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多年单项农业技术和综合农业技术试验证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采用化肥,有机肥,生长期覆盖,深耕等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春小麦可大幅度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单纯施化肥增产4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0%,在综合农业技术中,无论何种年型(干旱,平水,丰水年)降水条件下施用化肥(N和P2O5各135~150kg/hm^2)对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提高,约占50%,其次为有机肥1  相似文献   

2.
旱地不同土壤培肥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及其与有机肥、秸秆还田配施的土壤培肥技术在旱地土壤培肥、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效果,5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用不明显,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 g kg-1以上、速效K 73.5 mg kg-1,并也明显提高土壤全N与有效P含量;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小麦可增产高达9.40%,玉米增产10.94%;不同土壤培肥技术的稳增系数小麦大于玉米;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小麦达1.63 kg m-3与1.66 kg m-3,玉米达2.642.80 kg m-3,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及单施化肥处理,降水利用率则较单施化肥提高10%以上,较不施肥提高20%以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麦40%以上,合理提高玉米产量是提高旱地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年降水量600 mm左右且分布合理的情况下,旱地小麦玉米产量可达15 t hm-2。  相似文献   

3.
探讨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在旱地马铃薯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为化肥减量、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2021年,以单施化肥(CF)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25%(T1)、50%(T2)、75%(T3)和100%(T4)的化肥氮,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T1、T2处理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单株薯重、商品薯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增加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与CF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5%和5.4%、4.1%和4.2%,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5%和5.4%、12.6%和12.5%、12.1%和8.3%。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率和曲线拟合分析,在西北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播种植条件下,有机肥等氮替代36%~46%的化肥氮是实现马铃薯高效种植的最佳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4.
唐绥民  刘协庚 《土壤肥料》1994,(3):34-35,33
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是长期来尚不解决而急特解决的问题,通过五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科学的合理配施,以施N总量中有机肥N占34%,化肥N占66%为最佳,比化肥单施不仅能稳定高产,且能改善土壤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旱地麦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减小年际间产量波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量化肥(B)、猪粪替代常量化肥(A_1B_1,替代20%;A_1B_2,替代30%;A_1B_3,替代40%)和羊粪替代常量化肥(A_2B_1,替代20%;A_2B_2,替代30%;A_2B_3,替代40%)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籽粒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施常量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籽粒容重、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沉降值,有机肥替代适量化肥可提高水分利用率。猪粪和羊粪在不同年型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效应有差异,其中猪粪在丰水年但生育期阶段性干旱且春季遭遇冻害年型下,可提高旱地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较羊粪配施化肥增产,且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羊粪在干旱年份但关键生育期均有降水且休闲期贮水量较高的年型下,可提高成穗数,较猪粪配施化肥增产,水分利用率也提高。有机肥替代常量化肥比例因有机肥种类而有差异,其中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39.76%和2.46%,2018年度水分利用率提高4.91 kg/(hm~2·mm);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18.88%和2.28%,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57,12.68 kg/(hm~2·mm)。本试验的2个年型下,化肥减量配施猪粪或羊粪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山西南部丘陵区雨养旱地麦田,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或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及提质增效的化肥减施和有机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6.
肥料增产贡献率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通过十年定位监测,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肥料的效应特点及肥料各组分的增产贡献率,同时也分析了施肥结构与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明显的,共产量总趋势是:MNPKNPKMNP,MNNP,M、NCK。肥料的增产贡献率为35.4%。施用化肥仍是主要的增产途径,其增产占总增产的70%左右,而有机肥仅占30%。有机肥的增产主要是由于有机肥携入的钾所致,约占80%。氮钾的增产效果相当,氮为44%,且主要是化肥氮的贡献;钾为50%,化肥钾与有机肥钾的功效相当。有机肥氮磷钾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化肥氮磷钾的增产作用,共代替率分别为N12%,P29%,K53%。因此在有机肥与化肥氮配合施用情况下便可满足总增产中90%以上的增产需求。磷肥的增产效果颇低,甚至造成可能是诱发了某种微量元素(如Zn)紧缺而减产。因此氮磷钾的增产效果是K、NP。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增加谷物产出。然而在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情况下,在获得更高的谷物产出的同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为作物的进一步增产提供土壤的肥力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干旱年份不同施肥处理下的黑土农田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 大气降水不能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土壤利用“土壤水库”中的水分进行补给, 在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供水量占玉米耗水量的比例为22.23%-25.99%;肥料的施用能够调节土壤的供水能力, 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无肥处理;玉米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表现出相同趋势;肥料的施用, 特别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干旱条件下黑土农田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干旱年份不同施肥处理下的黑土农田水分状况.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 大气降水不能满足玉米对水分的需求, 土壤利用"土壤水库"中的水分进行补给, 在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供水量占玉米耗水量的比例为22.23%~25.99%;肥料的施用能够调节土壤的供水能力, 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无肥处理;玉米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表现出相同趋势;肥料的施用, 特别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耕作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解决砂姜黑土耕层浅薄、养分容量低的问题,实现小麦优质高产。  方法  田间试验(2018 ~ 2020年)采用裂区实验设计,旋耕和深耕为主区;5种培肥方式为副区,包括:单施化肥(CK),增施有机肥15 t hm?2(15M)、有机肥22.5 t hm?2(22.5M)、生物炭15 t hm?2(15B)和生物炭22.5 t hm?2(22.5B),分土层研究土壤理化指标和小麦产量的变化。  结果  深耕、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均显著提高0 ~ 10 cm 土壤pH值,深耕显著提高10 ~ 30 cm土壤含水率,降低10 ~ 30 cm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改善优于有机肥。深耕配合生物炭或有机肥显著提高10 ~ 30 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量有机肥对速效养分的提升效果最佳。旋耕增施有机肥显著增加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深耕显著降低赤霉病病情指数,深耕22.5M处理比旋耕22.5M处理降低52.6%。连续2年的产量表明,深耕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深耕配合高量生物炭和有机肥处理分别比深耕CK处理显著增产18.3%和9.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深耕和生物炭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小麦增产,有机肥显著改善土壤化学性质,但高量有机肥能促进赤霉病的发生。  结论  深耕配合高量生物炭或适量有机肥有效改良砂姜黑土障碍因素并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提高旱地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1991 ~1995 年,在陇东半湿润易旱地区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通过氮、磷、有机肥三因素试验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施肥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施肥,尤其是氮磷化肥配施,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根系生长,扩大觅水空间;氮磷化肥配施具有时效互补性和功能互补性;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蒸散量仅提高了5.4 % ,而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却分别提高了92.8 % 和79.7 %;施肥促进了冬小麦冠层发育,增加了蒸腾量,而减少了蒸发量,从而提高了腾/发比,使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技术的保墒节水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两年集成试验表明,将底墒水,深耕,秸秆翻压还田、秸秆覆盖、防旱剂,有限灌溉等干旱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地应用到小麦生产中,可以明显起到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土壤蓄墒,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减少灌溉次数等作用,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棕壤定位试验13年后的土壤生物量氮变化及氮素营养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增加土壤生物量氮数量,尤以有机肥的作用明显。生物量氮的基础含量能够反映土壤供氮能力大小,其季节变化主要受施肥,土壤温度和水分等因素影响,不同施肥区生物量氮周转期为0.25~0.52年,其中以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周转速度快,其周转为0.25年,当季不施肥区周转期较长,平均0.45年。微生物体提供的氮量中大部分来自活化土壤中的有机氮,其中单施氮肥区微生物体供氮量大于作物吸氮量;施用氮磷化肥区微生物供氮量与作物吸氮量基本相等;施用氮磷钾化肥微生物体供氮量仅占作物吸收量的75.1%,与当季不施肥区接近。不同施肥区微生物体供氮量与作物吸收氮量及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旱地施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和玉米经济效益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探明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07-2010年在渭北旱塬进行了3个水平的有机肥施用量(7500、15000和22500kg/hm2)配施等量化肥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肥第4年(2010年),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大喇叭口期土壤贮水量11.49%~21.63%;高量有机肥处理比低量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大喇叭口期土壤贮水量9.09%。高量有机肥处理2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比对照高4.79%~7.65%(差异显著)。中量有机肥处理施肥第4年可显著提高200cm土层平均贮水量6.50%。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水分利用效率12.37%~37.55%。高、中量有机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量有机肥处理有显著增加。随有机肥施用年限延长,土壤状况不再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该研究表明,中量有机肥处理蓄水保墒增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4.
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64,自引:19,他引:164  
肥料及施肥仍然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化肥对农作物增产作用占30%~40%,化肥支出约占农民全部生产性支出的50%。但是肥料利用率还较低,N约为30%~35%,P约为10%~20%,K约为35%~50%。可见,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对农业生产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可能是,生产包容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的科学施肥的技术载体一控释肥料,实现作物生产期养分促释和缓释的双向调控;形成了使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产业化,并通过控释肥料的施用使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自然而然地被农民掌握和实施的完整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或二者配合施用均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和植物吸收氮量,提高了土壤氮的有效性,其后效可保持至第3年;土壤腐殖质的胡敏酸氮减少,富里酸氮增加。富里酸氮易被6mol/L HCl水解,水解氮占71.4%~74.2%;胡敏酸氮比较稳定,水解氮占40%~45%。在水解氮中,氨基氮的比例为2/3~3/4,铵态氮为1/4~1/3。胡敏酸中非水解氦的主要成分是杂环化合物氮(37.5%~52.5%),其次是苯系化合物氮(31%~35.2%)和非苯系化合物氮(10.6%~26.7%)。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杂环氮比例减少,苯系和非苯系化合物氮比例增加。胡敏酸表层氮占1/3左右,核心氮占2/3左右,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胡敏酸表层氮增加,核心氮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对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更显著。以施精鸡粪(干重)7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为98.56%,较对照不施肥提高9.37%;折合产量为2 575.04 kg/hm2,较不施肥对照提高550.00%;水分利用效率为5.80 kg/(hm2·mm),较对照提高了504.17%。所有施有机肥的处理折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是提高冬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或二者配合施用均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和植物吸收氮量,提高了土壤氮的有效性,其后效可保持至第3年;土壤腐殖质的胡敏酸氮减少,富里酸氮增加。富里酸氮易被6mol/L HCl水解,水解氮占71.4%~74.2%;胡敏酸氮比较稳定,水解氮占40%~45%。在水解氮中,氨基氮的比例为2/3~3/4,铵态氮为1/4~1/3。胡敏酸中非水解氦的主要成分是杂环化合物氮(37.5%~52.5%),其次是苯系化合物氮(31%~35.2%)和非苯系化合物氮(10.6%~26.7%)。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杂环氮比例减少,苯系和非苯系化合物氮比例增加。胡敏酸表层氮占1/3左右,核心氮占2/3左右,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胡敏酸表层氮增加,核心氮降低。  相似文献   

18.
黄潮土养分供应特征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年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单产依次为:MNPK〉MNP〉MN〉NPK〉NP〉N〉M^1)〉CK。长期不施肥区,土壤养分供应不足,产量逐年下降。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产37.2%,肥料的增产贡献率为62.8%。在肥料中有机肥占25.2%,化肥占74.8%。在化肥中氮占64.6%,磷占27.2%,钾占8.2%。有机肥有明显改土培肥作用,有利土壤物理性改善,增强作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料对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用有机肥(牛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及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30d左右向速效钾转化达到平衡,向缓效钾转化至70d趋于平缓。肥料中有效钾素在土壤中有效转化率约为50%~87%,其中以缓效钾为主,约占50%~80%。不同供K源中麦秸对土壤K素供应能力高于K化肥,3种厩肥低于K化肥,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壤环境因素对有机肥供K能力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年和正常平水年份,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而丰水年份效果不明显。施肥显著影响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效果最好;在定位施肥初期(前2年),单施化肥(NPK)的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OM),在第3年两者无差异,而第4年之后则相反。长期施用有机肥(NPKM和OM)较NPK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77.35%和69.65%,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0.68%~76.55%和62.09%~63.31%。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NPKM和OM较NPK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3.99%和31.82%,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效果显著。长期覆膜与NPK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对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或施用有机肥(OM)可显著提高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