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0,(8):51-51
据了解,由于水稻生长习性的不同,我国南方大多数种植籼稻,而北方则主要种植粳稻。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约0.08亿公顷,其中杂交粳稻仅占4%。原先华北地区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667米。产约为600千克,急需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浙江省水稻种植制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86%,到2004年下降到34%,单季稻面积从14%上升到66%;常规稻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75%,到2004年下降到50%,而2004年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50%;随穗重型品种和杂交稻的应用发挥分蘖和大穗优势的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同时推广直播稻和抛秧栽培等节本省工技术。参照原水稻种植区划成果,根据现有水稻种植制和品种类型,将浙江省水稻种植区分为以下6个稻区:Ⅰ.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Ⅱ.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Ⅲ.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Ⅳ.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Ⅴ.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Ⅵ.浙西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并描述了各稻区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征、稻作制度、水稻类型、各季水稻种植面积比例及现有生产技术主要特色等。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新沂市部分乡镇有种植籼稻的习惯.分散在全市的各个主要种植区.该市播种面积都在0.33万hm2左右。2005年开始推广Ⅱ优084、岗优Ⅱ号等优质籼稻品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激增。据统计,2002~2004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小于12hm2。2005年则上升到34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定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南阳市宛城区秋季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333.33hm2左右,主导品种为Ⅱ优725、Ⅱ优838,搭配优质粳稻品种郑稻18.通过近几年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每667m2产量提高20%~35%,成本下降10%以上.  相似文献   

5.
9优138杂交粳稻系徐州农科所育成,在镇平县种植已3年,种植面积在333.33公顷以上。近两年,我们水稻办在老庄镇蒋庄和杨庄村搞了1.73公顷9优13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调查,对照品种为Ⅱ优501。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水稻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措施实施,认真详细观察和记录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情况和产量水平,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加权平均法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相似文献   

7.
1病害重发原因1.1乱引乱调籼稻种子江苏省新沂市部分乡镇有种植籼稻的习惯,分散在全市的各个主要种植区,该市播种面积都在0.33万hm2左右。2005年开始推广Ⅱ优084、岗优Ⅱ号等优质籼稻品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激增。据统计,2002~2004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小于12hm2,2005年则上升到34hm2,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为6%,高的达到76%,一些严重田块  相似文献   

8.
一、品种来源 J210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2005年在我团农试站种植3.3公顷,667米^2产580千克,2006年推广到各连,种植面积2.7公顷,667米^2产量达458千克。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稻品种对NO-3 同化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 4个品种水稻 (汕优 63、扬稻 6号、泗优 917、农垦 57) 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 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GSA)。结果表明, 1mmol·L-1 NH 4 培养下, 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 而 1mmol·L-1 NO-3 培养 28d后, 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 其中, 扬稻 6号生长最优, 农垦 57最差; 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 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 58 7%, GSA高出 34 6%, 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 3 2倍, 说明籼稻对NO-3 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10.
邵武市是国家和福建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36万多亩,栽培的主要品种有特优175、Ⅱ忧明86.Ⅱ优辐819等组合,其中“特优175”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是该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组合之一。由于良种良法没有配套,优良品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产量一般均在450-500公斤之间。为了尽快改变该市良种良法不配套的被动局面。2004年邵武市农技中心在水北镇三都衬建立高产示范片.面积达100多亩.并取得全面丰收。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农业科学》2005,(6):22-22
水稻品种:红光粳1号,新乡县新科麦稻研究所选育,适宜河南沿黄粳稻区种植;两优培粳,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适宜河南沿黄稻区及豫南籼改粳区作一季春稻或麦茬稻种植;中优293,安徽荃银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种植;Ⅱ优550,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种植;冈优336,四川眉山裕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适宜豫南稻区春茬、麦茬种植;B优827,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适宜豫南籼稻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害重发原因1.1乱引乱调籼稻种子江苏省新沂市部分乡镇有种植籼稻的习惯,分散在全市的各个主要种植区,该市播种面积都在0.33万hm2左右。2005年开始推广Ⅱ优084、岗优Ⅱ号等优质籼稻品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激增。据统计,2002~2004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小于12hm2,2005年则上升到34hm2,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为6%,高的达到76%,一些严重田块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杂Ⅱ优501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和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用Ⅱ优—32A 与绵恢50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中籼迟熟新组合。于1994年引进老河口市竹林桥镇示范,初显优势;1995年扩大示范种植300公顷:1996年推广到2000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90.9%,逐步取代了原当家品种汕优63,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一、特征特性1.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所于1997年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种植杂交粳稻泗优523和中籼稻扬稻6号各2.0亩,经实收亩产量分别为760.3kg和722.0kg,取得了预期进展。根据进展实绩,对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思考。1水稻超高产栽培经济产量结构走向当前稻作界研究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培方法测定了不同形态氮素下4个品种水稻(汕优63、扬稻6号、泗优917、农垦57)的生长量及其水稻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结果表明,1 mmol&#183;L-1 NH+4培养下,水稻生长无明显差异,而1 mmol&#183;L-1 NO-3培养28 d后,各品种水稻生长差异显著,其中,扬稻6号生长最优,农垦57最差;籼稻体内的NRA和GSA比粳稻更高,其中籼稻叶片的NRA比粳稻高出58.7%, GSA高出34.6%,籼稻根系GSA是粳稻根系的3.2倍,说明籼稻对NO-3的吸收利用优于粳稻.  相似文献   

16.
高效抗虫基因PinⅡ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1个籼稻品种和3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转化。所用质粒为pCAMBI1300,其上带有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和高效启动子ACT I以及调节子Intron。通过添加有利于转化的物质乙酰丁香酮及影响转化的各因素(农杆菌的培养方法、共培养天数、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继代次数)进行综合优化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转化体系。将成熟胚用pCAMBI1300,LBA4404浸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率最高达51.8%(粳稻)和31.5%(籼稻),转化植株再生率最高达67.6%(粳稻)和47.5%(籼稻)。初筛苗中PCR阳性苗得率最高达33.3%(粳稻)和27.4%(籼稻)。PCR结果初步表明.Pin Ⅱ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田间抗虫试验初步表明,阳性苗虫害率低于其受体亲本虫害率。本研究还在转基因水稻中发现了性状明显变异的植株,是进行水稻遗传背景分析和优良性状利用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一、选用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目前适合我县种植的水稻品种有优质杂交粳稻9优418、泗优9022、3优18等,一般杂交水稻有Ⅱ优838、岗优725、D优725、岗优22等,常规优质粳稻有豫粳6号、徐稻3号、豫粳7号、两优122、两优108、两优106等。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育秧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育  相似文献   

18.
红莲优6号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遗传所杂交水稻研究室近年培育出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我市于2002年引进作一季晚示范栽培.表现出生育期适中、株型好、抗病性较强、分蘖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当年种植114.7公顷.平均单产(即每667平方米产量,下同)586千克:2003年扩大到种植1740公顷.平均单产546千克.比对照的一季晚稻汕优63平均增产12.6%;2004年推广7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16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大田生产条件下的种植,通过对比,Ⅱ优72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416等可在寿县南部作为主推品种的候选品种,两优0293、国稻1号、协优107等可在寿县北部作为主推品种的候选品种;金粳优68可作为寿县粳稻种植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0.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16对SSR引物对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2个典型的籼稻品种和2个典型的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5份材料中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每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4~12个,平均5.9个,其中有效等位基因70个,有效等位基因的百分数为75.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应用NJ法对基于16对SSR标记数据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份不同材料可分为粳稻组和籼稻组,粳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6~0.53,平均遗传距离为0.303,其中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0.46,籼稻组各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297~0.377,平均遗传距离为0.329。11个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除筒恢211外,其他都属粳稻组。用相同SSR标记数据和聚类方法分别对苗期、芽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的水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时期耐冷品种在各自聚类图中的排列位置与全部材料聚类时有所不同,但其亲缘关系远近没有变化。结果表明SSR适合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籼粳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