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Ipomoea,batatas,Iam)属于旋花科甘薯属,蔓生草本植物,块根富含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茎叶含有维生素A、B、C及铁、钙等有益成分,现随茎叶加工技术的应用而使其走向国际市场。本文对甘薯茎叶深加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茎叶菜用甘薯在生长期间或产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栽培因素、理化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品质下降或变劣。科学合理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防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茎叶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该文在介绍影响茎叶菜用甘薯品质的栽培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的基础上,阐述了针对影响茎叶菜用甘薯品质的因素应采取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控制化学因素的污染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殷莉 《蔬菜》2009,(11):32-33
一、甘薯窖贮 甘薯又名红薯、红苕、番薯、白薯、山芋、地瓜等,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块根,其营养丰富,可粮菜兼用,是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甘薯根块对温度十分敏感,既怕热又怕冷。温度过高易生芽,过低易干缩糠心和腐烂,影响品质和加工。经多次试验研究,甘薯窖藏是一种成本低廉,方便易行的安全贮藏法。现将甘薯窖藏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叶用薯是将甘薯鲜嫩茎叶作蔬菜用的专用甘薯,其鲜嫩茎叶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蛋白质、多种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具有食疗保健作用,被医学家称为抗癌蔬菜,被营养学家誉为长寿蔬菜。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尖有"蔬菜皇后"之称,营养丰富,叶嫩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台湾省以及南方的蔬菜市场上,甘薯茎尖属畅销种类。近年来,我国各地培育出了专门采摘茎叶的甘薯品种,而北方叶菜用甘薯栽培种植规模较少。叶菜用甘薯品种主要以幼嫩的茎叶作为产品,分枝力强,生长迅速,与以薯块为产品的甘薯栽培方式有所不同。现将叶菜用甘薯在北方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值得开发的营养保健蔬菜——甘薯茎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士辉 《蔬菜》1999,(3):16-16
长期以来,甘薯主要用作粮食、饲料和加工原料。虽然有的地方有采食甘薯嫩茎叶的习惯,但主要用来补粮、菜之不足,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蔬菜来食用。自80年代初以来,日本、台湾等地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了甘薯茎尖的营养保健作用,甘薯茎叶才逐渐走向市场。在日本、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由于货源不足,价格暴涨,香港市场每trg售价高达140港元。在香港的高级宴会上,甘薯茎尖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被誉为“蔬菜皇后”。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及其它大中城市,甘薯茎尖也倍受青睐,市场上售价也达3-5元,远远高于其它绿叶蔬菜。据测定,每…  相似文献   

7.
叶用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台湾、广东和浙江等地开发出以食用嫩茎叶为主的叶用甘薯品种。与块根甘薯品种相比,叶用甘薯的茎尖嫩叶更清香可口,炒食口感好,甘薯味淡,而且始终呈现青绿色,颜色鲜亮;叶用甘薯的叶片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消化道等疾病。叶用甘薯在6—10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速度快,10—15d(天)即可采摘1次,可连续采收7—10次,每667m^2产量800—1000kg,按目前本地市场价8—10元·kg^-1计,平均每667m^2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因此,叶用甘薯茎尖嫩叶的上市既增加了夏淡时蔬菜上市种类,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菜》2011,(12):35-37
(一)有机叶菜栽培技术叶菜类如蕹菜、苋菜、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及叶莴苣等,由于生育期短,从播种至采收仅20-30余日,因此非常适合有机栽培。此外,乡土蔬菜如洛葵、叶用甘薯及白花马齿苋等,由于扦插容易且病虫危害较少,也是有机栽培之最佳选择,兹将叶菜类有机栽培要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叶用薯又称菜薯,是以新鲜幼嫩的茎叶作为蔬菜的专用甘薯,其以口感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武汉市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易栽培、效益高的优势蔬菜.掌握好春季叶用薯定植技术是夺取全年高效高产的关键与基础.通过黄陂区近10年来的推广,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定植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油加工技术用食用菌加工的菌油不仅保持了原食用菌的风味和香气,而且是保健食品,也是食用菌经营者致富的好项目。其加工工艺如下:1选择原料。加工用的平菇以灰色种如姬菇,香菇以段木或杂木木屑栽培的为好。平菇要菇盖尚未平展,边沿未变薄,孢子未释放时采收;...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明易栽、易管、易收,产量高,适易大批量规模化栽培。采收后将鲜鸡腿菇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或外销,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鸡腿菇的盐渍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采收,加工盐渍品用的鸡腿菇的菇体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10-15cm之间迅速采收。若在菌环松动后采收,将影响盐渍菇的品级。采收时应近鸡腿菇大小分开位置,轻拿轻放,保证菇体完整,菇脚切削整齐、干净。  2清洗,将采收分类的鸡腿菇分别置入洁净的清水中漂洗或用自来水冲洗,洗除菇体表面的尘埃、泥…  相似文献   

12.
张佳琳  宋聚红  王海山 《蔬菜》2023,(11):76-78
为进一步提升北方甘薯栽培种植效益,结合菜用甘薯的特点,因地制宜,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总结了适宜北方地区的菜用甘薯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露地种植连续采收3个月茎尖,667 m2效益在10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蔬菜型甘薯是指食用甘薯茎叶生长点以下10~30cm的茎叶幼嫩部分为主的甘薯品种;其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易栽培,一次种植周年可多茬收获,经济效益显著。从栽培和种植管理角度给蔬菜型甘薯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叶尤其是嫩梢和叶片(含叶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等,因其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香滑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泉薯830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秋季用龙薯34为母本、泉薯95为父本杂交而成。泉薯830分枝性较强,茎叶翠绿且生长旺盛,1999年开始加强其蔬菜利用的综合性状鉴定,至2001年经连续三年比较试验,泉薯830的茎叶产量和食用品质等性状均优于食20、福薯7-6和富国菜等品种,适宜作为蔬菜采食。1特征特性泉薯830短蔓较直立,叶片尖心形带齿,顶叶、嫩叶、叶…  相似文献   

15.
脱水胡萝卜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萝卜营养丰富 ,对人体具保健和美容作用 ,进行胡萝卜深加工 ,可常年提供其制品 ,以丰富与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介绍的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兴起的一种新型脱水蔬菜产品———脱水胡萝卜粒。它色泽亮洁 ,极富营养 ,口感清脆 ,很受消费者青睐。其主要加工技术如下。1 制作原料 新鲜胡萝卜、亚硫酸钠。2 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皮—切分—烫漂—护色—干燥—回软—压块—包装—成品。3 操作3.1 原料清洗 按食品加工用胡萝卜原料的质量要求进行收购 ,剔除那些杂色、畸形、瘦小和有病虫害的残次果 ,用利刀削去顶端的叶簇 ,再用水洗净泥沙…  相似文献   

16.
柿子馒头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其操作要点如下:①选用新鲜饱满、无褐斑、霉烂的熟透甜柿子。②先用水清洗,然后用70℃的热水烫3~5min(分钟)。③剥掉柿子表皮,将有核柿子的核去掉。④将整理好的柿子同适量水一同加入打浆机中进行打浆。⑤用均质机对浆液进行均质。  相似文献   

17.
甘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是一种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本文就小型烘烤型甘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从生产基地的选择、选用优良品种、育苗定植,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直至收获贮藏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8.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述了菜用甘薯的营养组分、医疗保健作用,对菜用甘薯的品种选育、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分析,比较了菜用甘薯育种的3种技术经济指标,指出了菜用甘薯作为蔬菜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展望了菜用甘薯育种方向、栽培采收方式和市场开拓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叶用甘薯     
饶璐璐 《蔬菜》2000,(6):14-15
一、概况叶用甘薯俗称白薯叶、善薯叶、地瓜叶,是甘薯(英文名:SweetPotato,学名Inomoeabatatas(L.)lam.)的叶、叶柄和芽梢部。为旋花科konvolvulaceae)牵牛花属草本匍匐性蔓生作物。在热带为多年生。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泛栽培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以收获地下块根为主,叶蔓作饲料,民间也有采食叶,作为粗菜。近年发现著叶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BZ、矿物质钾、钙之来源,而且其病虫害甚少,很少使用农药,比其他叶菜类较抗暴风雨,生长迅速,为良好的夏季叶菜,在人们追求享受自然风味中…  相似文献   

20.
龙岩茎叶两用芥菜俗称牛尾芥,分布于龙岩市各地,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市冬、春季的主栽地方品种之一.茎叶均可食用,且均可熟食、腌渍.近年来,由于外销及加工的需求量增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将该品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