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仲根组织分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为主根系。根尖顶端原始细胞分旱层为中柱原、皮层原和表皮-根冠原。整个根尖基本生长速率,自原始细胞向基端320μm前后最大,1200μm处下降到最小。原始细胞最初无分化,向基100μm处开始分化为初生分生组织,210μm处中柱鞘开始分化,500μm处出现最早筛管分子,620μm处出现最早导管分子,1300μm处表皮成熟形成根毛,2500μm处初生结构分化完成。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中柱鞘由一层细胞构成。木质部束多数为二原型,另外有三原、四原和五原型。韧皮部薄壁细胞形成许多橡胶丝。初生结构形成后,维管形成层即活动,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同时皮层第二层细胞分裂形成第一次的木栓形成层,产生周皮。次生韧皮部的轴向系统中也分化产生橡胶丝。侧根原基由木质部放射棱顶端中柱鞘细胞发生,根尖及成熟结构与主根相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整体装片等方法对长蕊甜菜的根、茎、叶等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长蕊甜菜根为不断增粗的肉质根,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初期为四原型,随着根的增粗,初生木质部发展为多原型;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不大,生长轮不明显;靠近髓部的木射线细胞可以发生次生增生,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导致茎中部形成两个髓心;叶表皮细胞为较规则的几何形状,气孔为平列型,副卫细胞2~4个,单面叶.  相似文献   

3.
沙蓬茎的异常次生结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蓬成长茎中,正常维管柱的周围具有2轮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及其间的厚壁木质化的结合组织。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是正常的,但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顺序先后产生2轮以上的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由发生在韧皮部外缘的弧状片段和维管形成层的束间片段共同构成。后一轮异常形成层在前一轮异常维管束韧皮部外的薄壁细胞中发生,有一些区域与前一轮的部分片段相连。各轮异常形成层首先向内分化木质部,而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外缘发生。  相似文献   

4.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81-17784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分别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牛至草的营养器官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至草根的初生木质部为2原型,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中央有髓;茎具备了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厚角组织、皮层、初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初生木质部、髓细胞组成;叶为典型的两面叶,气孔分布在叶下表皮。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榛子绿枝插条生根部的解剖构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生在形成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分界处。不定根的根原基,或由次生木质部的活细胞形成,或由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形成。未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7.
水花生的根、茎、叶形态解剖特征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水花生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三原型和四原型;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正常,异常的次生生长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后一轮额外形成层起源于前一轮向外产生的薄壁细胞,结合组织为发达的薄壁细胞,二-四轮三生维管束排成整齐的同心环类型,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异常根的额外形成层,芽外有二至三轮鳞片,其内着生许多毛状物;水花生茎有气腔,薄壁细胞间有间隙,形成层细胞层数多。地下茎比较粗,形成层细胞层数少,薄壁细胞较大。地下茎加粗过程中形成三生结构,其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其起源于薄壁细胞;水生叶与旱生叶在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以及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水花生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伏毛铁棒锤根系异常次生生长及生物碱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而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9.
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结合组织透明法对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发育进行研究,以期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银州柴胡茎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以及次生生长4个阶段,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分为原套和原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原表皮发育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发育为皮层、髓射线和髓,原形成层发育为维管束(由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射线和髓;银州柴胡茎有微弱的次生生长,髓射线位置细胞的细胞壁常明显加厚。叶的发育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3个阶段;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分布,为无规则型;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6~8层细胞组成;叶脉维管束为外韧维管束,其上下方均未观察到纤维分布;茎棱角的皮层、初生韧皮部、髓周围以及叶脉韧皮部均分布有分泌道;叶脉维管束木质部上方的组织中,分泌道有或无;银州柴胡茎和叶分泌道均为裂生型。结果表明,银州柴胡茎和叶的结构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四年生艾纳香当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硬组织切片法对艾纳香插穗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艾纳香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外部形态观察,艾纳香属于皮部生根型;从解剖学角度观察,艾纳香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导生根型。艾纳香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不定根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维管形成层与木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薄壁细胞团;②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原始细胞;③不定根原始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④不定根原基分裂,形成不定根,并突破皮层。  相似文献   

11.
野生牛蒡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春霞  姜明  任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65-18767
[目的]研究野生牛蒡(Arctum lappa L.)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研究了野生牛蒡根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2种提取物对供试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都具有抑菌效果。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提取物,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皆为31.25 mg/ml,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0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0.00 mg/ml;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对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erevisiae)和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结论]野生牛蒡根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菌的作用,但无抑制酵母菌的作用,70%乙醇提取物抑制细菌的效果优于水提物。  相似文献   

12.
胡杨横走侧根及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胡杨根蘖繁殖特性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横走侧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或四原型,周皮中栓内层较发达,由6~8层薄壁细胞组成。横走侧根横切面上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小于次生木质部;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以细胞壁尚未木质化的木纤维细胞数量居多为特征;维管射线很发达。胡杨的根蘖繁殖源于横走...  相似文献   

13.
牛蒡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92-1893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牛蒡多糖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地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小鼠脾脏、胸腺器官相对重量。检测结果表明,牛蒡多糖具有较强的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牛蒡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东  王连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16-3717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牛蒡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牛蒡抗氧化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牛蒡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牛蒡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牛蒡抗氧化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10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70℃。牛蒡提取液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牛蒡乙醇提取液清除自由基能力强于牛蒡水提液。牛蒡提取液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结论]该研究为牛蒡提取物在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提取牛蒡类胡萝卜素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戴莉  石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62-3964
[目的]优化超声波萃取牛蒡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萃取牛蒡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结果]牛蒡类胡萝卜素的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为:牛蒡粉碎粒度为60目,超声功率为300 W,超声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牛蒡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达到(7.53±0.37)μg/g。[结论]该研究为牛蒡根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提供了指导,为牛蒡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道地药材牛蒡子特性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个野生牛蒡生长地,采集种子和土壤,并收集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因子对牛蒡子品质(千粒重、粒数百分比、重量百分比)、有效成分(牛蒡苷、苷元、苷和苷元总量)等的影响,并分别筛选出各个指标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是影响千粒重的关键因子,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Zn含量是影响牛蒡苷元含量的关键因子,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土壤中Zn含量也是影响重量百分比和粒数百分比的关键因子,却与其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其他生态因子与牛蒡特性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与其是广布种适应性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枝列当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枝列当茎的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组织组成。在原形成层束分化为初生维管束的过程中,维管束可通过束内分化出1或几列薄壁细胞的方式分离形成2-4个维管束,使维管束的数目迅速增加。在初生生长过程中,部分髓射线薄壁细胞转变为异常形成层束,异常形成层束再分化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