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了蒙古高原有鸦葱属植物10种;把Scorzonera ikonnikouii Lipsch.et Krasch.和S.manshurica Nakai并入了S.austriaca Willd.;把S.sinensis.et Krasch.划为S.austri-aca Willd的一个变种;对《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第4册)所描述的一些种的不确切分布进行了更正、补充;《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第4册)记载的S.muriculata Chang应为河西菊属Hexinia H.L.Yang的河西菊H.polydicotoma(Ostenf.)H.L.Yang该种在内蒙古没有分布;确定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编制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分种检索素。  相似文献   

2.
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高原地处亚洲温带地区,共有鸦葱属植物11种,分属于6个区系分布类型,欧亚温带成分(1种)的存在与其蒙古高原所处地理位置在亚洲温带地区相一致,在蒙古高原的北部渗入西伯利亚成分(1种),在其东部和南部渗入东亚成分(2种),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与西伯利亚和东亚森林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黄土高原成分(1种)的出现同原植物区系与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紧密联系。亚洲中部成分(5种)构成主体,特别是S.capito和S.grubovii为蒙古高原所特有,是该区植物在蒙古高原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蒙古高原的雅葱属植物以旱生为主,多生于山区及沙地,其区系联系与华北最为紧密,其次是东北和东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3.
确认了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有13种(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1变种;把Asparagus borealis S. C. Chen和A. dolichorhizomatus J. M. Ni et R. N. Zhao 并入了A.przewalskyi Ivanova;发现了新变种--A. przewalskyi Ivanova var. alaschancus Y. Z. Zhao et J. Xu;比<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增加了A. longiflorus Franch.、A. angulofractus Iljin和A. neglectus Kar. et Kir.3个种;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中一些种的不确切地理分布,确定了其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10个种的花粉形态.该属的花粉形态基本可分两个类型,一类极面观为六边形,赤道面观近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大网,网脊上具圆锥状刺;另一类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成列的圆锥状刺,有些刺间具小颗粒或网纹.另外,观察了河西菊的花粉,其形状为球状多面体,单萌发孔,表面饰纹为大网,网脊上具小穿孔、颗粒和少而短的刺、与鸦葱属的花粉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蒙古高原鸦葱属植物10个种的花粉形态。该必的花粉形态基本可分两个类型,一类极面观为六边形,赤道面观近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大网,网脊上具圆锥状刺;另一类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少数椭圆形,具三孔沟,表面纹饰为成列的圆锥状刺,有些刺间具小颗粒或网纹。另外,观察了河西菊的花粉,其形状为球状多面体,单萌发孔,表面饰纹为大网,网脊上具小穿孔、颗粒和少而短的刺、与鸦葱属的  相似文献   

6.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了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有13种(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1变种;把Asparagus borealis S.C.Chen和A.dolichorhizomatus J.M。Ni et R.N.Zhao并入了A.przewalskyi Ivanova;发现了新变种-A.przewalskyi Ivanova var。alaschancus Y.Z.Zhao et J.Xu;比《内蒙古植物志》(第2版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几种葱属植物AM菌根侵染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玉英  闫伟 《中国草地》2005,27(2):43-49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不同生境中野生葱属植物的AM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野生葱属植物均被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葱属植物侵染率有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葱类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野生的葱类植物具有疆南星型(Arum-type)菌根。在室内用相同的葱属植物种所进行的接种试验,所有试验植物种均被AMF侵染并形成相同的Arum菌根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原几种葱属植物AM菌根侵染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不同生境中野生葱属植物的AM菌根侵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野生葱属植物均被AMF侵染,多数种类侵染率较高;不同种葱属植物侵染率有差异。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同种葱类植物菌根侵染状况也有明显的差异。野生的葱类植物具有疆南星型(Arum type)菌根。在室内用相同的葱属植物种所进行的接种试验,所有试验植物种均被AMF侵染并形成相同的Arum菌根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葱属植物耐旱能力,筛选野生葱属植物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野韭(Allium ramosum L.)、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和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3种葱属植物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种葱属植物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相比,山韭相对电导率最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最高,酶活性变化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酶活性之间显示出强相关性。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种植物种子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山韭 > 野韭 > 蒙古韭。  相似文献   

10.
<正>委陵菜属在植物界中大约有500种,分布极广泛,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智利、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我国委陵菜属资源丰富,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86种,4个变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相似文献   

11.
对采集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2份传统奶油制品进行了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经过氧化氢酶试验、革兰染色和16S rDNA分子鉴定,共分离15株乳酸菌,被鉴定为1个属4个种,分别为1株类布氏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4株短乳杆菌和7株副干酪乳杆菌。该研究拟为内蒙古传统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及优良发酵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是禾本科(Poaceae)、针茅族(Stipeae)、沙鞭属(Psammochloa)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荒漠特有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是一种优质防风固沙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沙地。2013-2016年,本研究调查了沙鞭野生种质资源在内蒙古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自然地理分布,并在群体水平上收集了凭证标本、DNA材料和成熟种子;同时,从采集材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0个个体进行了nrITS序列的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沙鞭所有参试种群的nrITS序列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谱系遗传分支,即一个分支主要由生长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所测个体组成,另一个分支由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所测个体构成,这与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鉴分的结果相吻合。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今后研究和利用沙鞭的重要性和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大针茅(S.grandis 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相似文献   

14.
张琪  林清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6):104-106
以原始文献为统计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牛业科学》2006~2010年的载文、作者、引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牛业科学近年来出版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国牛业科学》今后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典型草原野生草坪草种的收集和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试验对内蒙古典型草原进行了草坪草种质资源调查,经过野外观察采集了20种草种,并进行了盆栽和建坪试验。结果发现,很多野生的草种都是很好的草坪草材料,如苔草属(Carex)和塔草属(Koeleria)的一些草种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最后提出了我国草坪草种质资源调查和育种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草原是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黄土高原草原与欧亚地带性草原的关系尚未阐明。本研究将黄土高原地带性草原种子植物区系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建立了黄土高原草原种子植物名录,采用植物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草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原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原与内蒙古高原草原种子植物区系在科属水平上的区系相似度较高,但种水平的区系相似性较低。区系的地理成分有较大差异,且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黄土高原草原植物区系中东亚成分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垂直地带性对黄土高原草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宜草原发生的环境条件使得黄土高原表现出大面积的温带草原景观,但黄土高原草原应区别于欧亚草原的地带性植被。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内蒙古青贮饲料品质现状,采用抽样方法对内蒙古青贮饲料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青贮设备主要以窖贮和壕贮为主,青贮时间一般为9和10月,青贮种类主要有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青贮、甜菜类青贮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总体表现较好,通过对青贮饲料有机酸进行费氏评分,达到优良等级的占总样品的83%,全株玉米青贮和甜菜类青贮经费氏评分均达到优等,但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甜菜类青贮饲料(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甜菜类青贮饲料(P<0.05),玉米秸青贮饲料费氏评分为良,内蒙古青贮饲料有机酸费氏评定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基本相符;3种青贮饲料中,甜菜类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最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次之,玉米秸青贮饲料最劣。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甜菜类青贮饲料营养保存率高,发酵效果好,玉米秸青贮饲料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针茅属六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宛涛  卫智军 《草地学报》1997,5(2):117-122
作者对内蒙古天然草原六种针茅属植物的花粉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直径,颗粒状纹饰的粗细及孔环特征等性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3种主要植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特性日变化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表现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表现为双谷型。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放牧方式的不同对主要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无影响,但对双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影响。3)对照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提高荒漠草原疏丛型禾草无芒隐子草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