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3种饵料模式对中间球海胆整个生长周期的生长速度及商品规格性腺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取6月龄中间球海胆,以3种饵料模式海带(E1)、海带+贻贝(E2)、玉米+贻贝(E3)养殖至商品规格,期间每隔2个月对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束时,对海胆的性腺湿重、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海胆的各生长阶段,饵料模式对其壳径和体质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海胆大部分生长阶段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商品规格海胆性腺产量和性腺品质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于性腺湿重,E2模式[雌性:(7.58±1.21)g,雄性:(7.74±1.95)g]表现最优,其次是E1模式[雌性:(4.50±1.20)g,雄性:(4.87±1.02)g],最后为E3模式[雌性:(2.66±1.02)g,雄性:(2.32±0.75)g];对于性腺指数,E2模式(雌性:15.07%±1.84%,雄性:15.83%±3.01%)表现最优,其次为E1模式(雌性:10.49%±2.71%,雄性:11.27%±2.45%)和E3模式(雌性:12.48%±4.33%,雄性:12.78%±3.73%);对于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E2和E1模式表现最优,E3模式表现较差。饵料模式对不同性别海胆的影响差别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投喂海带,中间球海胆即可获得较好的壳生长,而添加动物性蛋白可以明显的提高其体质量和性腺产量,海带+贻贝这一模式可应用于提高海胆养殖效率,而玉米对促进海胆的体生长和性腺产量和品质均无有益效果,即使添加动物性蛋白,玉米+贻贝这一模式也很难替代海带有效地养殖中间球海胆。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适合于中间球海胆稚胆的饲料,以9种饲料原料干粉和1种鲍用配合饲料饲喂中间球海胆稚胆,研究了蛋白饲料、能量饲料、青绿饲料、配合饲料等4种类型的饲料对中间球海胆稚胆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径11 mm时中间球海胆开始明显发育,壳径特定生长率开始降低;蛋白饲料可以促进海胆性腺发育,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稚胆性腺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海胆类发育分期的划分依据,总结了中间球海胆稚胆、幼胆、成胆的特点,并提出了稚、幼胆期的饲料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黑蝶贝野生群体人工繁育苗种为研究材料,探索了大、小两种规格和不同吊养深度对黑蝶贝苗海区中间培育的影响。将壳长、体质量分别为(4.12±0.019)mm、(0.07±0.008)g,(2.02±0.012)mm、(0.03±0.005)g两种规格黑蝶贝吊养于2m、4m、5m区,每组黑蝶贝500枚,养殖水温23.09~29.77℃,养殖海区水深8~10m。每隔30d随机抽取50枚贝苗测量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经180d中间培育,壳长(4.12±0.019)mm的黑蝶贝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壳长(2.02±0.012)mm的黑蝶贝,表明壳长(4.12±0.019)mm的黑蝶贝出池移入海区养殖较理想。同一规格贝苗在2m、4m、5m养殖水层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3个不同养殖水层中不同规格贝苗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黑蝶贝苗种人工繁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大连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260枚,鉴定性别后测量了壳高(L2)、壳径(L1)和体质量(m)等经济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性别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雌雄比例为1∶1,在壳性状、体质量等经济性状和高径比等生物学性状上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海胆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壳径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最大(雌雄分别为0.960和0.956)。通径分析表明,雌雄马粪海胆壳径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雌雄分别为0.723和0.645)均大于壳高(雌雄分别为0.280和0.362),雌雄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有较为一致的影响效果。雄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78L1+1.32L2-75.78(r2=0.948),雌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2.17L1+1.13L2-89.05(r2=0.944),不分性别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96L1+1.22L2-81.72(r2=0.944)。  相似文献   

5.
<正>海胆属棘皮动物门、游在亚门、海胆纲,是近年新兴的养殖种类,2012年我国海胆养殖年产量已超过6000吨,其中90%以上出口日本。在日本,优质海胆的价格长期维持在高位,其中尤以中间球海胆(又名虾夷马粪海胆)最受欢迎。中间球海胆由大连水产学院于1989年引入我国,现已成为主要的海胆养殖种类。养殖中,获得体形硕大、性腺肥美的海胆是养殖目标。然而,传统的海上筏式养殖法管理粗放、受  相似文献   

6.
底播增殖是一种提高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产量的有效方法.底播增殖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中间球海胆适宜增殖温度范围至关重要.本实验将大(23.29±0.27)mm、小(18.78±0.19)mm两种规格的中间球海胆放置在3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10.
正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属海胆纲(Echinoidea)、球海胆科(Strongylocentrotidae),为我国及日本沿海的特有品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地区,向南可分布到浙江、福建沿岸,是海胆养殖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medius)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和日本的沿海地区,是日本地区的主要经济种类之一,年产量可达到千吨。在我国海胆经济品种中属上乘,市场价格比  相似文献   

11.
陈冲  孙丕海  王全军 《水产科学》2011,30(10):641-643
将在大连地区繁育的平均壳长2.2cm的皱纹盘鲍苗种运至福建省莆田市海域进行海上越冬,使用底面积为350mm×550mm、层间距150mm的7层专用养鲍笼,养殖密度25~80枚/层,饵料为盐渍海带、鲜紫菜、鲜海带苗。经5个月饲育,鲍苗平均壳长增长1.94cm,成活率达94.5%,效果明显优于北方沿海的室内越冬及海上越冬。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鲍育苗和养殖的生态化模式,包括鲍苗种生态培育模式、鲍陆基生态养成模式和海上鲍藻套养生态养成模式,以克服目前鲍养殖业存在的病害频发、成活率低下等问题,提高鲍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鲍苗种生态培育模式通过"光照-微藻-微生态制剂-滤食性动物-鲍苗"构建复合生物体系;鲍陆基生态养成模式通过池内建立"复合生物区系",并在池外设立生态塘和生态渠进行养殖废水处理的方式构建;海上生态养成模式通过"鲍藻套养"构建。共培育鲍苗5批次,培育周期210~240d,共产出鲍苗17.764×104个,平均壳长1.5cm以上,育成率0.78%~1.23%。陆基生态化模式养成商品鲍43.774×104个,平均壳长6.53cm,平均体质量34.6g,成活率87.5%,周期18~20个月。海上鲍生态养成150口网箱,养成商品鲍3×108个,平均壳长6.50cm以上,成活率85%以上,养成时间18~20个月。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浅海围网设施养殖鱼类的捕捞和分级,以浮绳式围网养殖为研究对象,根据养殖围网设施的结构和大小、敷设技术和主要性能,结合围网养鱼方式和养殖生产的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分级捕捞网箱。网箱由框架钢筋、网衣、绳索、分级栅等构件制作而成,网箱网身呈圆柱形,顶部呈倒圆台形,整体高1 515 mm,体积约为1 m3,分为入鱼口、分级栅、取鱼口等3部分。在实验室用鲫鱼对分级栅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分级栅间距为15 mm和20 mm时,小规格鱼残留率平均为7.78%和4.75%,大规格鱼逃逸率平均为2.38%和3.00%。海上试验结果显示,大规格鱼捕获率90%以上。研究表明,通过日常投饵养鱼驯化将养殖鱼引诱至网箱内,通过提升网箱、驱使箱内小规格鱼群从分级栅游离,剩下的大规格鱼提出水面后迅速放入活鱼舱,从而达到捕大留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大连1号杂交鲍养殖水体及肠道中分离出18株弧菌和32株异养型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产胞外酶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分离出的14株弧菌和22株异养细菌,共有22株(61.1%)具有分泌脂肪酶、卵磷脂酶、明胶酶、蛋白酶、淀粉酶或溶血毒素的能力;鲍肠道分离出的4株弧菌和10株异养细菌,共有9株(64.3%)具有此产酶能力。但总体上,从水体中分离出的菌株的产酶能力要强于从鲍肠道中分离出的菌株,且数量更多,尤其是水体中异养细菌。在所有的50株菌株中,有2株(4%)具有产3种酶(脂肪酶、卵磷脂酶和溶血素)的能力;有9(18%)株具有产2种酶的能力。产酶菌株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本次试验对鲍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株产酶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大连1号杂交鲍在南方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triploid and diploid blacklip abalone Haliotis rubra (Leach, 1814) were compared in a 30-month study. Triploidy was induced by inhibition of the second polar body formation using 6-dimethylaminopurine (6-DMAP) or cytochalasin B (CB).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survivorship between triploid and diploid abalone. However, triploid abalone had a more elongated shell and greater foot muscles than diploid abalone. A slightly curvilinear growth in shell length was conformed to all treatments. While diploid abalone had reached sexual maturity and spawned during the study,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gamete maturation were abnormal in triploids. Female triploids lacked an apparent gonad at the macroscopic level bu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they had a thin layer of oogonia development. In contrast, male triploids were able to form similar-sized gonads to diploids during most of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but with brown-yellow discolouration and stalled gametogenesis at spermatocyte formation. Sex ratio of triploid abalone did not deviate from 1:1. With the onset of sexual maturation, growth and gonadal maturation occurred concurrently in diploid abalone, and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that growth of (diploid) abalone was reduced.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以来自福建省南部海域至广东、海南岛沿海,陆续发生九孔鲍人工培育种苗大量死亡现象一“脱板症”,造成九孔鲍苗的严重短缺。经研究初步认为“脱板症”是一种疑似病毒性疾病。本文针对九孔鲍人工培育种苗疑似病毒性疾病,利用紫外线发生装置消毒海水培育九孔鲍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较药物处理海水培育九孔鲍苗提高出苗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缢蛏选育系F5的生长优势比较及育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自然群体(浙江象山群体、浙江乐清群体、福建霞浦群体、福建长乐群体、江苏射阳群体和上海崇明群体)为材料,构建基础群体F_0,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多代连续选育(选择强度2.063),比较了选育系F_5与对照群体的生长差异,并估计F_5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结果表明,F_5的卵径及受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F_5的变态率、存活率及后期壳长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360日龄F_5壳长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与遗传获得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78,0.14~0.37和4.83%~42.18%,平均为(0.49±0.06),(0.23±0.08)和(26.49±11.73)%。研究结果表明,对缢蛏的连续多代选育是有效的,可以明显提高其存活能力和主要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刚 《水产学报》2007,31(4):443-451
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1000个随机个体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Say)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8.3~61.9 mm)、中等(壳长49.5~50.8 mm)、最小(壳长38.9~41.1 mm)的性成熟个体各3个作为亲贝,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利用该贝雌雄同体的特性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自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自交组受精率、孵化率、稚贝育成率、海上暂养及标粗期存活率、养成期存活率、壳长壳高体重日增长率和选择反应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亲本选择对自交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述各指标看,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0.01);中规格亲贝优于小规格亲贝(P<0.01)。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选择反应分别为6.0 mm、5.4 mm和6.3 g,中规格亲贝分别为-0.4 mm、-0.1mm和-0.7 g,小规格亲贝分别为-4.7 mm-、5.3 mm和-7.6 g。大规格亲贝壳高、壳长和体重的实现遗传力分别为0.52、0.49和0.40。研究证明,墨西哥湾扇贝亲代选择对自交子一代生产性能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规格亲贝自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生长优势,截断选择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古雷鲍鱼养殖区的海区状况、渔排分布情况、养殖密度、死鲍症状、过程、程度以及苗种来源、饲料种类、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吊养鲍鱼的死亡情况和发病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导致此次鲍鱼非正常死亡是由气候恶劣、养殖密度过高、海区环境恶化、种质退化等几个因素引起的,同时针对养殖鲍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提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4年6—7月和10—11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两航次采集的秋刀鱼样本,分析其性别比例、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摄食等级,以探究其生长、性腺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份的增大,秋刀鱼雌性比例逐渐降低,雄性占比升高;6、7月雌、雄样本优势体长组与体质量组范围均较10、11月小;体长和体质量关系中,秋刀鱼雌性生长系数为3.24,雄性为2.82;各月样本胃饱满度以1级为主,F检验表明,除0级外,4个月内各摄食等级间呈显著差异(P<0.01);秋刀鱼雌、雄样本性腺发育以Ⅱ期为主,各性腺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指数在Ⅱ、Ⅲ、Ⅳ期内大于雄性,Ⅴ、Ⅵ期内相反,逻辑斯蒂方程表明,秋刀鱼50%性成熟体长雌性为284.7 mm,雄性为267.4 mm;雌性秋刀鱼绝对繁殖力为1032~17 708粒/尾,平均值为(5522±3196)粒/尾,绝对繁殖力高的个体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80~320 mm、110~15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