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转变大水面渔业发展方式,科学设置网围养殖设施,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功能,对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长荡湖实际情况,从蟹鳖苗种放养准备、苗种投放、养殖模式优化、管理要点等方面总结了湖泊蟹鳖生态高效网围轮牧养殖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洪泽湖围湖养殖区域为例,采用图像分割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阈值分类的方法,提取了围湖养殖区域信息,并对分类精度进行了评价,初步分析了2015年围湖养殖面积和分布。结果表明:此方法提取的围湖养殖区域,总分类精度为94.29%,总Kappa系数为0.914 2,可应用于湖泊沿岸围湖养殖区域的遥感监测;2015年洪泽湖沿岸围湖养殖区域总面积为239.90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及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1、网围的设置湖泊网围养蟹,面积多大最适合.目前还没有什么标准,但从养殖管理是否方便、水域产出率的高低、对湖泊环境影响的大小等角度考虑,一般面积20~30亩较适宜。面积过大,尤其一些连年养殖的湖泊水域。由于养殖力式粗放,河蟹养殖的水域产出率低下,对湖泊的环境影响也较大,水域植被较难恢复,不利于湖泊的修复与生息,极易造成湖泊"荒漠化",水生动植物品种与数量匮乏。湖泊网围养蟹,不宜常年只在一个地方养殖,每隔2~3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湖泊网围养殖对湖泊渔业与环境的影响,总结了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湖泊围网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围养殖对太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84~2001年中国的几种网围养殖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总结,网围养殖经历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与效益型的方向发展,从污染量大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过渡,养殖种类从常规养鱼向特种养殖方式发展,网围养殖对湖泊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并提出了网围养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泊网围生态养殖河蟹,养殖环境优良,河蟹活动空间大,生长迅速,质量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湖泊网围养蟹是一项新的养殖工艺。我省在1989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1990年全省推广网围养蟹面积达5800亩,比1989年扩大5.8倍,产量3.56万千克,比1989年增长8.8倍。1991年全省网围养蟹面积扩大到2.7万亩,遍及全省主要湖区,已投放幼蟹10万千克左右。 本文是笔者根据近两年来各地网围养蟹的资料和经验总结的网围养蟹技术要点。 一、选好网围养蟹的场址 网围养蟹是在湖、河内圈定一定范围的水域,让幼蟹在网围内生长育肥,最终获得大规格的商品蟹。因而网围区内的水质条件,基础饵料,环境及  相似文献   

8.
河蟹人工养殖有池塘、湖泊、河沟、网围、水库和稻田等多种养殖类型.笔者把本县四年来湖泊养殖河蟹成功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08-110
渔业作为大农业中的一部分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渔业生产的不稳定姓,渔民的生活也是很不稳定的。渔民因湖泊生态保护等原因而失去赖以生计的湖面,成为失湖渔民。洪湖拆围对当地渔民生产生活受重大影响。从渔民家庭本身出发,对其生产生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湖中渔民受到不利影响较大,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岸上渔民也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当前渔民与渔业状况应当对当前政策予以调整,在保障渔民生活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太湖网围养蟹区内外的生态环境因子的观测分析和养蟹区N、P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估算,结果表明,草型湖泊适合河蟹的养殖;不投饵时,养蟹有助于减轻湖泊内的营养负荷;而投饵的利用和转化率很低,多数饵料沉积于湖底或进入湖水中,从而影响湖泊生态环境。与湖泊小面积高密度养鱼相比较,网围养蟹的万元利润污染只有养鱼的1/14,利润却是养鱼的1.8倍。因此低密度网围养蟹是兼顾东太湖渔业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内陆天然水域网箱、网围养殖现状 2004年,中国内陆天然水域中有渔业活动的湖泊约93.97万公顷、产量114.7万吨;  相似文献   

12.
<正> 淡水养殖有三大途径:一是池塘养殖,朝着混养、精养方向发展;二是湖泊、水库、江河养殖,朝着增养殖方向发展;三是流水、工厂化、网箱和网拦河沟、湖汊、库湾等高密度养殖,朝着高效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刚  周军 《新农业》2012,(6):53-55
一、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河蟹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养殖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以天然捕捞为主,80年代后期以增殖放流为主,90年代初随着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河蟹的池塘和湖泊网围养殖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池塘及网围养殖技术基本成熟,形成蟹苗—蟹种—成蟹的产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是近20年中出现并被快速推广的一种技术。目前在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箱中进行养殖、在河道及湖泊中进行养殖、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在池塘中进行养殖的养殖方式是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优先保护水草以便实现网围养殖、网箱与网围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联营模式的良好创建等是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量中华鳖黄沙品系、鄱阳湖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的9项形态学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系中华鳖的外部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构建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60%,第一、二、三主成分分别反映体型特征、裙边特征和眼部特征,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8.36%、24.20%和11.04%。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创建了3个品系的判别函数,初始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3.3%、76.7%和66.7%。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杂交鳖与亲本鳖的误判率较高。判别分析显示,中华鳖黄沙品系和鄱阳湖品系的初始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3.3%和96.7%。该研究证实了体型、裙边等因子是影响中华鳖生长的重要指标,建立的中华鳖黄沙品系和鄱阳湖品系判别方程效果良好,为中华鳖黄沙品系与鄱阳湖品系亲本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想的测量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养鱼技术,网箱养鱼技术是近20年中出现并被快速推广的一种技术。目前在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网箱中进行养殖、在河道及湖泊中进行养殖、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在池塘中进行养殖的养殖方式是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优先保护水草以便实现网围养殖、网箱与网围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联营模式的良好创建等是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水环境的逐步破坏.野生黄鳝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为了迎合市场消费需求,2012年笔者在滆湖大水体网围(围栏)养殖区进行了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湖泊养殖,单产总难以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面大、不好管理,基本是天放天养、人放天养。“千湖之省”的湖北,全省三百万亩湖水面,1983年,平均单产6公斤,1984年,平均单产10公斤。湖北省国营刁汉养殖场,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根据网箱养鱼的原理,创造了“竹帘围养”的新方法,为提高湖泊养殖产量闯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9.
今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湖中华鳖先后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宝应首创的生态养殖方法成为其连获殊荣的法宝。  相似文献   

20.
围海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海养殖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直接关系到渔民生计和渔村发展.本文通过对广西围海养殖业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广西围海养殖业空间分布、基础设施、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主体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广西围海养殖业养殖质量不高、发展措施不足、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改进养殖模式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