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提高和改进模式产品对汛期降水预报准确率,利用近两年3—7 月江西省92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24~72 h 相应降水预报资料,采用Gamma函数作为累积降水概率分布拟合函数,将模式预报降水累积概率分布与观测降水累积概率分布进行概率匹配,获得不同量级降水的预报订正值,并检验了订正前后预报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模式预报对江西降水预报存在大雨以上量级预报多漏报、小雨多空报的现象;经预报-观测概率匹配订正法订正后,可有效地修正模式预报系统性误差,对各等级降水有良好订正效果,尤其对暴雨的订正效果明显;时效越短订正效果越好。该订正法在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和改进模式产品对汛期降水预报准确率,利用近两年3—7月江西省9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24~72 h相应降水预报资料,采用Gamma函数作为累积降水概率分布拟合函数,将模式预报降水累积概率分布与观测降水累积概率分布进行概率匹配,获得不同量级降水的预报订正值,并检验了订正前后预报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模式预报对江西降水预报存在大雨以上量级预报多漏报、小雨多空报的现象;经预报-观测概率匹配订正法订正后,可有效地修正模式预报系统性误差,对各等级降水有良好订正效果,尤其对暴雨的订正效果明显;时效越短订正效果越好。该订正法在业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释用数值模式的预报产品,采用客观分析和ETS评分方法,运用T639-thin模式、ECMWF-thin模式、Japan_thin模式及NECP模式对2014年7月发生在山西的3次降水过程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效果检验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家模式对欧亚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式以及地面系统的调整和演变均有较强的预报能力;4家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基本能把握雨带的走向,但对强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的模拟与实况相比偏差较大,而且对强降水中心的预报稳定性也较差;对于ETS评分,NECP模式的评分在3次过程中均较高,并且不同数值模式的24 h时效预报效果要优于其他预报时效。总体来看,对于环流形式的演变,EC模式模拟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NECP模式,T639模式和日本模式次之;对于降水量级以及落区的预报,NECP模式预报较准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次是EC模式,而T639模式和日本模式预报的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EC集合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EC集合预报产品的应用性能进行检验,笔者基于EC集合预报的概率匹配平均降水量、融合降水量以及中位数、众数和控制预报降水量等5 个产品,通过TS评分方法对内蒙古2014 年汛期降水过程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检验成员产品对过程的把握能力差异较大,集合预报对降水偏大的降水过程评分比较高,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预报存在着较大的偏差,预报效果较差。平均TS评分结果表明,集合预报产品尤其是概率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是控制预报和融合产品。  相似文献   

5.
卫星资料在山西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应用卫星云顶数据改进数值模式的水汽初始场,探讨利用卫星资料改进定量降水预报的可能性。利用ADAS(ARPSDataAnalysisSystem)综合云分析系统,将静止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加入到WRF中尺度模式中,对2013年7月9日夜间山西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引导西北涡东移的环流背景下,低涡切变线附近生成的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融合卫星云顶数据改善了模式24h降水预报效果,有效减少强降水的空报,显著提高暴雨以上强降水的预报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融合卫星云顶数据后,模式可以获取中尺度系统信息,可以捕捉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模式有效加强了对降水有重要影响的高湿区的分析,动力场能够快速协调适应;模式更加有效地预报出未来3h内降水模态的变化和移动,显著改善了强降水的临近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WRF对乌江流域面雨量的预报能力,认识WRF降水预报的特点,提出释用思路。笔者运用晴雨预报、等级预报检验和预报偏差分析方法,对乌江流域2010—2013年汛期面雨量的WRF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乌江流域的晴雨预报具有相当的可靠性。等级预报准确率在53%左右。按降水等级检验发现:WRF对无雨和小雨的预报,尤其小雨的预报有较好的参考性;但对中雨以上的降水预报能力较差。中雨以上随降水量增大,预报偏差增大;预报偏差大多偏小,接近正常的较少,偏差100%的较多。WRF对大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差,对中雨的预报有一定可靠性。根据检验结果提出简单的集合预报方法,其与实况相关性更好,预报接近正常的比率提高,预报偏小的情况也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7.
大连地区气温的统计特征及数值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赛瀚  黄艇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5):259-268
为了提高大连地区温度预报的准确率,笔者利用2003—2013 年大连地区自动站温度资料、2013年6 种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连市气象台预报的产品,统计2003—2012 年10 年7 站20—20 时最高、最低温度在不同季节的出现时间的频率,对2013 年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温度检验,检验时效为24 h。结果表明:大连地区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的频率分布均呈双峰型,最高温度多出现在14 时和21 时,最低温度多出现在5 时—8 时和21 时;在6 种数值预报产品中,一般是SCMOC对南部地区的温度预报的较好,对北部地区的温度来说是ECMWF预报的相对较好,而且整体上最高温度的正确率总是低于最低温度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马鞍山地区大雾预报准确率,分析1961—2010 年近50 年来马鞍山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并建立基于配料法的大雾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马鞍山市雾日集中在11 月—次年1 月,为“冬半年雾日多于夏半年”型。潮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100%)、微弱的风速(风速≤3 m/s)和适宜的气温(≤20℃)均有利于大雾的形成。925 hPa 和1000 hPa 是否有逆温层,对于雾的形成与维持极其重要。马鞍山大雾地面形势具体分为四类:弱高压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冷锋前暖区型、地面倒槽型。选取水汽条件、冷却条件、层结条件以及风力条件作为大雾预报的基本“配料”,建立马鞍山大雾预报方法。利用EC细网格资料(2011 年9 月—2013 年12 月)对该方法验证的漏报和空报分析:TS 评分42.86%,漏报率6.9%,空报率55.74%。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河子垦区2017年(1~8月)大降水实况资料与预报场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T639细网格数值模式产品的物理量场资料进行预报统计检验。结果表明:(1)T639细网格数值模式产品500 h Pa高度场、水汽场和动力场预报,对短期和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物理量场相关系数0.6的仅供预报参考,物理量场相关系数0.6的可作预报依据;(3)通过检验,预报时效近期比远期好,绝对误差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增大,相关系数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24 h和48 h预报参考价值最大;(4)低层物理场预报一般比高层物理场预报绝对误差小,相关系数随预报时效延长而逐渐减小,对流层中低层850 hPa和700 hPa预报比500 hPa预报参考价值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季节气候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跨季节预测能力,最终提高黑龙江省汛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基于1983—2017年中、美、欧3种季节气候模式的资料,将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黑龙江省汛期降水预测,采用距平相关系数(ACC)、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评估、分级评分(Pg)评估和距平符号一致率(Pc)4种定量评估方法全面评估了上述3种季节气候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跨季节预测能力,并最终给出适合于黑龙江省汛期降水的客观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各家模式对黑龙江省汛期降水有一定的跨季节预报能力,但对于降水趋势的异常量级预测能力相对较差。各家模式预测评分比较来看,EC模式预测评分相对更好,在预测业务中可以重点考虑;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测评分高于日常业务质量评分和多模式等权集合平均的预测评分,可以在汛期气候预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0年5个气象站强降温资料[24 (48) h最低气温下降≥8 (10)℃、最低气温降至≤4℃],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强降温的时空分布、强度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明显多于绿洲平原区。年代、年强降温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强降温主要发生在1—5月和9—12月,强降温次数4月最多。各强度强降温次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大,强降温次数迅速减少,24 h强降温强度总体呈弱减小趋势,48 h强降温强度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利用2004—2013年1—5月和9—12月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运用Press准则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预报因子初选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各地月最低气温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全局最优的最低气温预报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强降温预报的临界值和预报级别。预报拟合率24、48 h分别为80.0%~83.3%、81.3%~86.2%,预报准确率24、48 h分别为71.4%~75.0%、73.3%~77.1%,达到了较高的拟合和预报水平,可为强降温预报和预警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2.
辽宁旬滚动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采取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逐旬滚动的未来30天的气温和降水预报方程,经过PS评分检验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建立了简洁易操作的系统平台,大大提高了气候预测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雷暴大风、冰雹天气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郝莹  鲁俊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299-304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雷暴大风、冰雹天气造成的损失,提高这2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笔者在统计安徽省2000-2005年4-9月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样本的基础上,利用1×1格点NCEP资料计算了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的43个参数,对比分析了无雷暴、普通雷暴、强对流(雷暴大风、冰雹)时的物理量极值、归一化平均值等,并基于分析结果选取雷暴大风、冰雹的消空、预报指标,逐月逐时次的确定预报指标的阈值。最后,利用指标叠套法生成安徽省雷暴大风、冰雹天气潜势预报产品。用该方法对2007年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检验,2007年6-9月共有28个雷暴大风、冰雹过程,全部报出,空报9个过程,无漏报,过程TS为30.4%。从检验效果来看,指标叠加的数值越大,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的概率也就越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集合预报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提高集合预报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水平,为日后的天气预报业务工作提供可利用的预报经验。本研究以集合预报产品为例,简单阐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原理、集合预报产品的概念,介绍了部分集合预报产品的定义、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基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分析了2016年3月17日20时起报的一次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实例,以此来探讨集合预报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地表温度预报业务,提高逐日地表温度预报准确率,利用2007—2012年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及抚顺市的逐日地表温度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构建抚顺市地表温度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ECMWF的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温度场和T213的散度场、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地面气压场、海平面K指数、水汽通量、相对湿度、温度场、地面气温和场涡度场均呈显著相关。对预报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显示,地表平均温度和地表最低温度的预报效果较好,≤3℃预报准确率均达到79%以上。2种模型对比显示,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总体上优于逐步回归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较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16.
海上大风是海洋产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而延伸期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延伸期预报主要分成动力延伸、低频振荡、经验波传播、数理统计、气候扰动分解和集合预报等6种方法,以动力延伸中的数值模式和低频振荡中的MJO监测诊断最为流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分析,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集合预报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这6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海上大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许多学者尝试较多的是气候扰动分解、低频振荡中的低频天气图等方法中的溯源技术,通过找到源头,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延伸期预报。  相似文献   

17.
欧徽宁  黎馨  周渭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0):122-126
旨在研究2018年6月12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出现桂西漏报,桂东空报的原因,为今后预报提供参考,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预报不仅要注重大的环流形势分析,还要考虑水汽、能量条件的分析;预报员先入为主的预报思路和过分依赖数值预报产品,使得在其他要素分析的过程中侧重点不同,没有全面把握水汽、能量、动力条件的分析;中短期预报效果不好时,可以通过短时临近预报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