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纳米Al2O3与铁粉相混合作为铁基粉末冶金件的表面改性材料,通过激光熔覆试验对冶金件进行表面改性。运用优化设计法。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纳米Al2O3与铁粉涂层激光熔覆后,粉末冶金件表面耐磨性显著提高,得出影响耐磨性因素的回归方程。方程表明:纳米Al2O3的质量分数与载荷都是影响耐磨性的显著因素,且载荷的影响较纳米Al2O3质量分数显著。磨损量对比曲线显示,当纳米Al2O3质量分数为4%、8%时,随载荷增大磨损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高温镍基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应用广泛,但加工过程中刀具极易磨损.针对这一问题,利用DEFORM-3D仿真软件建立不同涂层类型的麻花钻模型,对高温镍基合金Inconel718进行钻削仿真,分别研究了TiAlN涂层、Al2O3涂层、TiAlN/Al2O3复合涂层对钻头磨损的影响,并与普通硬质合金麻花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WC/Cu基仿生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磨粒磨损是矿山、工程和农业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采用仿生非光滑表面可提高耐磨粒磨损性能。本文采用高频钎焊方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了WC/Cu非光滑耐磨复合涂层,测试了复合涂层孔隙度,研究了WC质量分数、磨粒尺寸、载荷等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分析了非光滑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钎剂为WC质量4%时复合涂层孔隙度低,复合涂层与45号钢基体为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区组织致密。磨粒磨损时,WC颗粒在涂层表面凸起,形成非光滑表面可阻碍磨粒对基体的犁削并使部分磨粒由滑动变为滚动是仿生非光滑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粒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当WC质量分数在50%时,非光滑涂层耐磨性最好,其耐磨性随载荷或磨粒尺寸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Y2O3-Al2O3复合烧结助剂制备Si3N4/TiCnano复合陶瓷材料,研究了Y2O3与Al2O3的配比、烧结助剂体积分数对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力学性能、致密化进程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利用SEM等手段对其影响机理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助剂的配比、体积分数影响到烧结体中液相的量和粘度等,并进一步影响到材料的致密化进程和显微组织,材料致密化程度的提高和显微结构的改善是其力学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开沟机工作环境复杂情况,针对开沟刀耐磨性的要求,结合生产实际中出现的开沟刀因磨损导致使用寿命低等问题,研究了金属陶瓷涂层在开沟刀上应用的可行性。利用表面工程技术与农业机械生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反应氮弧熔覆技术,在开沟刀工作表面熔覆一层高耐磨性的熔覆层。通过台架磨损实验的对比研究,得到了熔覆层耐磨性比常规淬火回火处理的65Mn钢有明显提高,能够增强刀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为今后陶瓷涂层的技术在开沟刀生产和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ZrO_2对Al_2O_3基泡沫陶瓷过滤器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2O3为主要成分的料浆中加入ZrO2,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用1560℃烧结制备Al2O3基泡沫陶瓷过滤器,并测定不同ZrO2含量过滤器样品的抗压强度、热震次数并观察其显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Al2O3基泡沫陶瓷的抗压强度、抗热震性能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略有下降。在ZrO2加入量为20%(重量)时制品的抗压强度及抗热震性能最佳,其最高抗压强度达2.31 MPa,1100℃热震循环次数为16次。  相似文献   

7.
为增强机耕船船体的耐磨、抗蚀能力,提高其服役寿命,对船体采用大面积热喷涂强化处理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试验研究了耐磨、抗蚀涂层材料的设计配制、性能优选和喷涂工艺参数的选定。将所喷涂后的船体经田间试验,证明般体耐磨性提高了2~3倍。该研究结果,亦适用于一般大面积耐磨、抗蚀涂层的热喷涂处理。  相似文献   

8.
宣天鹏  霍影  闵丹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1):156-159
研究了稀土(Ce La)对真空熔结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Ce La)消除了Ni60 WC涂层中的针状相,改变了陶瓷相的分布形态。稀土还改变了涂层的化学组成,提高了组成相中的镍含量和陶瓷相中的钨含量。含稀土的真空熔结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还析出了新的第2相WC和LaNi3。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真空熔结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纵截面的微观组织形态及合金元素与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稀土(Ce+La)消除了Ni60+WC涂层中的针状相,改变了第二相的分布形态。稀土提高了涂层中Ni、Cr、Si和W的含量;降低了Fe的含量。稀土还明显地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两种Ni60+WC复合涂层显微硬度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距涂层表面的0.2mm处。  相似文献   

10.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f+Cf/ZL109混杂复合材料,并进行了振动钻削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及钻削参数下,振动钻削可以提高Al2O3f+Cf/ZL109混杂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在较佳振幅20μm及振动频率60Hz条件下,振动钻削可降低钻头磨损量25%以上;随着混杂纤维含量的增加,刀具磨损增加,而其较佳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丘陵山地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受地形影响,耕作装备的研发发展缓慢,机械化程度低,丘陵山地耕作机械化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就国内外丘陵山地耕作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包括旋耕机、微耕机、深耕机、深松机等耕作机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工泄水建筑物高性能混凝土高抗裂性和高抗冲磨性的要求,通过掺用具有梳型结构的聚羧酸减水剂实现水工泄水建筑物高性能混凝土,同时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粉煤灰和硅粉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0%,粉煤灰掺量为15%,硅粉掺量为10%,聚丙烯纤维掺量0.9 kg/m3时,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冲磨性能满足水工泄水建筑物高性能混凝土工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目前小地块地区范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在小地块地区范围内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在这些地区发展适合自己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我国甘蔗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现状,找出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问题的措施。以系统工程的视角剖析影响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原因,认为自然条件、生产经营模式、经济水平、机械装备水平、品种、农艺和思想观念等是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加快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开展土地整理、进行集约经营、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加大投入研发适用机械装备、对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补贴和培育服务组织等综合措施来促进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丘陵山区小麦 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较少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构建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周年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3个1级指标,设定经济收益、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社会贡献、机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玉米产区的耕作习惯、经济基础、技术水平、自然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化道路不是死胡同,是有光明前途的。当前乡镇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富裕起来的农民只要看到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肯定会在农机上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实质,就是农业生产手段的技术变革。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不仅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建设现代农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因此要努力做好农机推广这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经营等具体措施.这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氧-乙炔焰镍基碳化钨喷熔层的磨粒磨损性能和抗咬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氧-乙炔焰镍基碳化钨喷熔层的磨粒磨损和抗咬合特性,并与硼化物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镍基碳化钨喷熔层具有硬质相弥散均匀分布于高强韧性镍基固溶体中的组织结构,故与硼化物层相比,具有较高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和抗咬合性。研究结果对于农业机械零件表面强化工艺的选择和修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