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利子依达沟是一条多期次,中高频率的泥石流沟。根据该沟泥石流的灾害历史和发育特征,对整个沟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工程调查,典型剖面保留泥痕的地质工程测绘,现场的颗分实验及容重实验,分析了利子依达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演化历史。结合大渡河阶地发育特征和冰川消融期次,分析了利子依达沟各期老泥石流的发育时期,并对该沟泥石流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发现,利子依达沟古泥石流的形成和冰川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历史分析法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利子依达沟是一条衰亡期泥石流沟,其泥石流暴发规模会逐次减小。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泸定县得妥乡大渡河左岸小河沟泥石流位于大岗山库区,S211省道在沟口通过,2009年曾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泥石流,该泥石流的继续活动既可影响大岗山电站的库容,同时影响S211的运行安全,有必要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通过高精度遥感、现场大比例尺测绘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揭示,小河沟是一条处于发展期的沟谷型泥石流,具备泥石流发育的地形条件,形成区物源丰富,降雨量充沛且集中。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中等,为暴雨型、中频、粘性泥石流,危险性大。20年一遇暴雨泥石流对大岗山库区的淤积量为5 400m3,对S211危险性大,对大岗山库区的影响表现为淤积,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3.
五里沟与咱里沟是大渡河流域某拟建水电站坝区的泥石流沟,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触发下有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将对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今后运行的持续稳定造成重大影响。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咱里沟属于低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而五里沟属于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与严重的危害。进一步分析,在施工期泥石流对拟建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与设备影响突出,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水库蓄水后,产生较大规模涌浪的可能性不大,泥石流对水电站正常的发电和安全运作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泥石流危险性,为泥石流多发地区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单一赋权法确定权重的缺陷,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中巴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主观和客观权重,再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以中巴公路沿线重点单沟泥石流为例,选取爆发规模、爆发频率、主沟长度、流域切割密度、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纵坡、24h最大降雨量、松散堆积物厚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10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获取泥石流现场调查数据后,依据上述方法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将计算结果与集对分析方法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属于中度危险的沟谷只有5条,占25%,说明该地区大部分泥石流危险性偏高。[结论]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的爆发势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因此研究该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及预测评价其危险性对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确保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分析,初咱磨子沟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在对该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并利用所选取的14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65.75,属高度危险,研究结果可为初咱磨子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大寨沟流域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流域的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基本数据库。再通过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权重体系、计算综合评价值等一系列程序,建立了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的数字环境模型,绘制了大寨沟流域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等级评价图。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大寨沟流域泥石流发生域的危险程度评价,为白鹤滩水电站的顺利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单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以往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和GIS技术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后的评价模型,在该模型中可以充分体现降雨作为激发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阎王曲二支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王曲二支沟位于鹧鸪山隧道出口上游约380m处,为一老泥石流沟。隧道出口位于泥石流堆积体中,泥石流的暴发将对隧道出口及引道带来直接危害。因此,预测及评价该泥石流沟的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对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地质地貌演化分析,该沟仍具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较大可能性,危险性评价表明,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0.50,属中度危险。根据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了以疏导为主的防治方案,并对隧道口直接受泥石流威胁的一侧采用一定的拦挡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石头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石头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格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格沟为雅砻江右岸一级支流,研究麻格沟主沟及4条泥石流支沟的泥石流特征、形成条件等,对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MFCAM模型对麻格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的结果表明,麻格沟主沟和烈士陵园沟为危险性极高的泥石流沟,相克宗沟为高度危险,麻格宗沟为中度危险,雅江兵站左岸支沟为低危险。  相似文献   

11.
李俊  陈宁生  卢阳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29-33,156
震后环境下单沟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规律是泥石流工程防治的关键问题.以茂县牟托沟泥石流为例,探讨了牟托沟泥石流物源补给和微地貌在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牟托沟地形地貌特点;其次利用容重分析了牟托沟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特征;最后采用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的形态调查法和阶梯-深潭微地貌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相互演化机理.研究表明:(1)牟托沟泥石流起动模式为冲蚀→冲沟→堵塞→溃决→泥石流的模式;(2)在弃渣和崩坡积物的影响下牟托沟易形成阶梯一深潭微地貌;(3)高含沙水流与泥石流的相互演化和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石棉县县城及周边地区泥石流灾害频发,通过石棉县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以一级分水岭为分界线,采用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对县城及周边地区34条泥石流沟分析,确定了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逐一对研究区内的34条泥石流沟分析其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评价。然后采用由点至面的方法得到了泥石流风险性分布图,进而确定了各风险区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石棉县城及周边地区泥石流以轻度危险为主,中度危险次之;泥石流承载体为高易损性,泥石流的风险性以中度风险为主,并有一定的分布特征。研究果可为该县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今后治理次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泥石流定量研究中,泥石流流量、流速、泥石流规模是泥石流体最重要的特征值.能比较准确的确定泥石流这些特征数值既是泥石流计算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利用雨洪法,首先比较一种或两种水文学的计算方法,择优来计算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然后利用暴雨与洪水特征数值来推算泥石流体各种特征数值.比如用暴雨洪峰流量以及配方法来计算泥石流流量,利用洪水总量来推算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沟谷因泥石流类型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具有多种形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小江流域3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平均沟床比降、流域平均宽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藏那昌公路滑坡和泥石流病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那昌公路线路大致以东西向展布在藏东南大拐 北部,历次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分布有规模不一的滑坡,崩塌,岩屑堆,古冰川和泥石流堆积,这些堆积体因修建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切和工挖,在地形,河流,降水等条件下,不断发生新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害。与公路有关的主要危害类型有:间歇错落型滑坡和多级牵引式滑坡;雨洪型泥石流,滑坡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这些都极大地危害着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16.
韩刚  赵其华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59-260,263
溪火沟为一条现代泥石流沟,历史上曾暴发过大规模的泥石流,沟内松散物源丰富,按成因可分为原生构造破碎基岩、残坡积和冲洪积物、老泥石流堆积物,松散物源对泥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表现为坡面冲刷、滑塌、下蚀切割,其中以滑塌为主。此外,对其做出环境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泥石流易发性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判断是泥石流灾害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快捷、准确的评判对人类工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流域中,形貌、地质、水文三大条件对泥石流灾害起决定性作用,是泥石流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基于对泥石流灾害的机理认识,将泥石流易发性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4个等级,在充分考虑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因素贡献的基础上,给出各因素等级的确定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获取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再依据专家经验确定主观权重,结合相对重要度和主观权重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进而利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泥石流易发性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陕西省凤县5条泥石流沟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这5条泥石流沟易发性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吴家沟泥石流沟、三台山泥石流沟、后沟泥石流沟、银铜梁泥石流沟、寺沟泥石流沟,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汶川县地处岷江上游,是我国泥石流频发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与分布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岩石种类、降水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影响。以汶川县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建立该地区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通过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得出:在该研究区域的16条沟系中,依据综合指数值,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沟系为桃关沟,佛堂坝沟等沟系,有潜在泥石流发生的沟系为新桥沟,板子沟等,而炭里沟,板桥沟等沟系属于无泥石流发生沟系。该评价结果经与历史资料对比和专家认可,符合实际,客观可行,可为防灾减灾、泥石流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蒋家沟实测降雨资料,结合泥石流观测,分析泥石流形成的降雨组成和前期降雨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发现雨季不同时期土体含水量差异较大,而且在不同时期激发泥石流的短历时雨强也不同。通过实测确定出该流域前期降雨量的衰减系数为0.78。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素分析法对26场泥石流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前期降雨在影响泥石流的各项降雨指标中贡献超过80%。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