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而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比对照增加1.5%和6.1%。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淳东灌区对水稻“控灌中蓄”灌溉新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水稻品种974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观测了控灌中蓄、淹灌2种灌溉模式和不同晒田程度(轻晒和重晒)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对降雨的利用率、土壤含水量和水稻产量等指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全生育期灌水仅3 ~4次,平均灌溉定额112 mm,和淹灌处理相比,灌水次数减少5~7次,节水幅度平均达63.2%.控灌中蓄条件下重晒处理又较轻晒处理节水27.7%,且该处理对降雨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为最大,分别达到49.3%和1.30 kg/m3,同时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水稻实际产量比淹灌增产23.8% ~ 33.9%.结果表明,水稻控灌中蓄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是一种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减排和增产潜力巨大的生态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CROPWAT模型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影响及水稻不同灌溉制度,基于黑龙江省庆安县1966~2015年气象、土壤数据和水稻作物参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雨和灌溉需水量,对不同典型年份水稻需水量和有效降雨作耦合度分析,制定水稻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水稻需水量在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以13.68 mm·10年-1速率下降,变化范围为410.8~574.6 mm;该地区特枯水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水稻需水量分别为521.0、484.9、451.8、410.8 mm;水稻在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较大,两个时期需水量在不同水文年下差异明显;不同水文年下6、7、8月主要需水时期,需水量与有效降雨耦合度均小于1;同一水文年下灌溉定额均为淹水灌溉>"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控制灌溉,淹水灌溉灌溉次数最多,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灌溉次数最少;不同水文年下与淹水灌溉灌溉定额相比水稻"浅、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和控制灌溉节水效果明显,分别可节水6.3%~13.4%、29.1%~39.4%、30.6%~42.6%。有效降雨量难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在水稻生育期内应根据不同典型年选择合适灌溉制度灌溉,并在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两个高耗水时期加强灌溉。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生长与灌溉水温的关系 1.水稻是喜温、短日照植物,起源于南方.寒地水稻品种是早熟、极早熟粳稻类型.从水稻三性:即基本营养生长性、感温性、感光性来看,寒地水稻对光照不太敏感,而对温度敏感.所以,水稻生长与灌溉水温密切相关,尤其在稻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根据试验研究,综合分析得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对温度的要求,列于表1中.从表中可以看出,从返青期开始,灌溉水温最低在18℃以上,而该地区井灌区地下水温度在4~5℃,不能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灌溉水温的要求.所以,必须采取增温措施,提升水温,以达到作物对灌溉水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2004~2006年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节水效果。选择农垦牡丹江分局858农场267hm2水稻种植典型示范区为试验点,得出控制灌溉较常规灌溉全生育期少灌水3~4次,节水2400m3·hm-2,增产398kg·hm-2。同时,水稻米质,抗倒伏、抗病虫害效果比常规灌溉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对垦区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是水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习惯、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生产状况都有很大差异,不同研究机构或团体对于水稻生态系统的划分也各不相同。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四大水稻生态系统1.灌溉水稻生态系统(irrigatedriceecos-ystem)灌溉水稻生长在筑堤的田中,一般可以保证一年一季或多季作物生长的灌溉所需,根据降雨量的不同分为灌溉雨季和灌溉旱季。世界上大约有7900万hm2水稻是在需要灌溉条件下生长的,平均产量为3~9t/hm2。虽然灌溉水稻仅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但它提供了世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求新型稻渔共作模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光明渔村开展了新型稻渔共作模式的实践。不同情况下稻田灌溉模式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实验分为每隔5 d灌溉一次鱼塘水,每隔7 d灌溉一次鱼塘水以及不灌溉鱼塘水。水稻种植品种为“吉宏6号”,水稻平均亩产544.97kg,总体旱田亩产量高于水田,不同灌溉周期亩产量5 d灌溉一次>7 d灌溉一次>不灌溉鱼塘水。地上部分生物量旱田大于水田。灰色关联度分布为0.576~0.907。各水稻根茎秆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根长(0.907)>秆基部外径(0.863)=穗基部外径(0.863)>秆长(0.846)>株高(0.829)>穗长(0.7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根茎秆构成因子是根长,关联度最小的是穗长;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水稻产量关联度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有效穗数(0.869)>穗粒数(0.847)>生物量(0.813)>结实率(0.806)>千粒质量(0.759)>每公顷穴数(0.715)>根干质量(0.625)>成穗率(0.576),其中与水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穗数,关联度最小的是成穗率。  相似文献   

8.
磁化水对水稻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和本田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外对以磁场处理小麦、大豆、谷子种子和用磁化水灌溉黄瓜、番茄、水稻等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本文仅就利用磁化水进行水稻浸种、育秧、灌溉本田的需水量试验结果,简述如下:一、试验方法1.试验装置和设备磁化器采用交变可调的场强1500奥斯特,与可变电阻器连用,二次切割,均匀度为0.87~0.9,流速为0.8~1.0米/秒,磁程为10厘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技术原理及推广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概念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毫米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浅水灌溉对寒地井灌稻田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寒地井灌稻区井水低温造成的水稻减产问题,于2009年通过田间控制试验研究了浅水灌溉措施对寒地稻田水温、土温和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处理:控Ⅰ,水层控制在3 cm;控Ⅱ,水层控制在1 cm;CK(传统淹灌),保持5~10 em水层.结果表明:在水稻本田期内的各生育时期,3种灌溉处理间水温和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自压吸气增氧灌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制了自压吸气放水管,设计4种田间灌溉排水模式,分析自压吸气增氧灌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灌排模式中,增氧灌溉处理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均优于不增氧处理,但不同灌溉模式下增氧对促进水稻生长的效果差别较大.增氧对常规灌溉模式下水稻增产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增氧灌溉对常规模式下水稻分蘖前期分蘖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对灌溉模式Ⅱ水稻分蘖后期分蘖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的含义: 水稻薄露灌溉的"簿"是指灌溉水层要薄,即2厘米以下(习惯上深灌为6厘米以上,浅灌为3~6厘米);"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水层不能长期淹盖表土层.  相似文献   

14.
干旱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仅次于病虫害,灌溉稻作是我国现行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65%以上,一般耗水量在1.0~1.4m3/m2,有的甚至达到3 m3/m2,而水稻实际需水量仅为0.45 m3/m2左右,表明灌溉稻的大部分耗水并非水稻生育本身所需而是未能有效利用造成浪费所致.  相似文献   

15.
江水灌溉与井水灌溉水稻性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水灌溉、井水灌溉两种灌溉方式种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调查研究,得出江水灌溉的水稻成熟期提前,抗病性、根系重量、产量、稻米品质均好于井水灌溉的水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水分管理影响着水稻的颖花分化与产量形成,旨在研究不同水分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稻穗枝梗和颖花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籼稻泰优871和非优质籼稻荣优华占(对照)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3种灌溉方式,测定水分灌溉、颖花发育、产量形成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AWD显著增加供试品种水分利用效率,CFI则显著降低;CFI和AWD处理均提高了供试品种产量,但CFI与AWD差异不显著,品种间趋势一致,CFI增产趋势与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提高有关,而AWD增产则是来自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协同提高.从稻穗枝梗和颖花发育特性来看,相比CK、AWD,CFI有利于提高稻穗颖花分化数,主要是因为枝梗与颖花分化较高,且退化较低,其中泰优871品种一次颖花分化差异显著;AWD相比CK尽管总颖花分化数差异不显著,但可显著减少颖花退化.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二次枝梗及颖花分化影响要大于一次枝梗及颖花,CFI相对增加两品种不同部位一次枝梗上二次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且主要体现在稻穗中上部枝梗.[结论]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间歇灌溉与持续淹水灌溉可增加水稻产量,但为增加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形成大穗,促进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应注意水稻幼穗分化期采用浅层淹水灌溉.  相似文献   

17.
对寒地水稻在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方式下的群体素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水稻各生育时期灌溉量的不同分配,来测定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群体素质指标,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调控目的.保水灌溉、浅水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的全生育期灌溉总量分别为450m3、350 m3和150m3,667m2产量为683.3kg、694.6kg和670.3kg.这一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方式为科学用水和水稻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节约水稻灌溉用水,防止水资源的浪费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缓解农业用水的重要措施.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正在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喷、管、槽灌等)以及先进的灌溉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灌溉的发展,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结合本地区生产实践中的做法,介绍一下水稻生长过程中采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浙江省嵊州市水利局(312400)王桂廷水稻薄露灌溉技术是经过五年十季水稻几十个小区,三次以上重复的设计、试验、筛选,于1984年获得成功。薄露灌溉的关键是水要灌得薄,20毫米以下,每次灌溉后都要自然落干露田。这一方法彻底改变了水稻长...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田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面积逐年增大,属于寒地稻作区,为了能生产出优质的绿色稻米,我们大力提倡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灌溉工程节水,田间工程节水模式,移栽水稻节水灌溉,水稻生育期节水灌溉等.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