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a生I-69杨树伐根蓝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扩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3 a 生I69 杨树伐根萌芽更新与植苗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幼龄期,伐根萌芽更新比植苗造林用工少,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造林和抚育管护经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速生杨萌蘖林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干旱条件下,对速生杨欧美107品种进行萌蘖林培育。结果显示:萌蘖林培育比植苗更新造林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轮伐期缩短,树木生长高度不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美旱杨伐根嫁接三倍体毛白杨引种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伐根嫁接的三倍体毛白杨成活率达88%;1年生幼树生长量大于小美旱杨扦插苗,嫁接5a后平均树高9.18m,胸径9.52m,均高于同龄的小美旱杨,且表现出了耐寒抗旱的特性。伐根嫁新方法更新三倍体毛白杨比植苗更新节省造林资金70%-80%。  相似文献   

5.
对同一立地条件下,杜仲伐桩萌条生长量与实生苗生长量的对比测定,其结果是;利用杜仲伐桩萌条更新比实生苗繁殖更新具有成林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同一立地条件下,杜仲伐桩萌条生长量与实生苗生长量的对比研究。其结果是;利用杜仲伐桩萌条更新比实生苗繁殖更新具有成林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采伐迹地更新厚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人工林伐迹地更新厚朴,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生长也很好,5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1cm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1.2m以上;10年生厚朴试验林年均胸径生长量0.83以上,年均树高生长量0.88m以上,完全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厚朴实生苗有很强的萌蘖能力,合理利用萌条,把一部分生物量从15-25a提早到7-8a收获,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春季巴州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期为5年,建设规模4万公顷,2002年春、秋两季造林共2036公顷,植苗造林年生长量为1郾86厘米,截干造林新枝生长量为161郾32厘米。如此大规模的速生杨栽培在巴州尚属首此,速生杨栽植技术无经验可循,一年多来,我们对库尔勒市、博湖县、焉耆县、和静县、轮台县的5个速生杨项目区进行了跟踪技术服务,对速生杨在栽培、生长中所表现的一些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1沟植效果好于直接造林巴州春季多风,速生杨由于髓部发达,细胞间隙大,春季容易抽干,开沟种植由于保墒、抗风能力强,可提高速生杨…  相似文献   

9.
杨树造林方法主要是植苗造林和截干植根造林。单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提倡截干植根造林,仅从提高造林成活率角度分析,截干植根造林因成活时需水量少,较植苗造林成活率高一些,但是对生长影响尚无报道。本试验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干植根和不截干植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主要研究其对生长量(材积)的影响,提出更能提高杨树生长量的造林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济经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11.
杨树插干造林与植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深插干造林与杨树带根植苗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杨树深插干造林方法,营造的杨树与采用带根植苗方法营造的杨树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低产林改造时,采用了炼山和清杂整地方式。并进行了杉木萌条更新、营造光皮桦纯林及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的地径年平均生长量比光皮桦纯林高14%、比杉木萌条纯林高26%、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12%和28%。清杂整地优于炼山。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伐根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 a生小叶杨伐根和1 a生小钻杨根桩嫁接毛白杨,进行嫁接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毛白杨的成活率是根桩嫁接成活率的231.2%;3 a生的伐根嫁接植株平均高生长量为8.2 m,是苗圃地根桩嫁接法的200.0%;平均胸径生长量为11.4 cm,是苗圃地根桩嫁接法的175.4%,两者差异极显著。该方法成本低,在低产林改造、农田防护林更新、城镇和村屯绿化、水土保持林及护路林更新改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桉树不同更新方式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岩溪国有林场开展桉树2代炼山植苗造林与不炼山萌芽更新2种不同更新方式的对比试验,通过对炼山植苗造林与萌芽更新的林分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3.5年生炼山植苗造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萌芽林分提高3.1%~13.1%、1.7%~11%和7.1%~40.5%,蓄积量提高15.9%~56.9%;6年生时其经济效益提高44.3%,成本增加31.6%,投入产出比降低9.5%;炼山植苗造林生长潜力大,可培育大径材。而萌芽更新早期生长快但衰老也快,生长后劲不足且抗风性差;但对林地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投资主体,选择适宜的桉树更新方式,从而满足木材需求的同时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洞庭湖区杨树不同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对XL-90杨萌芽更新造林与插干造林的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研究。萌芽更新造林每个伐桩保留2个萌条,成林后实际密度1 170株·hm-2;插干造林株行距为4 m×3 m,平均株数840株·hm-2。结果表明,更新造林4 a,萌芽更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蓄积依次为17.47 cm、14.62 m、0.143 5 m3和167.93 m3·hm-2,分别比插干造林高6%、2%、14%和59%,单位面积利润高达26 890元·hm-2,是插干造林的3倍。综上所述,XL-90杨在洞庭湖区适宜短轮伐期萌芽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6.
杉木插条苗培育与造林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插条造林,过去都是砍伐桩萌条上山栽植。这种方法由于对插条的选择不严,优树伐桩的萌条甚少,不能获得较大的增产效果;同时伐桩萌条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大面积造林的需要,造林成活率一般也不高。为了获得大量的优质插穗,提高造林成活率,促使杉木速生丰产,几年来,我们营建杉木萌条采穗圃,解决了插穗来源,并利用萌条在圃地扦插育苗,培育扦插苗上山造林,已初见成效。一、营建萌条采穗圃杉木萌条采穗圃是精选杉木优苗,利用其萌芽力强的特性,作为提供优良无性繁殖材料的基地。其特点是:建圃较易,可连年采穗,萌条产量高、质量好,并能保持母树的遗传特性,管理方便,技术容易掌握,繁殖快,成本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植苗袋法栽植山杏试验,是半干旱地区造林新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试验表明,植苗袋造林法平均提高造林成活率29.3个百分点;在造林后的14个月调查,平均地径生长量增加86%,平均高生长量增加69%,平均根径生长量增加31%,平均总根长生长量增加37%,平均根系数量增加55%。  相似文献   

18.
互助县每年营造的柠条面积达全县人工林营造面积的63.5%~73.0%,但成活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直播造林与植苗造林的对比试验,结论是植苗造林比直播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秦岭北坡发育良好的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内、林窗、林缘)栓皮栎伐桩萌苗在种群更新中的地位以及环境条件对伐桩萌发能力、萌苗数量和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中存在3种起源的栓皮栎幼苗,分别为伐桩萌苗、实生苗和主干基部萌苗;2)伐桩萌苗在不同生境中对种群更新的贡献不同,在林内,种群更新以伐桩萌苗和实生苗为主,林窗和林缘的种群更新主要依靠伐桩萌苗;3)生境条件对伐桩的萌芽能力、萌苗的保存率和生长产生影响,林窗和林缘的伐桩萌芽能力较强,但萌苗枯死率也相对较高;萌苗在林窗中生长最好,其高度、基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林缘和林内的萌苗;4)林窗对栓皮栎的伐桩萌芽更新较为有利,在更新不良的栓皮栎次生林中适当间伐,开辟林窗,有利于栓皮栎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20.
12月24口,河北省广宗县北寺郭村造林大户陈宝行的40亩107杨树林里,聚集了来自全省中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沧州、衡水、保定、廊坊等7个设区市的林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和造林大户近80多人,“我用了这种造林技术,比过去的植苗造林每亩增收1520元。”陈宝行说。这是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平原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示范项目培训现场。大家在学习推广一种新的杨树更新造林技术——根蘖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