better means for solving pest problems is high on the agenda for most farmers, and farmers often have significant pest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interest in IPM experiment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roach to participatory IPM research that is being implemented by the IPM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upport Program (IPM CSRP). The approach emphasizes on-farm research with an extrapolation domain beyond the single farm, and in some cases beyond the local region or country. It considers many factors beyond the farm and research station that influence the generation and adoption of IPM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It emphasizes linkages among farmers, scientists, consumers, bankers, marketers/processors, and policy makers in IPM research priority setting, conduct, and evaluati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described in the paper is illustrated with a case study from the Philippines. Lessons and conclusions draw on its recent application in other sit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育种体系无法满足欠发达边远地区和有机农业等异质环境下多目标的作物新品种需求。参与式植物育种(PPB)针对当地农民需求,突出农民主导和参与,可弥补常规育种体系的不足。PPB可提高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利用效率、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等组织的参与式育种研究计划,已选育数以百计的作物新品种,并不断完善PPB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良种生产与推广等技术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PPB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