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再利用是我国矿山废弃地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根据具体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形成原因、生态特征等,设计相关的治理方法。该文介绍了淮北市南湖塌陷区的概况和治理思路,结合传统塌陷区的形成规模和发育特征,分析了淮北南湖湿地生态公园的治理模式,并总结了多项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为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85-187
以山东省采煤塌陷地治理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塌陷区的自然社会具体情况,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导向,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有效模式和措施,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相关企业服务,实现矿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利益最大化,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鹤壁市利用采煤塌陷区建设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从生态恢复、生态农业规划、复合景观设计等核心内容入手,提出鹤壁市故县湿地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措施,使其达到优化鹤壁老城区景观结构、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徐州九里湖采煤塌陷区地理形成概况、已建成区域的生境特色与待建区域的生境条件,针对九里湖采煤塌陷区污染的水源和土壤,规划采用操作简单、投资少且无二次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的茎和叶输送空气中的氧气至根部,形成有利于微生物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好氧环境,能够加快植物体对氮、磷的吸收。对湿地植物规划首先应模拟自然的湿地植物群落,以营造湿地动物栖息地,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植被修复是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基础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自生植物在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徐州市九里湖采煤塌陷区自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九里湖采煤塌陷区共有自生植物53科122属147种;菊科、禾本科、豆科是优势科,在群落演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活型组成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占...  相似文献   

6.
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当前国内外采煤塌陷研究热点,对国外侧重于矿区环境评价、回填材料更新和地表形态变化等研究,并对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类与评价。现有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包括:1)土壤重构与地貌重塑技术。该技术从充填材料、土壤重构方式和修复理念上不断创新,未来技术研究向更为高效、绿色和经济转变。2)土壤修复技术。未来应不断扩展复合菌种的筛选与匹配、微生物修复生态风险评价、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等研究。3)景观重建技术。该技术模式多样,亟需体系化、全域化和模式化的景观重建技术研究与推广。针对当前研究不足,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应在理论研究、创新联合修复手段和修复后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宿州采煤塌陷区的基本情况,初步分析了采煤塌陷区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对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的重建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治理,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宿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南采煤塌陷区多次塌陷的特点,分析了塌陷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阐述了塌陷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提出了塌陷区生态修复优化设计模式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宸  童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6,(35):228-231
以沛县安国镇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为例,运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与效率以及社会发展3个方面,沛县安国镇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区社会影响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在带给人们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因采煤而产生的塌陷区也带来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读,阐述塌陷区的基本概念,对塌陷区进行分类;以生态学相关理论等为指导,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城市文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塌陷区作出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从塌陷区的景观规划、开发及利用具体案例分析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塌陷区生态修复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已成为了煤矿后期治理的重点,国内外学者对塌陷区的修复治理技术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以淮南大通湿地为例,探讨了采煤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修复措施,为今后相似条件下塌陷区的修复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淮南市潘集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和土地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采煤塌陷区生态系统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前提下,提出生态恢复与土地资源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时期,该项工作开展已成为国土整治的重要工具和抓手。采煤塌陷区具有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的需求,该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更应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文章基于社会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彬州市义门镇现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究采煤塌陷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提出“民生为重、产业强基、生态为本”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建议,以期为采煤塌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煤塌陷地的征收问题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企业和地方利益矛盾突出,土地复垦工作进展不快等问题突出。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的数量、分布进行汇总,并且总结了采煤塌陷区的征收现状。参照现行标准和法律法规,探究征地补偿标准是否得当、农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并且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信息熵原理,根据山东省济宁市2004—2020年采煤塌陷现状和预计情况,从时序和空间2个角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时序上,随着采煤塌陷破坏土地面积的逐年增大,济宁市采煤塌陷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均降低;在空间上,济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表现出区域分异特征,采煤塌陷地面积较大的邹城市和鱼台县各阶段塌陷地的熵值较大,采煤塌陷地面积较小的嘉祥县塌陷地的熵值都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对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文化生态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修复、湿地生物修复以及湿地生境修复等角度出发,对湿地公园修复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煤塌陷对风沙土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摸清塌陷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采煤塌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根据相似可比原则,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矿区0~100cm层土壤含水量对采煤塌陷的响应,探索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土壤水分退化的空间变化,为困难立地土地复垦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增大了沙丘水分损失量,塌陷程度与土壤含水量呈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5)。与对照区相比,塌陷区含水量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时间角度来看,不论降雨季节还是干旱季节,塌陷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区,与对照区相比,2005年和2004年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分别降低了16.55%和14.73%:从空间位置来讲,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塌陷区相应深度:对照区不同坡位含水量均高于2个塌陷区相应位置(除了2004年塌陷区坡顶外)。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流域包含众多河流、沼泽、湖泊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洞庭湖流域湿地退化严重,针对洞庭湖流域不同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从洞庭湖流域的湿地概况、退化现状和原因出发,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水环境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生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修复模式,即环境评价——目标制定——规划编制——修复实施——管理维护——反馈调节,最终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通过洞庭湖流域四种典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模式。未来应从不同类型湿地的退化过程及机理、流域尺度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任笑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72-175
分析了淮北市采煤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以系统的、生态的观点研究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淮北市采煤塌陷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框架构想,设计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利用、生态旅游利用等三大重点利用取向,将塌陷土地资源的水利、生态农业、生态湿地等各种利用方式纳入统一系统,统筹规划,以期促进采煤塌陷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