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封市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趋势进行预测,并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从深入分析水资源供求趋势出发,以水资源预测理论为基础,对开封市不同水平年来水及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水平年进行了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弄清灌区水平衡关系及水力联系对于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宁夏引黄灌区1991-2007年用水资料,应用水均衡模型,对灌区水资源供用耗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引黄水量与节水工程、水价调整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关系密切;地下水开采量与引黄水量呈现互补态势;农业耗水是灌区主要耗水对象,耗水量占灌区总耗水量的57.1%;黄河水量是灌区主要消耗水源,多年平均消耗比例为61%,降水占34%,山洪及其他占5%;灌区工业和生活耗水稳中有升;降水量与引水量存在着异向关系,对引黄水量的有效利用和无效蒸发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供需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从深入分析各行业用水特性出发,以水资源预测理论为基础,建立各用水行业用水趋势模型,对开封市不同水平年来水及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揭示了实行全社会节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影响下乌苏市地下水埋深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乌苏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以及各因素变化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演化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18年9月乌苏市地下水埋深进行了统测,通过Mapgis软件分析了地下水流场及埋深,组合2008—2017年耕地面积、地下水开采量、节水灌溉面积、地表水引水量、总灌溉面积、机井数量等变化因素对地下水埋深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了各因素与地下水埋深的关联程度。【结果】乌苏市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后转向西流入艾比湖,部分地方存在降落漏斗;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引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结论】地表水引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为影响地下水位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乌苏市实施控制用水总量方案后水位有所回升,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仍需掌握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价引黄水量的变化对位山灌区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输入延迟神经网络模型(IDNN)和递归神经网络模型(RNN),并对模型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NN模型对于地下水位动态的模拟更为有效。利用RNN模型,在引黄水量减少条件下,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灌区地下水位动态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位山灌区适宜引水量为10~14亿m^3/a。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配置是井渠结合灌区实现水资源优化,合理调控地下水位的重要途径。以陕西省泾惠渠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以当年平均地下水位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下水位动态模拟模型,模拟不同水文年不同渠首引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17种组合情景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并以多年采补平衡为地表水地下水合理配置的目标。结果表明,丰、平、枯不同水文年的井渠用水比分别为0.3~0.4、0.2~0.3、0.44~0.55时,可实现灌区地下水多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7.
变化环境下灌区地下水动态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从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出发,运用了线性趋势回归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3种统计水文学方法,分析了近30 a(1981—2010年)灌区变化环境因素——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灌溉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灌区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倾斜率为-2.900 mm/a,而蒸发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倾斜率为3.270 mm/a,降水量和蒸发量两者具有互逆变化特征;灌区地表水灌溉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地下水开采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基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时程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995—2005年,灌区西北部地区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下降约7~8 m,中部乃至东南部也有小幅度的下降,下降不足1 m;2005年以后,灌区内仅在渭河北岸的武功、兴平南部及咸阳中南部有小幅度下降趋势.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得知各影响因子的关联度都较大,均在0.5以上,且塬上灌区与塬下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驱动因素分别为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开采.  相似文献   

8.
针对80年代骊为华北平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问题,选择河北省雄县胜利灌区为水资源平衡调控研究区,对水管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水量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地下水动态规律、渠床入渗率分布、地表水引用量在年内的分配、研究区农业用水和地下水的回灌要求,提出水量调控措施。结合田间农业节水研究,提出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的不管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年观测资料,对济南引黄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二十年济南引黄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变化趋势主要受引黄灌溉水量的影响,2002-2013年来地下水位波动下降明显;多年月均地下水位变化出现两个峰值,主峰值主要受汛期降水的影响,次峰值主要受春季引黄灌溉的影响。2对地下水位多年序列和季节序列进行M-K趋势和参数特征分析表明,灌区2000年以后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且在2012年以后下降趋势较显著;春季和夏季地下水位总体上无明显趋势,而秋季和冬季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以后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3由于秋季灌区引黄供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水量,为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应适当增加秋季引黄量。  相似文献   

10.
宁夏银北灌区井渠结合灌溉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银北灌区水资源联合调度 ,减少引黄水量 ,充分利用地下水的目标 ,对选定典型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进行模拟 ,对井渠结合灌溉模式和运作方式进行了计算。通过三维的数值模拟计算发现 ,在规划渠系利用条件下 ,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在来水保证率低的春灌或冬灌期实施井灌 ,以控制地下水位 ,减少土壤返盐 ,也可以对部分农田采用集中井灌的方式 ,以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迁安盆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引起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为了保持地下水资源的补采平衡,采取了滦河河道清淤和修建人工湖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措施.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对调控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道清淤,地下水每年将多增加3000万m3的补给量,为地下水水源地的稳定供水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坎儿井衰减与地下水补排系统响应关系,利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和坎儿井流量监测资料,结合鄯善县历次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料和坎儿井统计数据,分析了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对坎儿井衰减的影响,并建立了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对2020年、2030年坎儿井出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坎儿井流量动态与地下水位动态基本同步;北盆地的坎儿井出水量主要受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南盆地主要受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地下水开采量是影响鄯善县坎儿井衰减的关键因素,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鄯善县坎儿井出水量将会在2020年恢复至0.83亿m~3,2030年恢复至0.87亿m~3。  相似文献   

13.
河套灌区蒸发量大,降水量稀少并且黄河水资源日益下降,导致灌区水资源短缺,灌区地下水资源量对区域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通过收集整理河套灌区各灌域共224眼观测井2008-2018年逐月地下水埋深数据,采用五点三次平滑方法分析各灌域年际与年内地下水埋深变异规律;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各灌域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异特性;并结合灰色关联度研究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总体较浅,但在人为活动与自然条件影响下,灌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埋深逐渐下降,并且蒸发量和引黄水量对地下水埋深影响较大。相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有效提升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灌区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开展了地下水位考核研究。在分析平谷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PSS软件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3种地下水统计模型,确定地下水水量与水位的定量关系。并根据2015年初的用水量指标和优选统计模型,划定不同典型水平年的考核控制水位,计算水位年变幅作为考核年的考核标准,从而达到地下水位考核、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目的。该考核管理模式对其他区的地下水位考核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民胜利渠灌区适宜井渠用水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在对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地下水模拟模型与GIS技术进行结合,并设置8个情景方案,预报了灌区5 a后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灌区适宜的井渠用水比。结果表明,目前灌区地下水位呈不断下降趋势,削减灌区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的恢复有明显的作用。平水年削减10%的地下水开采量,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用水比例调整为1/0.78,上游调整为1/1.24,中游调整为1/0.85,下游调整为1/0.41,灌区机井数从原来的20 261眼削减到14 315眼,可以基本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代表性定义,国内外在此问题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考虑回归水、是否考虑无法控制利用的洪水以及是否充分考虑水权等。以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为切入点,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国内常用的扣损法、美国德克萨斯洲的WAM模型和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墨西哥水资源可利用量指数法,指出了今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邹平县城北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建立了引黄补源条件下的邹平县城北地下水库补源模式数值模型,采用准三维非稳定流有限元法进行地下水库开发利用渗流场模拟,对地下水库在各种开采方案下的供水能力、流场演化趋势和资源优化开发模式进行预报评价。研究表明,坚持引黄补源,在保证总开采量平衡前提下,减少城东北地下水开采量,扩大渠网内地下水开采,将激发引黄渠道对地下水源地的补给、提高水源地效率、阻止城东北老开采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 ,引黄水量将由现状的年平均 (近 10年 ) 5 2亿m3 减少到 40亿m3 。由于引黄水量的大幅度减少 ,人们一直担心是否会由此导致灌区内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从而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缺乏观测试验资料的情况下 ,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在引黄水量每年减少 12亿m3 的情况下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 ,约为 0 .4m ,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动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与地下水均是重要的取用水水源,两者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同时,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存在着水量交换,时而呈现平衡,时而出现此消彼长。如何获知两者间的联动关系,准确评估两者间的转换水量,是合理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基于此,从地下水模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地下水位响应关系等4个方面论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动关系研究成果,通过总结与分析,探究了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以开封市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种污染物,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各污染因子的权重及综合隶属度的分析计算,得出开封市地表水水质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证明开封部分地区水质较差,对开封市工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作为开封市地表水水质综合治理的依据,也为开封地区工农业排放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