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研究了棕色蘑菇一号菌株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碳、氮源中,棕色蘑菇一号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初始pH值为6,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鹿茸菇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其适宜的母种培养基配方,设置了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条件的筛选试验,观测鹿茸菇菌丝生长情况和菌丝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鹿茸菇母种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最适pH值为7.0,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5℃,鹿茸菇菌丝为双核细胞,有锁状联合,其细胞较长,不同生长时期隔膜明显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无影响,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蔗糖为碳源生长最好;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最好,NH4Cl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特点,从光照、pH、温度、碳源、氮源等方面对其菌丝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光照为12 h/12 h光暗交替,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同时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时间﹑碳源及氮源上的菌落形态均有差异。孢子萌发的最适光照为24 h全光照,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9,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甘蔗褐斑病菌(Cercospora longipes)CL12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种类、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尾孢引起的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CL12分离株的菌丝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但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PDA和PS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而MS和N6培养基不适合该菌生长.以Czapek培养基作为基础,果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和酵母粉作为氮源最适宜病菌的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在pH值为4.0~10.0均可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pH值为4.0~10.0,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值为6.0.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小桐子叶斑病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uingensis Moss.)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方面对塔宾曲霉菌丝生长、产孢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塔宾曲霉在尿素、甘氨酸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的生长,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牛肉膏;菌丝在23~37℃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5℃,致死温度为6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8;此外,光照能促进菌丝生长。塔宾曲霉在尿素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8种培养基上均能产孢,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在23~37℃均能产孢,最适温度3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塔宾曲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酸碱度敏感,可能与寄主小桐子的生长环境及叶片的生理生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扁桃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的生长特性,明确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条件)下,培养扁桃叶斑病菌7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或者菌丝净生长量,观察其菌落及菌丝生长状况,采用统计软件DPS7.01分析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病菌在5~35℃均能生长,在20~30℃生长较为适宜;菌丝在pH值3~13间均能生长,两个菌株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5~8;两个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PDA培养基上长势最好,在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长势最差;病菌以果糖、葡萄糖、乳糖和木糖为碳源均生长良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氮源处理下菌落生长状况良好,不同菌株间对不同氮源要求有一定差异.[结论]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和木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0-4331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碳氮源对陆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及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陆英根腐病菌经鉴定为镰刀菌胁Fusarium sp..陆英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最适28℃;适宜pH值5~7,最适pH值6,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差异显著,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钾最好,硫酸铵最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最佳氮源是麦麸,最佳碳氮比是30:1,宁猴6号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5%,最适PH值为5。  相似文献   

12.
对紫草白霉病病原菌--紫草柱隔孢(Ramularia lithospermi Petr.)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以紫草叶煎汁 PDA培养基为最适;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25℃: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min;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蛋白胨为最适;病菌菌丝在pH值3~11范围均可生长,以pH 5~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0℃,最适20℃;碳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氮源除蛋白胨外均使萌发率下降;病菌分生孢子在pH值2~11范围内均可萌发,pH值4~5为最适;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6℃,10min.  相似文献   

13.
黄瓜黑星病菌是引起黄瓜及其他葫芦科蔬菜病害的主要病源菌.探讨了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光照、碳氮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黑星病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适宜pH值为5.0~6.5,最适pH值为6;在散射光下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培养基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产孢最多;培养基氮源中,酵母提取物、硝酸钠、牛肉膏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14.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是一种特有的食药两用珍稀真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以白阿魏侧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通气条件对其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最适温度是25℃;适宜生长pH值为5.0~8.0,最适pH值是7.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5.
花椒流胶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甘肃陇南地区花椒流胶病病原菌,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的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花椒流胶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造成花椒流胶病的主要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光照、pH、温度、不同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造成花椒流胶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小穴壳菌属(Dothiorella sp.).三线镰孢菌在黑暗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8,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小穴壳菌属在光暗交替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适宜pH为6~8,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结论】花椒流胶病病原菌具有碳氮源营养来源广泛,适宜偏碱环境生长,耐高温的生物学特性,为花椒流胶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乳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最大,长势强壮,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黄豆粉,菌丝长速最快且菌丝干重最大;无机盐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测得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同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菌丝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在25℃时,菌丝长速最快,且干重最大,为最适生长温度。菌丝培养基pH值为5.0~8.0时均可生长,当pH值为6.0时菌丝干重最大,长速较快,最适宜大球盖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了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当地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在分离数量上占优势,腐皮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尖孢镰刀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产孢的最适pH值为7。12∶12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硝酸钠,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甘氨酸。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楚姬松茸商研-F106的生长条件,本文对其菌丝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商研-F106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pH范围较广,以pH6.5-7.5为最佳,最佳碳源为甘露醇,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C/N为3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紫红蘑菇菌丝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不同培养基对紫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对紫红蘑菇的菌丝生长最有利,其次为蔗糖.氮源中牛肉膏最好,其次为蛋白胨;经温度梯度试验得出紫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5 ℃ ,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 ℃.紫红蘑菇最适宜的pH值为9.8,较其它食用菌差异很大.其最适宜的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