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岭横亘我国内陆中部地区,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主要分水岭。秦岭地区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受自然地理地貌的影响,其河流结构及水生生物组成独具特色。秦岭水域有7目16科85属共161种(亚种)鱼类[1,2];同时还栖息着一些两栖类[3]。作为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正秦岭,中国地理学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与黄河支流渭河的分水岭。在秦岭的绵绵群山峡谷之中,发育了若干大大小小的河流,秦岭细鳞鲑便生活其中。秦岭细鳞鲑系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是第四纪冰期从北方迁移的孑遗物种,属冷水性鱼类。受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存的秦岭细鳞  相似文献   

3.
沙宝泉 《水产养殖》2013,34(5):31-32
宝鸡市渭滨区地处秦岭北麓,跨渭河两岸。渭河由西向东横穿而过,有大小河流11条,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陕西省秦岭山区是大鲵在我国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因此,渭滨区具有养殖大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且在境内先后成立了宝鸡市银洞峡大鲵驯养繁殖场和陕西天泉大鲵细鳞鲑繁育有限公司。笔者根据多年在大鲵养殖场蹲点经验,从"水、种、饵、密、防、管"等六方面总结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武山县南部属西秦岭北缘地带,高山区植被良好,有聂河、大南河、山丹河、榜沙河四条河流,河流上游气温偏低,水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于冷水鱼生存和生长.多年来,由于受到当地的传统养殖习惯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水产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面积小,产量低,缺乏优势,开发利用南部山区河流冷水资源进行鲑鳟等冷水鱼类养殖,能够扩大渔业生产空间,促进县域特色农业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采用鱼类完整性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提出确定河流生态评价的系统完整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按自然河流受人为因素胁迫产生的问题与结果,将河流分为原始生态河流、次生生态河流、演替生态河流、片断生态河流、人工生态河流、衰竭生态河道等生态类型。研究提出以鱼类为指示生物,综合鱼类物种濒危程度、优势种群残存状况以及关键生境和生境要素情况,确定河流生态评价标准。研究基于2003年呼玛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2014年鱼类与水生态保护调查资料,确定呼玛河为次生生态河流类型,主要特征为指示鱼类种群比较齐全,但处于衰退或濒危状态,优势鱼类种群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已处于普遍性受到胁迫状态,干支流水系和产卵场等关键生境保持完整,污染、非法捕捞、挖沙等零星工程是呼玛河生态胁迫的主要因素。为保护呼玛河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与生态类型多样性,划定了呼玛河保护生态红线,提出了抢救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克勤  马颖琪 《河北渔业》2011,(11):37-38,60
为实现秦岭细鳞鲑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阐述了张家川县秦岭细鳞鲑渔业资源现状,分析了制约养殖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保护细鳞鲑资源、促进资源恢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河流型鱼类自然保护区上游来流主导、水体及其环境依赖、线性开放系统的主要特征。阐述了河流型鱼类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封闭性管理弊端凸显,保护区本底调查缺乏及相关基础科研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保护提升的困难与挑战。针对河流型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在共性管理措施基础上,提出以下保护管理建议:(1)关注上游影响以从河流生态系统角度开展保护;(2)深入开展保护区基础调查以夯实保护基础;(3)实施适应性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评析保护区成立5年来的保护效果;在保护区内海拔每升高100m设定1个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取电捕法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6年8月在各样点进行采样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指数(D′)分析鱼类多样性,采用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鱼类物种优势度。结果表明,保护区鱼类组成单一,仅2目3科3种鱼类。鲤科、鲑科和鳅科鱼类各1种,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为主要种,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一般种,岷县高原鳅(Triplophysa minxianensis)为少见种。两次调查中,拉氏鱥分别占73.76%和71.73%,秦岭细鳞鲑分别占21.63%和26.18%,岷县高原鳅仅占4.61%和2.09%。较低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出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简单、脆弱,极易受外界干扰。两次调查共捕获161尾秦岭细鳞鲑,均重(16.6±17.1)g,最大个体重仅81.5g。2016年采集标本的最大个体重和均重均小于2011年。保护区成立5年后,重点保护鱼类秦岭细鳞鲑占比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反映出保护区对该鱼种的保护效果显著。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个体呈明显小型化,岷县高原鳅的资源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化保护效果观察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细鳞鲑(Brachy 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zi)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原在甘肃省内见于黄河支流渭河水系南部各支流,后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人为因素,该鱼种已濒临灭绝。1999年,我们在漳河流域秦岭细鳞鲑人工驯化保护效果观察初报张建宏 甘肃省漳县渔业技术推广站 748300分水岭段捕捞收集野生秦岭细鳞鲑750条,其中,最大个体1000g,最小个体45g。3.饲养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观察秦岭细鳞鲑的生长,测定水温、水流量变化,做好巡塘记录。每天由自然河道中捕捞小虾、摇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在漳…  相似文献   

10.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中国所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生存环境和鱼类产卵场所受到破坏,自然繁殖受到影响,秦岭细鳞鲑资源量急剧减少。为保护秦岭细鳞鲑种质资源,恢复种群数量,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自2013年开始进行人工驯养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