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战略是一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党三代领导制定了不同的国际战略策略。三代领导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国际战略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主要依据。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而。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然而,在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下,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友好。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随着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的瓦解,世界也逐渐从两极格局变为多极化格局。美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渐从"硬权力"过渡到了"软权力"再发展到现在的"巧权力"。本文则是对"巧权力"进行分析,阐述"巧权力"对我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中关于独立自主的思想,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和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我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互动的现实而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社会主义大业的复兴,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构建"和谐世界"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决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采取正确的战略抉择才会使中国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下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转变,中国政府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新内涵,在此政策指导下的中朝友好关系持续发展,中韩关系出现质的突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对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态度基本延续以前的政策,此后发生了改变,由历来的单方面支持朝鲜转而支持朝鲜民族自主统一。  相似文献   

7.
广泛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我国对外战略的一项基本任务。早在70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指出:“帝国主义怕第三世界”,“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邓小平继承这个战略思想,认为巩固地联合亚非拉国家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为了牢固地团结新兴的民族民主国家,他不仅多次出访第三世界国家,几十次地会见来华访问的亚非拉各国领导人和其他朋友,而且深谋远虑,精心制订了怎样处理我国同第三世界国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并没有带来天下太平 ,国际局势总体上日趋缓和 ,但是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加深的情况下 ,传统安全观已经不能进一步解释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审时度势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从维护各国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高度 ,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将其写入十六大政治报告中 ,并在实践中用以指导自己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提出了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建立和谐世界的一整套国家战略。和谐理念是适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其中世界和谐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条件,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为此,我国要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加速实现我国的和平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共有 3次调整。 30年代初期 ,提出集体安全政策 ,加入国联 ,为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在 30年代中期 ,又实行两面周旋的双重外交政策。 30年代末期 ,走上了孤立保卫苏联自身安全、与德携手的轨道 ,最终导致苏德战争的爆发 ,标志着外交政策的再次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组织,借助战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在处理该地区的事务中也发挥着越采越多的主导作用。当然由于受国家利益的驱动,各大国必然在东盟开展新一轮的扩张与竞争,因此如何协调与该地区有密切联系的大国尤其是与美、中、日间的关系,保持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与长期发展,是当前东盟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为此东盟的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多年发展的历程表明:中国己经走上“和平崛起”之际。中国为“和平崛起”正倡导并形成一整套适应世界潮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新睦邻政策.在这些国际关系新理念支撑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就能够使世界各国充分相信中国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思想的内涵、提出背景以及崛起面临的国际条件作了阐述,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由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的国际战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要实现国内的制度创新和现代化,使和平崛起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基础。  相似文献   

14.
董博 《吉林农业》2009,(11):19-19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力地位和保持独立自主。然而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比较脆弱,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薄弱环节。因此,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最难突破的还是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时政     
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和平县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和平县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对和平境内的5个野生猕猴桃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利用栽培种和平1号为对照,对其野生资源进行营养成分,并对和平野生猕猴桃的育种应用和经济开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大势的宏观驾驭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准确把握,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自强精神。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努力实现和平地发展、开放地发展、合作地发展、和谐地发展。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在现有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际 ,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 ,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推进和发展到了新阶段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陈亚光 《新农村》2007,(10):23-23
金鱼是著名的观赏鱼类,由于体形奇特,性情温驯,被视为幸福、吉祥、和平与友谊、富有的象征。我国金鱼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家庭饲养金鱼,不仅可供观赏,而且有益身心健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碳铵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史的历史产物,也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氮肥品种。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自主研发成功了碳铵的生产工艺,由于流程短、投资省、建设快,特别是当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