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市下沙城市园林废弃物的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杭州市下沙城市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处理现状,通过对园林废弃物利用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提出城市园林废弃物的利用对策,为城市园林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福州城市绿地斑块景观结构和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附属绿地数量最多,占城区绿地斑块总数的87.35%,但面积只占城区绿地总面积的14.60%;其它绿地的数量最少,但面积却占到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的31.82%;防护绿地只有25块,但面积却也占到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的23.81%.福州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斑块大小其它绿地和防护绿地平均值较大,分别达到326.2和29.30 hm2;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斑块平均值次之,分别是10.87和9.30 hm2,但斑块大小变化范围较大;而附属绿地斑块平均值最小,斑块大小变化范围也相对较小.总得来说,各类型的各级斑块在面积上的变化比块数上的变化要大得多.其它绿地多样性指数最低,次低的是生产绿地,最高的是附属绿地.优势度在福州城区的5个区的不同绿地中都比较小.相比之下,附属绿地的分布最为均匀.绿地分布不均衡,应加强土地规划,同时造林绿化,优化生态环境,建造具有本城区特色的景观斑块和廊道.  相似文献   

3.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生态型校园道路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频度作为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测度指标,结合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广西柳州市3所高校校园道路绿地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44种,隶属32科41属,其中,常绿乔木占86.2%,落叶乔木占13.8%,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广西工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28种,隶属23科26属,其中,常绿乔木占73.7%,落叶乔木占26.3%,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顺序均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柳州师专道路绿化树种有22种,隶属18科2属,其中,常绿乔木占9.7%,落叶乔木占8.3%,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地被层.结论:适当增加落叶乔木树种的应用,优化乔灌合理比例,丰富灌木、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是提高校园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季相变化、层次感、稳定性和生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树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敦煌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以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为优化目标,在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情况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应为0.56%,比现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减少0.02%;与现状相比,林地、园地面积在优化方案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0.05%和0.01%;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在优化方案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0.11%和0.06%;交通用地面积小幅度增加(0.004%),牧草地则有所减少(0.01%).敦煌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约束条件中,水资源的约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断提高耕地、园地的土地利用效益是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利用乌鲁木齐市2002年QuickBird 遥感数据,采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技术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应用景观斑块谱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的数量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建成区绿地斑块面积3 612 hm2,斑块数量47 280块.②在城市绿地构成中,新市区绿地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数量最多,水磨沟区绿地斑块面积相对最小、斑块数量最少.③在绿化覆盖率上,新市区接近建成区平均水平,水磨沟区和天山区超过建成区平均水平,沙依巴克区低于建成区平均水平,各城区距国家园林城市35%的标准都有一定差距.④在各种绿地类型中,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居住绿地和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防护绿地较少,生产绿地最少.⑤按绿地斑块面积统计,大于10 000 m2的大型绿地斑块占优势,占整个绿地面积的49.56%;按斑块数量统计小于500 m2的小型斑块占绝对优势,占整个绿地斑块的82.27%.⑥在小型斑块、中型斑块、大中型斑块中都是以附属绿地最多,其次是居住绿地,再其次是道路绿地,最少是生产绿地;在大型斑块中,附属绿地和公共绿地所占比例相等,且占据最多,防护绿地次之,生产绿地最少.在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新市区绿化空间还很大,沙依巴克区绿化任务还很艰巨,限于城市用地紧张,应将有条件可以连片的小型、中型绿地斑块尽可能连片,增加3 000~10 000 m2的大中型绿地斑块.城区内加强荒山绿化和废矿区地面绿化.城市北部组建大型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城市南部外围营造大型防护林带.分析结果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建设和2013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太原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园林绿化植物物种主要集中在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木犀科(Oleaceae)、豆科(Leguminosae)、杨柳科(Sal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等,占本次调查植物总数的39.8%;乔灌木种类数量最多,其中以落叶树种为主,占乔灌木总数的85.1%;物种来源方面,引进物种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数的56.9%,乡土植物的应用范围较小,占43.1%;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以乔灌、乔草结构应用范围最广,占全部类型应用面积的75%;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方面,公园绿地、高档居住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类型最多,其次为城市新建干道绿地,而老的居住区绿地、旧街道绿地最少。同时,分析得出,在太原市城区绿地建设中不仅应丰富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加强城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及垂直面绿化规模、增加彩叶树种种植比例、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合理引进优良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调查了广州市中心城区136个绿地,共调查279个乔木样方、522个灌木样方和1285个草本样方,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植物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共有绿地植物123科386属572种;绿地植物主要组成科所含物种数占总数的52.3%,在中心城区绿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心城区绿地种子植物分属于13个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反映出该区植物分布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在未来城市绿化中,应该增加城市绿地乡土物种数量,增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各区县不透水面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期Landsat MSS/TM数据对1992~1999、1999 ~ 2007和2007 ~ 2011年3个时段的北京市9个有代表性区县的不透水面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京市各区县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所处的位置不同,向不透水面转化的地类存在着区位差异和动态特征.就面积而言:新增不透水面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区的昌平、通州和顺义,其在各时期新增不透水面总和及增长率均远远超过拓展区的海淀、朝阳、丰台和石景山.早期各区县不透水面增加面积和速度均比较小,中期则大大增加,后期增加速度都有所放缓.不透水面比例显示:拓展区各区县的不透水面占各地类的比例从一开始(1992年)与耕地、绿地不相上下到后来逐渐占优(2007年),再到全部超过50%(2011年),占绝对优势,表明其用地结构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功能已很小.新区各区县不透水面比例虽然各时期均不断上升,但始终以耕地和绿地为主要用地类型.从不透水面来源看:1992 ~ 1999年,发展新区各区县是以耕地为不透水面主要来源;拓展区各区县则是以绿地和耕地转化为主要方式.1999 ~ 2007年,各区县由耕地转化所占比例都有所上升.2007~2011年,只有新区的区县仍以耕地为不透水面增加的主要来源,耕地和绿地转化为不透水面的趋势有所控制,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为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专用绿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种绿地、24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4种绿地中有木本树种116种,属于29科、53属;4种绿地乔灌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公园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且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较低,结构相对简单;乔灌的树种比例相近、为1.09~1.29,乔灌数量比相差较大、为0.5~1.12。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态功能较弱。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乔灌配比单一化,可通过增加灌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开发推广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及园林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园林绿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植物废弃物产生,对这些废弃物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填埋或焚烧.文章针对目前这种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对此种状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的见解,以使这些植物废弃物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襄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和襄阳市中心城区城乡土地规划(2010—2020)中公园绿地变化统计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体系计算其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结合该市空气质量指数多年变化特征评价其中心城区的绿色发展进度。结果表明:襄阳市中心城区2010—2020年城区城市公园规划效果良好,规划前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4 320 hm~2,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6 258.04万元,2010—2020年城区城市公园规划过程中新建公园绿地面积4 140 hm~2,新增公园绿地生态服务价值为5 997.30万元,规划后公园绿地总面积为8 460 hm~2,公园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2 255.34万元;但城区间公园绿地增长不均匀,樊城区增量最大,新建公园面积2 340 hm~2,占樊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的95.9%,襄城区增量最少,新建公园面积675 hm~2,占襄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的19.1%;结合襄阳市空气质量指数多年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襄阳市城市绿色发展已初具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以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辅以实时动态差分GPS RTK技术高精度定位,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斑块谱分析方法,对铜仁市城市绿地景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铜仁市城市绿地斑块面积5 857.96 hm2,斑块数量6 503块,规划区绿地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均大于中心城区;(2)在各种绿地类型中,其他绿地在斑块面积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农业用地和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绿地面积最小。在斑块数量上,居住区绿地>农业用地>其他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3)按绿地斑块面积统计,大于10 000 m2的大型绿地占绝对优势,占整个绿地面积的92.44%,按斑块数量统计,小于500 m2的小型斑块占优势,占整个绿地斑块的69.72%;(4)小型斑块以居住区绿地最多,其次为农业用地和其他绿地等,公园绿地最少;中型斑块和大中型斑块以农业用地最多,大型斑块在面积上以其他绿地最多,数量上以农业用地最多;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在各等级绿地斑块中,面积和斑块数量相对较小。综合分析,铜仁市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中,中心城区内应加强绿化力度,适当将现有的绿地扩大连片,规划区内应合理调整和规划绿地性质,丰富绿地功能特性,注重绿地结构的合理规划,将小型、中型绿地尽可能有效地连片,增加大中型绿地斑块,特别是在与人居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单位和街道等周围,增加大中型绿地、大型绿地,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绿地的需求,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莉  王青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41-147
【目的】探究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方法】利用岷江上 游 1995、2005、2015 年 3 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 CA-Markov 模型模拟预测了 2025 年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岷江上游藏区聚落 4 期土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期只有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他用地增加, 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39.52 hm2,而建设用地和裸地的增幅分别为 92.16% 和 25.72%;中期 只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动态度波动最大,总面积增加 1 943.03 hm2,其他用地面积虽然减少,但动态度 变化不大;而近期裸地和旱地扭转减少的趋势变为增加,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 1 735.45、1 367.14 hm2,减少的 部分主要去向为建设用地和裸地。从整个研究期来看,研究区各类型土地所占比例变化很小,建设用地、裸地 以及旱地数量都有所增加。【结论】模拟结果具有一定可行性,较好地体现了岷江上游藏区聚落土地利用动态 变化的趋势,可对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凯里市旁海镇猴场村和大堡村为研究区,利用施工前、后实测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GIS分析技术及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土地整治前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水田、旱地、道路、田土坎、裸岩石砾地、荒草地等的综合整治,调整了凯里市旁海镇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新增水田2.1255hm2,新增水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8%,与整治前相比,增加了3.40%;旱地增加了0.9344hm2,占研究区总面积0.9584%,与整治前相比,增加了10.72%;农村道路增加了1.1114hm2,面积增量占研究区总面积1.14%。经过土地整治,土壤质量有明显改善;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景观优势度,增加景观稳定性;水利系统和道路系统的重新设计,促进了生物之间的交流、物质能量的流动和传递,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聊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绿地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景观特色鲜明,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格局,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构成;绿地系统由斑块绿地和廊道绿地共同组成,斑块绿地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区中呈随机分布,绿地总面积为市区景观的33.71%。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聊城市城市绿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昭英  蔡永立  郑文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57-9860,9890
根据2006年上海市奉贤区航空彩红外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奉贤区城市森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城市森林斑块53 286个,面积10 135.6 hm2;按斑块数目来分以小型斑块为主,占总数的64.0%,按面积分以大型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57.6%。城市森林总体呈现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绿地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经济林所占面积最大,斑块聚集程度最高;绿地与林带的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较适中,为7.25,斑块类型丰富;均匀度较高,达0.97;蔓延度指数为46.46,存在着由小斑块控制整个景观的现象。建议调整城市森林的空间布局与结构,提高大中型城市森林斑块,如绿地在城市森林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 km×1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市土地荒漠化评价及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苏香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35-237
应用RS与GIS技术,利用2004年和2009年TM遥感数据,对克拉玛依市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2009年为727472.85hm2,占总面积的94.73%。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431803.62hm2,占监测区总面积的56.23%。2004年荒漠化总面积为732893.96hm2。近5a来,克拉玛依市荒漠化土地面积总体呈略微减少趋势,但荒漠化程度明显变轻,主要表现为极重度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荒漠化分别减少了21.96%和7.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