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全国农技中心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经验交流与现场观摩会。会议组织观摩了祁县梨园、太谷葡萄园和榆次蔬菜绿色防控现场,交流了"十一五"绿色防控工作经验,分析了"十二五"绿色防控形势。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目前国内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带来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全国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达9.2亿亩次,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20.7%,比2006年增加7.2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从源头上提高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介绍4种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内容与措施,以及示范推广的成效,以期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日前在云南省腾冲市召开。会议就各地春季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开展及防控物资筹备情况进行交流,全面分析了下阶段小麦、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形势,动员和部署了今年春季病虫害防控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春季重大病虫主要防控目标是:抓住重要环节,落实好关键防控技术措施,确保今年主要小麦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小麦、油菜等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不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有些病虫害一旦发生,常会产生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更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做好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关乎农业生产的丰歉乃至农业发展的全局。因此,很多植保科学家提出,农作物的病虫防治是一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也是遭受病虫害严重侵袭的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在16亿亩次以上。病虫害的暴发与猖獗危害势必会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而水稻病虫的防控技术,特别是化学防治技术,是有效控制和减轻病虫危害,保障粮食丰收的重要措施,但化学防控措施如果应  相似文献   

7.
<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即采取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等对农业环境没有危害的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方法。现将这一方法简介如下: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就是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5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9.5亿亩次。为做好2015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病虫危害,全国农技中心制定了科学防控技术方案。一、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9.
《科学种养》2008,(8):1-1
受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今年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当前,正值农作物病虫害重发和防治的关键时期。近日,农业部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三大战役”,提出确保区域性重大病虫不造成重大损失,局部性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传播蔓延得到有效阻截,农作物病虫害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下的防控目标,力争全年农业和粮食有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10.
<正>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病虫防治组织方式的创新,绿色防控是病虫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二者融合推进就是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广泛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在绿色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统防统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统一组织实施,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蔬菜生产管理和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建立方便、实用、低成本的蔬菜病虫害识别防治系统,本研究基于国产基础软件,搭建了基于中间件的系统运行支撑平台,采用拖拽式向导模式构件技术,构建了蔬菜病虫害识别防治系统,并在海南省进行了推广和应用。系统实现了关于蔬菜病虫害的知识浏览、智能诊断、农事指导三个核心功能,实现了基于国产基础软件运行环境对蔬菜病虫害识别防治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地帮助植保人员对蔬菜病虫害进行了识别防治,对增强蔬菜种植管理水平和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遥感监测板栗病虫害的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病虫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高光谱遥感技术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已经在林业及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该技术在经济林果病虫害监测的研究在国内外少见报道。板栗作为国家粮食中长期战略储备物资及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经济林果之一,病虫灾害制约其产量与品质。本文首次提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板栗病虫害,通过分析其现实意义及深入探讨其可行性,为实现“精准农业”提供现实依据,拓宽了遥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兰州旱作玉米长期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减产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以轮作倒茬作物筛选为研究对象,建立合理轮作倒茬制度。引进不同种类、品种的蔬菜作物,试验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种植方式,筛选出适宜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结果表明:筛选出了西葫芦、娃娃菜、甘蓝、花椰菜等蔬菜。调整好播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协调好地膜集雨和集流窖补灌的关系,就可以保证蔬菜出苗率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在兰州半干旱山区种植蔬菜是可行的,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是种植小麦和玉米产值的3~10倍。  相似文献   

14.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作为一种快速监测手段已经被运用到作物病虫害监测中.本文阐述了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其技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产应用中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本领域研究中的难点,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棉花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832003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提高上海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构建了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系统以.NET 2.0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合理设计系统框架,实现了用户需要的各种功能。本研究结合上海市长江农场水稻病虫害防治实际需求,首先对水稻病虫害数据进行常规采集,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警,在发现病虫害症状时可以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防治建议和方案,构建了一个采集—预测—诊断—防治一体化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系统基于B/S模式构建,较好的解决了长江农场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三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要求,制定了江苏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规程明确了该区域稻麦周年单产1200kg/667m~2栽培的产量构成、种植方式、茬口安排、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指标,侧重规范了该区域稻麦周年高产品种茬口搭配、栽培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促进本地区稻麦周年生产实现高效化、规模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传播并普及枣树病虫害知识,使用农业专家系统提高枣树病虫害诊断及管理效率,基于微信服务号公众平台,采用php脚本语言及mysql数据库开发出枣树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JujubaExpert2020".该系统包括病虫诊断、栽培历史及枣树资讯3个功能模块,核心功能为枣树主要病虫害数据库和专家诊断论坛.用户可以通过关键字...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夏季休闲耕作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适合雷州半岛推广的休耕制度,为促进当地耕作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自然灾害严重;连作,病虫害严重;部分农作物产品上市期与其他地方同类农作物产品的上市期重叠,致使农民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等。由此认为:雷州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资源,发展农业很有优势。但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很多限制因素,其耕作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雷州半岛农业应以冬春季为主要生产季节,使其逐渐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季节,而在夏季则对其耕地实行休耕与培肥措施相结合,避免恶劣天气对作物生产的危害,也使农田得到休养生息、快速恢复和提升耕地生产力,推行“秋、冬种春收”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main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Because thi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s various, complex and unstable, the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methods of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s a certain challenge.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forecasting model for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Method] A forecasting model of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s proposed based o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a modified Deep Belief Network (DBN) that is constructed by a three-layer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 and a supervised back-propagation (BP) network. In the method, the RBM is used to transform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vectors into a new feature space related to the diseases and pests; the BP network is trained to classify and forecast the features generated by the last RBM layer and two rules of dynamic learning and comparison and dispersion are adopted to accelerate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RBM. The proposed model was validated on a dataset of cotton bollworm, aphids, spider,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and Fusarium wilt in a recent six-year perio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rediction models of cott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deeply explore the extens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cotton diseases and pest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has a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predictive models, and the average forecasting accuracy is above 83%. [Conclu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n effective crop disease and pest forecasting method that can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eventing cotton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