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长葛市呈不断上升趋势,2010年在长葛市大发生,病株率一般在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50%以上,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镇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逐年加重,虽然我镇玉米种植面积仅200多hm2,但在部分重病田块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高达95%以上,此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病毒致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河南省具有明显上升之势,给当地玉米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2010年又在河南开封、许昌等地大发生,据调查,一般病田病株率达40%,平均减产10%~30%。如何控制玉米粗缩病,已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河南农业》2009,(10):18-18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北方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孟州市1995年以前,玉米粗缩病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发生面积0.2万hm^2,严重地块病株率60%以上。  相似文献   

6.
海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作为全国禽蛋生产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0.7万公顷左右,最高年份达1万公顷。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威胁。从2002年开始,玉米粗缩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田块发病株效率5%——30%。较重田块发病株率为7n%——9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通过近几年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2008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大发生,病田率在80%以上,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病株率30%~85%,减产30%~70%。大连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得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玉米粗缩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就兖州市来讲,由于夏玉米实行间作套种,播期提前,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大面积减产。特别是2007年,一般田间病株率达到40%~50%,平均减产10%-30%。如何控制夏玉米病毒病,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已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进入二十一世纪发病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县东南、西南部大蒜洋葱茬,发生严重。田间病株率20-30%,个别地块达病株率50%以上,因此病危害,全县近两年毁种面积在3000亩左右。玉米粗缩病在我县发生呈现间歇性发生,葱蒜茬地头间边发生重的特点。分析玉原因葱蒜区种植的玉米苗3-5叶期最易感病,此时正是灰飞虱危害传毒高峰期,外沟边地头杂草较多有利于灰飞虱生存,因此发病重,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采取葱蒜茬玉米适当推迟播期,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及时拨除病株,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灰飞虱,喷洒防治病毒病药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曲阜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7.5万亩,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淄博市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个别地片重发生,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12.2万hm^2,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达到5.2万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3%,其中发病株率10%~30%的面积有2920hm2,30%~60%的面积有833.3hm。,60%以上的面积有379.3hm^2,给本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程度、绝产面积为历年罕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强烈,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笔者作为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一线。在向农民宣传培训指导的同时,对2008年玉米粗缩病局部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今后防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春红 《新农业》2009,(10):27-2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玉米感病后,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农民俗称为癌症。过去粗缩病在大连市只有零星发生,危害不重。2008年由于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株发病率达到20%~30%,个别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给农业气象服务和玉米粗缩病防治提供依据,于2014年种植3个玉米品种,采用3个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观测、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玉米粗缩病均有发生。6月5日播种的发病率高,为10.0%左右,6月13日、21日播种的发病率较低,为1.0%左右。2病株成穗率结实率低,6月5日播种的,感病早,成穗结实率最低,为13.1%;6月5日、13日播种的较高,为27.3%~44.4%。3病株成穗结实量一般不到正常穗的1/3。4气象条件常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病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睢阳区是河南省夏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40000hm2。近几年睢阳区每年发生面积约1500hm2左右,占睢阳区种植面积的3-4%,病株率一般田块为10-2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睢阳区玉米的生产。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俗称玉米矮化病,是一种病毒病,是通过昆虫刺吸带毒的小麦或其它禾本科杂草,获毒后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从而传播病害,造成病害大发生。玉米粗缩病主要发生在春播玉米上,一般田块发病率3%~15%,高发田块达80%以上,由于病株不结实,造成减产,发病严重地块造成绝收,2005年在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危害 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北方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孟州市1995年以前,玉米粗缩病只在个别地区零星发生,2005年发生面积0.2万hm2,严重地块病株率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临沭县地处鲁南地区,常年种植玉米约12000公顷。自1993年以来,玉米粗缩病(MRDV)已成为我县玉米的常发病害。一般年份,病田率达90%以上,病株率则徘徊在3%~6%之间,个别年份超过10%。由此可见,常发但不严重是临沐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笔者对这一特点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发生和危害损失情况,2008-2011年先后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的分期播种试验和危害损失测定.玉米粗缩病在江苏省海安县的田块查见率达70%左右,平均田间病株率约10%;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的田块病害发生明显减轻;感病后的玉米植株主要表现株高下降、节间和叶长缩短、叶宽减小,后期表现果穗短小、穗粒数减少、籽粒产量下降.病株株高为健株的2/3、1/2、1/3时,其籽粒产量损失率依次为65.2%、89.8%、100%.粗缩病已成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和调整玉米播种期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