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16种抗菌药物对鱼类几种细菌性病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几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MIC值,几种药物联用后对不同病原菌分别表现为: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根据药物的联用结果研制出"肠鳃康"、"鱼血康"和"草鱼康".室外治疗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有效率达100%;肠鳃康对鲤、鲫、鲂肠炎、烂鳃病治愈率达74%~85%,鱼血康对鲂鱼、鲫鱼细菌性败血症治愈率达70%~73.9%,草鱼康对草鱼赤皮、烂鳃、肠炎治愈率达63%~81.84%.  相似文献   

2.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防治方法最近,四川合川市利泽乡四村二组农户王正中发现他所养的草鱼大量死亡,经有关专家检测,病鱼得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并发症。每年夏季的6-9月,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高峰季节,草鱼肠炎病死亡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现分述这...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常并发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及赤皮病,统称草鱼"三病",各养殖场在养殖季节都有可能发生。2017年6月,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刘某渔场发生草鱼"三病",发病草鱼100尾,死亡33尾。为了更好的防治鱼病,笔者将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的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3种病害的病原都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适宜水  相似文献   

4.
草鱼四病,即草鱼肠炎病(烂肠病)、细菌性烂鳃痛、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常见、多发、并发、暴发,对草鱼危害很大。现介绍1种用清凉油治疗草鱼四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放养草鱼成本低、增重快、效益高,但由于草鱼较其它鱼类易患细菌性烂鳃病和细菌性肠炎,倘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治疗就有可能发生群体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90%。 草鱼烂鳃病:俗称“开天窗”。多发生在气温高热的8~9月,即鱼类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病变部位在鱼的头部和鳃部,病鱼鳃瓣颜色发白,呈粘稠状,并开始局部腐烂,鳃丝尖端有时可发现软骨外露。鱼体发黑,鳃盖处可蚀成一个小洞。病鱼离群独游,停止摄食,明显消瘦,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罗非鱼致病性海豚链球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基础上以MIC为单位,1×MIC、5×MIC、10×MIC和20×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所筛选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海豚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拌饵投喂给药方式对罗非鱼进行5种药物治疗性给药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海豚链球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6.4、12.8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均为12.8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即使在1638.4μg/mL下也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本试验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5MIC时,海豚链球菌对伯乐立康和抗菌先锋敏感,对菌必清、菌毒康和海鱼安中度敏感.菌毒康与海鱼安的联合抗菌效果最佳.鱼体内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和伯乐立康的治疗有效率超过75%,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防治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罗非鱼致病性海豚链球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基础上以MIC为单位,1×MIC、5×MIC、10×MIC和20×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所筛选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海豚链球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拌饵投喂给药方式对罗非鱼进行5种药物治疗性给药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海豚链球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6.4、12.8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均为12.8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即使在1638.4μg/mL下也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本试验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5 MIC时,海豚链球菌对伯乐立康和抗菌先锋敏感,对菌必清、菌毒康和海鱼安中度敏感。菌毒康与海鱼安的联合抗菌效果最佳。鱼体内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和伯乐立康的治疗有效率超过75%,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防治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     
中草药治疗草鱼“三大病” 草鱼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中草药治疗草鱼“三大病”,具有来源广、少花钱、就地取材、不污染水域等优点。 一、烂鳃病 l、大黄(干品) 0.5公斤,用 0.3%氨水 10公斤浸泡(在常温下)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0.00025%-0.00037%。 2、乌枯叶干粉0.5公斤或鲜叶2公斤,用10公斤石灰乳门公斤石灰加5公斤水)煮沸10分钟后,再用池水稀释,遍洒全池。使他水的药物浓度为0.000375%。 3、食盐用布包好(250克1包),吊挂于鱼…  相似文献   

9.
草鱼生长快、饵源广、肉味美、营养。好,但抗病力弱,易发生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成活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现介绍一种治疗草鱼“四病”的有效药饵。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对引起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和肠炎病的柱状屈挠杆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进行了大黄、黄芩等7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中草药对这两种菌都具抑菌作用,MIC在7.8~250mg/ml之间.黄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MIC为7.8mg/ml;连翘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1)大黄。大黄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化合物,含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其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并有抗病毒作用。用于治疗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白头白嘴病等。常与黄柏、黄芩配合制成“三黄粉”,(2)大蒜(蒜头)。大蒜主要成分为大蒜素,为一种植物杀菌素。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以防治细菌性肠炎病。每100kg鱼用药0.5kg,捣烂拌饲投喂,连喂3~6d。(3)乌桕。乌桕叶含有异斛皮甙,鞣质,主要含酚基有机酸。对G-和G+菌有抑制作用,用以防治烂鳃病及白头白嘴病。每100kg鱼用干粉0.5kg拌饲投喂。(4)地锦草。地锦草全草含黄酮类的…  相似文献   

12.
<正>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由多种致病菌引起,如柱状黄杆菌、嗜纤维菌、鱼害黏球菌和柱状曲桡杆菌等。常年均可发病,一般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1]。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是流行高峰期。草鱼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2],烂鳃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3-5],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2011年8月中旬吉  相似文献   

13.
奥比沙星对水生生物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片法和二倍试管稀释法研究了动物专用药物奥比沙星对6种水生生物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鱼害黏球菌、荧光假单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奥比沙星对这几种水生生物病原菌表现为中度和高度敏感,MIC最低可低于0.125μg/mL。奥比沙星对上述病原菌抑菌效果好,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疗效研究,可望作为治疗水生生物细菌性疾病的抗菌新药。  相似文献   

14.
防治草鱼"四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严重制约草鱼的生产,直接影响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防治该“四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这就引发了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药物的残留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且易导致该病的病原体(尤其是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而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等恶性循环的现象。中草药毒副作用小,药性残留最低、残留期短而不会污染养殖水体等环境,能抗菌、抗病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甚至还能促进鱼类生长,因而具有化学药物无以比拟的优点。所以,中草药在今后的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将成为预防鱼病主要考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经肉眼观察,取鳃粘液镜检和剖检诊断确诊为草鱼烂锶病的鱼场,按敏闩1-3g/100kg鱼重混入饲料中投喂,连喂3-6天的治疗烂锶病的试验,其结果:痊愈率为81.67%,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6.67%,。同时以呋喃唑酮作疗效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稀土不是土,而是具有一般金属性能的金属元素.国内外都在农业上广泛应用,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能力.目前已经发展到在养鱼业上应用.据研究,稀土养鱼不仅可提高鱼的成活率与饲料利用率,而且能防治鱼病,尤其是对草鱼的赤皮、烂鳃和肠炎三大细菌性疾病都有很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造成鲤鱼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水温及喂食上。水温低或温差过大易造成肠炎,喂食不当也会造成肠炎突发。肠炎初期食欲不振,粪便带线,这种情况只需要保持水质,提温至32℃即可快速看到成效。肠炎中、后期,鲤鱼会出现厌食,粪便黄白色,甚至脓疱,肛门红肿等,此时在做好保持水质,提高温度外,就需要添加药物才可治愈。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鱼害粘球菌,该病习惯上称烂鳃病,主要危害鲤鱼和青鱼,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  相似文献   

18.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草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有效治疗草鱼常见细菌性疾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试验选用了氟喹诺酮药物乳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进行了对草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3 种氟喹诺酮药对荧光假单孢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25、1.25、1.25μg/m l和5、1.25、1.25μg/m l,而对照药硫酸链霉素的MIC 均大于1000μg/m l。结果表明了氟喹诺酮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与硫酸链霉素相比抗菌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鱼鳃腐烂的疾病,叫细菌性烂鳃病,此病严重危害着渔业生产。本病多在春天发生,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带菌鱼,以及被病原细菌污染的水或池塘淤泥。在本病流行季节,病鱼不断在水中散布病原菌,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便可发病,特别容易感染的是鱼鳃受伤(如受机械损伤、被寄生虫寄生等)的鱼。本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从鱼苗种到成鱼都可受害。此外,鲤鱼、鲫鱼、鲢鱼、编鱼、团头朝、金鱼等也能受害。一般地说,水温在15℃以上时,本病开始发生,在水温15℃~30C之间,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和流行,使自致死时间也越短、经…  相似文献   

20.
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常以药物常用剂量在血清中的浓度大于MIC为敏感,反之则为耐药[1]。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同时,探求合适的联合用药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在临床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