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1984年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会议以后召开的又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1984年以来的科技工作,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研究讨论深入进行全省的林业科技体制改革问题,讨论修改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林业经济五年规划,布署“七五”后三年的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搞好科技工作,深入进行全省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林业科研工作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科研、生产、开发相结合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我们对全省的林业科研工作进行了调查。1 林业科研工作现状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林业科技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攻关、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林业生产解决了一批综合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提高了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规范了科研管理工作。 1 984年以来 ,省林业局相继制定了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办法、林业科技奖励办法、林业科研计划管理办法、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关键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转化,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已成为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三北地区林业科技成果及推广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下新形势下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对2000年以来我省林业科技工作的总体评价 2000年以来,我省林业科技工作深入贯彻“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进步,林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4%,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相似文献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振兴哲盟林业经济王燕自科研体制改革以来,哲里木盟林业科学研究所不断转换运行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做到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1984年以来,有12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17次获省(部)级和盟级奖励,获单...  相似文献   

6.
全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于1986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南宁举行,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研究改革的任务、措施和步骤。区林业厅副厅长杨通明、钟国华在会上讲了话。钟国华在讲话中首先讲到林业科技教育的成效:六十年代以来,各级林业科研单位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在营林、森工、林化、林机等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共129项,其中五项获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林业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打破一家一户进行生产经营的格局,使森林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组合流通,就要在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产权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实践证明,在林业生产中推行农村林业股份合作制是适应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1 林业经营体制现状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农村林业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激发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闽北林业科技群体在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技术承包过程中,试行技术入股,建立了新型的林业科技生产经济联合体雏型。笔者认为以技术入股参加经营林业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理论问题,也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技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技术经济股份制,谈一些初步认识。林业技术经济股份制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涌现的,由于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涌现出大批林业专业户,是当前林业生产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现状如何?这里就精河县的情况,作点粗略分析。 1982年托里乡一农民,在沙丘搞开发性造林生产,当年植树两千株。自他创先例以来,到1987年达到176户,造林4563亩多,占全县造林的66%,累计造林达1.4万余亩,保存率达8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精河县的林业生产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2月15—17日在省林业招待所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1984年以来的科技工作,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研究讨论深入进行全省的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讨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林业经济五年规划,布署“七五”后三年的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厅长刘墨林同志在会上就我省林业科技工作形势、“七五”后三年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主攻方向重点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松江河林业局、柳河县林业局、临江林业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后,我国的林业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依靠、面向”的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攻关和成果转化,林业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十年前,正是在这样一种大好形势下,《林业科技开发》杂志应运而生了。历经十个春秋,她已由一株稚嫩的幼苗,成长为一保健壮的小树了。这是与该刊编辑部同志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值此《林业科技开发》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林业部科技司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慰问和热烈的祝贺!林业科技期刊出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隰县林业科技现状、林业科技在林业重点工程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找出了影响林业科技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即林业科技与林业生产脱节,林业科技的运行机制不顺不活,基层科技队伍结构失衡。提出了今后实现林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这次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现在我就如何开创我省林业科技工作新局面的问题讲几点意见。一、先讲讲我省林业科技工作的形势自一九七八年全省林业科技大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林业战线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在指导思想上,主攻方向上进行了调正。从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和职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产搞科研依靠科研促发展¥福建省尤溪县森林防火研究中心@林盛@李振问结合生产搞科研依靠科研促发展福建省尤溪县森林防火研究中心林盛李振问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与生产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福建省尤...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在整体上都有了飞速发展,林业方面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林业科技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林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阶段林业的发展存在限制.基于国内外林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阶段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能够有效改善林业科技发展现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以来,桓仁县坚持把推进林业标准化作为产业富民的重要载体,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树立标准化发展理念,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林业产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林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分析了桓仁县林业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林业产业建设中林业标准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 林业经济联合体,是在林业三定的基础上,在全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81年以来,我国普遍进行了林业的“三定”工作,其成效是,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山林权属不清、林权不稳的局面,使许多地方的林业出现了生机。随着林业政策的放宽,为了更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使林农的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安徽省金寨县于1984年普遍实行了“两山并一山”的办法,即把全县所划的63万多亩自留山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中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高涨。广泛建立林业科技网点和科技户,是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一种好形式。科技户的建立不仅能把林业的“权、责、利”结合起来,而且又能做到群专结合、上下联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科技工作者和基层干部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了适应新形势,使林业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渭南县林业局最近发出了关于建立林业科技户的通知,提出了建立林业科技户方案。通知和方案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敖汉旗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通过科技兴林战略的有效实施,取得林业科技成果20多项,并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敖汉旗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加大了林业科技的研究和林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极大地提高了营造林质量和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林业科技在林学主要学科、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技推广与开发、国际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林业科技管理等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林业科技发展趋势,论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加速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林业科技管理等6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