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5,31(1):39-41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铅、铜、铁元素浸出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三种元素在茶水放置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探讨金属元素在茶叶冲泡过程中浸出规律及对茶水放置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金属元素的浸出含量不随时间显著变化,放置过程中不会造成茶汤中含量的明显增加。茶水隔夜放置不存在大量金属浸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42代龄2BS细胞)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位,并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酸性多肽与细胞共同孵育一周后,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高代龄2BS细胞内多糖(PAS)含量(P<0.001),中剂量组显著增加琥珀酸脱氢酶(SDH)的相对含量(P<0.001),高、中剂量组显著增加葡萄糖—6-磷酸阵(G_6Pase)相对含量(P<0.01.P<0.05),人参酸性多肽能降低晚代2BS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相对含量(A.U)。  相似文献   

3.
对7230G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电子线路及光学系统进行了介绍,对仪器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8,(1):42-42
茶叶中违规添加的常见绿色偶氮染料(主要以直接绿26、酸性绿125、媒介绿17为例),利用聚酰胺粉吸附,与茶叶中天然色素分离,然后用乙醇-氨水-水混合液解吸,中和挥发后,与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铵(CTAB)反应,用异戊醇提取后,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定性、定量。最佳的CTAB添加量为摩尔比1:1;最佳的萃取溶剂为异戊醇;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5、  相似文献   

5.
分析比较了径山茶、铁观音、藤茶和苦丁茶4种饮用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冲泡条件下,4种茶汤中的总固形物、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藤茶最高,苦丁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种茶汤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总抗氧化能力为径山茶最高,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藤茶最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为藤茶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西洋参中汞元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对西洋参样品进行前处理,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对西洋参中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曲线方程为I=368.6265*C+19.1408,r~2=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13μg/L;方法回收率为95.57%~104.1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适合西洋参中汞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茶的汤色,同其他茶的汤色一样,是茶叶品质和质量新陈的指标之一。 茶汤色泽通常是依靠感官评定的。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光密度与浓度的关系,提出了以重铬酸钾溶液为参比的茉莉花茶汤色分光光度法。即先将重铬酸钾配成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其光密度,以光密度读数对标准溶液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茶汤的光密度,然后由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8.
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发酵叶茶汤中茶黄素水溶液颜色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60nm处测定其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嫩度、不同季节生产工夫红茶时,在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叶茶汤吸光值的大小、最高值及变化速率都有所不同,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叶茶汤吸光值呈小→大→小的变化规律,符合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SPAD仪分别测定35个海岛棉品种盛花期功能叶叶绿素各成分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表示为Ca、Cb、Cxc)、总叶绿素含量(CT)和SPAD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35个海岛棉品种开花盛期叶片SPAD值间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间有极显著差异, 新海3号的Ca、Cb、CT最高,新海18号的为最低;新海8号SPAD值最高,新海41号SPAD值最低;新海31号的Cxc含量最高,新海18号最低。(2)海岛棉功能叶片的SPAD值与Ca、Cb和CT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Ca、Cb与CT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990及0.972,Cxc与其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3)依据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各指标进行聚类,35个海岛棉品种分为5类,新海8号Ca、Cb、CT及SPAD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QCT)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在热带植物界中广泛存在。但由于槲皮素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医药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脱氧胆酸(DA)为疏水基团,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亲水基团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壳聚糖(ACS),并制备了两亲性壳聚糖槲皮素纳米胶束(ACS-QNMs)。结果表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DA和NAC已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空白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为26.92μg/mL,扫描电镜观察纳米载药胶束外观呈球形且分布均匀。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胶束电位为31 mV。研究表明,槲皮素经两性壳聚糖包埋后,能在人体温度37℃下缓慢释放,同时在室温下稳定储存。  相似文献   

11.
茶叶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对茶汤和抗坏血酸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效果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应用多酚类特效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研究了茶多酚在茶汤清除自由基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茶汤和抗坏血酸均有较强的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茶汤的清除效果与茶多酚含量有关,茶多酚在茶汤清除自由基中起主导作用;等量茶多酚和抗坏血酸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前者是后者的3~10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使用茶小珠前后茶汤中茶多酚的浓度,以评估茶小珠冲泡绿茶和红茶的适宜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茶汤中不同取样时间点的茶汤中茶多酚的浓度。[结果]使用茶小珠的绿茶和红茶,其茶汤中茶多酚的浸出率高于对照,且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差异逐渐增大。[结论]茶小珠有助于加速茶叶中茶多酚的浸出,适用于绿茶和红茶的冲泡。  相似文献   

13.
豆粕和米糠中植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豆粕和米糠中的植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3 h、D20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流速0.5 mL/min,测得米糠中植酸含量为70.39 mg/g,豆粕中植酸含量为21.42 mg/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农副产品中植酸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茶叶内含物质、农药残留与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规律。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茶叶冲泡方法是影响浸出率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茶汤中化合物浸出率与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辛醇-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呈负相关。冲泡水温升高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外源污染物的浸出率及其在茶汤中的浓度,冲泡时间与化合物浸出速率呈负相关,但随着时间增加,茶汤中化合物的浓度显著提高。新烟碱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浸出率较高,大部分农药浸出率高于60%。金属元素在茶汤中的浸出率研究结果相差较大,氟、镍、钴在茶汤中浸出率较高,达到50%以上,铅的浸出率在20%~50%。基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技术将在茶叶冲泡过程的化学物质浸出规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热力学理论基础和传质动力学模型将有利于更深层面认识外源有害物质在茶汤中的浸出行为。  相似文献   

15.
几种测定游离棉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分析了样品中的游离棉酚含量。3种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近,HPLC法的测定值与分光光度法有本质区别。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品乌龙荣中的色、香、昧、形等品质因素的形成,是通过选择最佳嫩度的鲜叶,结合它的特殊制造工艺来实现的。鲜叶是茶叶品质的基础,做青时要求老微度适当,偏激或过于租者,咸菜品质都不好。人们通常是依靠感官审评来鉴定茶叶品质,本文拟通过测定菜叶粗纤维含量、茶汤的酸碱度及造光率,探讨它们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这对于开展菜叶的理化分析,减少人为审评误差且有现实意义。1材料与方法(1)主要测试仪器PHS-2型欧度计测定茶场的PH值;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440微毫米)测定茶汤的透光率;用恒温干燥箱及分析天平测定茶叶粗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7.
颜色是衡量天然彩色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天然彩色棉花颜色快速、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分级正成为天然彩色棉花科研、育种和生产中的难点问题。本研究通过选用不同颜色深度的55个棕色棉品种(系)天然彩色棉花样品,通过目视及选用X-Rite SP64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进行颜色测量和分级试验,定量划分为6个颜色等级。依据本研究成果制作色卡和天然彩色棉花纤维色卡,可用于天然彩色棉花颜色分级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AFS-2202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中的汞。用HNO35ml、H2O21ml,消化样品。待样品消化完毕后,以0.02%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来测定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泡茶器具对茶汤滋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紫砂西施壶、白陶倒钟形杯(盖碗)、玻璃壶等三种主流泡茶器具冲泡坦洋工夫红茶,采用荧光光纤测温仪监测三种茶器的保温性,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材料的微观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汤中的滋味物质(氨基酸、7种儿茶素类茶多酚、咖啡碱及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以紫砂壶冲泡的茶汤中鲜甜物质茶氨酸和可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而苦涩味物质儿茶素类茶多酚以及咖啡碱含量最低,表明紫砂壶最适宜用于冲泡红茶。  相似文献   

20.
长发滋荣散是治疗脱发的传统名方。本研究以人参皂甙Re为标准品,用7230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长发滋荣散中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此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便于测定复方制剂中人参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