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杂种落叶松幼龄期变异与优良家系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7年生杂种落叶松21份参试材料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与相关分析,其4年生、5年生、6年生和7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9.19%、35.03%、35.70%和28.27%,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胸径也呈类似的趋势。家系变异系数较大的前3个家系同较小的3个家系相比,7年生、6年生、5年生、4年生树高家系间变异幅度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胸径类似。树高、胸径、树高与胸径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7年生树高与4年生、5年生、6年生树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92和0.941,随着林龄的增加,生长性状更紧密相关。各处理年度间生长稳定,早晚相关显著,家系间变异较为丰富,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杂交组合中兴安落叶松种内杂种家系表现突出,7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超过2个长白落叶松种源43.1%、60.0%,其次是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虽然组合间存在优劣,但组合内家系间生长差别更大,在选择组合的同时更应重视家系间的选择。兴5×兴9、日5×兴9、日5×长78-3和日11×兴2入选优良家系,7年生树高、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64、0.946,遗传增益分别为17.5%、24.3%。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平均值分别大于白刀山40.7%、67.1%,大于小北湖52.8%、81.1%。  相似文献   

2.
邓恩桉在闽北生长规律与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北当年造林邓恩桉幼树高与地径的生长进行定期的观察,总结了该树种在闽北的年节律生长、幼树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分析了年气候变化对该树种幼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和幼树高、地径年生长2个生长高峰发生的原因,同时调查了当年不同地块造林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当年生该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个体生长性状早期表现较大的分化,优势个体在早期已表现显著的遗传优势,适宜早期进行优良表型选择。在抗寒适应性方面,通过冬季2次不同时期霜冻胁迫调查表明,不同个体对低温胁迫表现不同的适应性,抗寒性好的个体,低温胁迫对生长影响较小,仍保持缓慢的生长势,一般抗寒性的,表现为嫩叶叶色变红,而抗寒性较差的表现为顶芽冻死,末梢嫩叶冻坏;不同抗寒性的分化也适宜于耐寒性状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小兴安岭南部7年生杂种落叶松试验林22个处理树高、胸径进行了遗传变异、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7年生、5年生和3年生处理间树高变异较丰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90%、26.40%和26.96%,随树木年龄增加各处理树高、胸径整体变异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年度树高、胸径以及树高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年生与5年生、7年生树高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0.578,家系在幼龄期的生长表现稳定,7年生可以早期选择。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组合树高(胸径)分别超过兴安落叶松乌伊岭种源10.0%(22.9%)、5.2%(18.1%)。树高、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652和0.606,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83%和12.53%。5个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均值分别大于乌伊岭种源9.97%和26.20%。  相似文献   

4.
东北刺人参播种苗移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人参当年生播种苗移栽到其原产地能够完全成活和正常生长。移栽后3a内苗高生长表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地径生长表现出缓慢的增长趋势;主根长增长量年度间差异不大;单株鲜质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小于苗高。2、3年生播种苗移栽到分布区外与原产地相似的生境条件下完全能够成活,但2年生播种苗栽后第一年生长受阻。移栽到原产地的播种苗比在温室内培养的播种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4个光皮树种源苗期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崇义、石城、兴国和于都4个光皮树种源苗期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种子播种品质差异较大,但苗期高生长规律基本一致,生长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10月初;光皮树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大选择潜力;苗期生长性状表现较优的为于都种源。  相似文献   

6.
选用木荷Schima superb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杨梅Myrica rubra,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等浙江省主要生态经济造林树种,开展容器类型和规格对其1~2年生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容器苗对不同容器类型和规格的生长反应差异很大。对于1年生容器苗培育,以无纺布网袋容器作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表现最优,在林木穴盘、塑料薄膜容器和软质塑料杯等3种育苗容器中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均属正常,而硬质锥形塑料管和纸杯容器其容器苗生长表现较差;对于2年生容器大苗培育,以可拆式塑料容器作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表现皆显著优于其他类型容器,以无纺布网袋容器为育苗容器的各树种容器苗生长均较好,以软质塑料杯和纸杯容器为育苗容器的容器苗生长较差。相关分析发现,各树种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和根体积等生长性状与育苗容器直径和高度相关性不显著,而各树种2年生容器苗的主要生长性状与容器规格皆呈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为培育2年生的容器大苗,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表4参17  相似文献   

7.
【目的】西伯利亚红松是材果兼优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境内的寒温带地区,种内变异丰富。开展不同种源引种试验,选出优良种源,为后期的大规模引种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树种的种源区划,在主要种源区的7个采种点采集种子,育苗及造林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7年生和9~18年生的树高,以及7、15和18年生的胸径,也调查了18年生时的保存率。针对调查的性状进行了种源间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分析,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开展了性状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进行了不同种源树高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等。【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在17%~65%之间,大多在25%左右,树高性状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各项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大多数在70%以上。当年高生长量与造林地的温度、降水相关分析表明:造林地的温度是影响高生长的主要因子,较高的年均温、3月及7月均温,不但促进西伯利亚红松当年高生长,尤其明显促进第2年的生长。树高曲线模型拟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均表明:在引进的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中,托木斯克种源、乌兰乌德种...  相似文献   

8.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福建省引种的火炬松家系5年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火炬松家系在福建省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树种马尾松和国内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引种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在广西自治区融水县的生长特性,为杉木连栽迹地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杉木采伐迹地的鹅掌楸和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了5年的定位监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相似立地条件下,1~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均明显高于杉木人工林,其中,5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胸径生长量为1.43 cm,年均树高生长量为1.23 m,年平均蓄积量为17.02 m3/hm2,而5年生鹅掌楸人工林的上述3个数据分别为2.19 cm、1.78 m和31.80 m3/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53、1.45和1.87倍。[结论]鹅掌楸是一种早期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比杉木快,成材比杉木早,可以作为杉木的替代轮作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是我省引种成功优良速生树种,开展湿地松高产脂两用材良种选育工作,对解决木浆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25个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6年生生长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选择出优良子代0-1027、2-77,其早期造林苗木高度与后期5年后高生长具有较明显的线性相关,优良子代的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50-92%。这为早期及时抚育间伐、淘汰劣质子代、培养大径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