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兰州市2006~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主要依据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时期兰州市及各县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由2006年的"恶劣"状态转变为2013年的"良好"状态;(2)土地生态压力指数从0.176下降为0.145,土地生态状态与土地生态响应指数分别从0.063、0.160提升到0.295、0.290;(3)区域内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土地生态状态改善与响应增强主要集中在土地生态压力过大的地方。据此可知,兰州市土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基本完善,已步入良好阶段,但是各县区土地生态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试论风沙土对我省草原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风沙土对我省草原及环境的影响严振英青海省草原总站在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中,土地沙漠化是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土地沙漠化(风沙土)是一种严重的蚕食式、潜移式的灾害。据资料,在过去的50年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65万平方公里可用地变成了沙漠,仅就东部苏丹而...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对国内土地开发整理进程以及耕地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提出通过科技、评估手段在整理土地时构建更高效的土地管理方式,同时要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4.
贺占军 《草业科学》2007,24(8):20-20
经新疆林业、环保等部门最新统计,新疆土地沙化由过去的年增加384km^2减少至如今的104km^2,土地沙化速度正在减缓,沙化土地加剧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但局部沙化仍在发展,土地沙化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论文基于对乐山市五通桥区生态足迹的测算,从供需平衡状况、供需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了五通桥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003年五通桥区人均生态赤字2.001 hm^2/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己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亟需调整;(2)五通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可用于人类消费的可供生态空间类型结构较为单一;(3)人均生态赤字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当前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现今社会,由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造成土地资源的短缺,因此很多的城市都利用有限的地面土地资源,向纵向发展,高层建筑就应运而生了。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建筑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需求,对建筑的生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生态设计对高层建筑的形态也会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生态设计含义的简单概述,来探讨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以及对形态的影响。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以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湿地生态保护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因为土地开发整理不科学,引发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边缘土壤质量下降、湿地生物数量骤减、湿地水生态弱化、湿地周边社会生活环境受损等问题。探究其因,主要在于思想认识有失偏颇、规划方案不够科学、资金技术成为瓶颈、生态评价机制缺乏、法规支撑不力、管理体制不畅。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注重湿地生态保护宣传,立足实际、科学编制土地开发规划,加大投入、提升科学技术运用水准,控制污染、完善生态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法规、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创新机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宝琴 《草地学报》2020,28(1):245-251
为了比较粤北石漠化区域传统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5个石漠化程度和7个传统治理措施;对B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潜在石漠化土地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具有轻度生态风险,中度石漠化土地具有中度生态风险,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具有强度生态风险;对C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治理措施对不同石漠化土地的效应不同,石漠化程度越强,治理措施效应越低;治理措施组合权重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和禁止乱垦滥伐+农村能源建设2项措施对治理粤北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卢立业 《草业科学》2007,24(2):58-58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遭受风沙、干旱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现有沙化土地123.68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9%。据辽宁省林业厅消息,辽宁省已把辽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作为辽宁三大生态重点工程之一,编入《辽宁省“十一五”和长期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准备用5年时间,基本遏制沙化蔓延,再用5~10年的时间,力争将整个辽西北沙化土地全部消灭掉。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张雪梅  林长存 《草地学报》2023,(12):3831-3840
土地利用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准格尔旗水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本研究基于FLUS模型预测自然发展、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准格尔旗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情景下FLUS模型的Kappa系数为0.87,0.88和0.83,均大于0.80,说明FLU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土地演替。运用InVEST模型得出2040年城市发展情景水源涵养量最低为2.98×108 m3,生态保护情景水源涵养量最多为3.37×108 m3。全旗的水源涵养量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基本分布模式。根据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其强度按以下顺序排列: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通过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能够为规划生态保护区提供管理建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中国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准计算了我国自土地规划以来土地使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价值的变化。通过对得出的数据分析我国土地使用的不同形式以及使用方法的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EF)是指生产已知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与之对应的生物承载力即是指区域内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方法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于1992年提出,并经Wackernagel和Rees发展为生态足迹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土地建设问题主要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等问题也已经成为土地管理的核心和焦点,而且能够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和维护土地生态系统乃至保证整体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安全都需要进行协调与控制,旨在也是要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工作提供帮助,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理论还不成熟。采用文献参阅法,从土地整理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外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并由此得出其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法律政策,重视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拓宽土地整理融资渠道,重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和高度重视土地整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年、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2000年与20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10年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用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剩余的土地、林地、污染的水域及天然的资源为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技术和生态环境,有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的绿色养殖,投放无公害的饲料,不施肥,不撒药,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近几年来的瘦肉精,药物残留严重等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生态养殖的肉类日益受到重视,品质好,口感好,价值高,是今后人们生活中追求的理想食品。  相似文献   

17.
宋常青 《草业科学》2005,22(4):68-68
我国研究人员在对西北地区近50年以来的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受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度不高、水资源紧缺和人地矛盾等客观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农场管理与土地利用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农场管理 领导重视,及时做好政策配套。省政府领导对严格国有农场土地管理问题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强农场土地管理的96号文件,2008年省政府32号文件中又再次重申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反复表明省政府对国有农场土地管理问题的真正重视,对促进农场改革发展的真正支持,对农场职工合法权益的真诚保障。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畜牧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为畜牧业发展走出庭院、走出村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林下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实行林、牧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循环畜牧业,是其最大特色和发展亮点,它能帮助畜牧业发展解决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山东省胶州市林下畜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当地林下畜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速生耐旱树种——大叶速生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草场退化、经济落后、生态恶劣,各种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生态不改变,西部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