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门源县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全县种养业,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助推农牧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对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商资本已广泛进入该县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长武县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省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工商资本已广泛进入该县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仍然存在着产业比例不调、风险防范薄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商资本发展提供了新内容新业态新动能。乡村振兴需要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以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要构建工商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引导规范工商资本行为,防止损害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之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工商资本进乡村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弥补乡村发展短板。该文阐述了工商资本进乡村在实践过程中的成效,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工商资本进乡村路径和对策建议。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工商资本、村委会、村民等主体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旨在实现各方互利共赢,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剖析了粮食种植收益低的情况下,农户开办家庭农场以及坚持粮食生产的原因,提出了警惕不良工商资本下乡,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振兴;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细化保险赔偿标准;增加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增加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等促进粮食类家庭农场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剖析了粮食种植收益低的情况下,农户开办家庭农场以及坚持粮食生产的原因,提出了警惕不良工商资本下乡,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振兴;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细化保险赔偿标准;增加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增加补贴力度,改进补贴方式等促进粮食类家庭农场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在看到工商资本下乡对现代农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潜在的隐患。立足我国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分析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并着重探讨资本下乡潜在的隐患土地流转问题引发的潜在社会风险、盲目性跟风引发的风险、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发挥不力带来的纠纷风险,提出应对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梯度理论,从区位、资源与乡贤维度,立足工商资本的视角对我国乡村类型进行划分,提出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路径具有一定区位导向、资源导向和乡贤导向性,认为不同类型乡村蕴含的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存在差异,而支撑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最主要的驱动力是资本回报率。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工商资本进入乡村的差异化特征,建议健全差异化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体系,完善现代资源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体系,出台鼓励引导乡贤等群体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以及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策体系,以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南京市锁石村的调研,运用对比分析法、极大化法、极小化法、熵值法,通过对暂无与存在工商资本下乡地区的对比,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及利用(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农地加速流转,而农地的大面积流转会吸引工商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工商资本在考虑经济收益同时应约束农药、化肥的用量,以促进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乡村社会结构分化的背景下,一般农业型地区的留村青壮年农民,积极流转土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面向市场,兼职副业,逐渐发展成中坚农民群体。在日渐空心化的村庄内部,他们是组织小农户进行市场化生产、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维护乡村秩序和坚守本土传统文化礼俗等的重要力量。工商资本下乡在为地方农业创造新局面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也客观证明现阶段工商资本并不能完全适应或主导乡村的生产生活,反而挤占了普通农户和中坚农民的发展空间和利益。  相似文献   

12.
返乡创业精英对于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自下而上的小农积累、自上而下的政府资源输入以及自外而内的外部资本下乡等传统乡村发展模式存在积累发展缓慢、国家资源投向与农民需求脱节、外来资本下乡排斥性强等缺陷,而新时期返乡创业精英主导的内源发展新模式克服了以上弊端,实现了基于乡村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返乡创业精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与村庄发展资源的丰富程度、个人资源和动机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各异的4个代表性村庄分析了返乡创业精英与农户、基层政府组织、外来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引领和带动机理,并指出在实际中存在村庄发展项目高度依赖于返乡创业精英个人能力,村内不良政治生态影响项目长期持续经营及返乡创业精英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发挥等隐忧。  相似文献   

13.
郭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27-229+235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5.
工商资本下乡的演化历程及其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婷  费罗成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181-186+191
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中国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及发展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揭示中国工商资本下乡产生的多元主体效应。研究表明,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经历了限制、放宽、引导与规范3个阶段,现已形成多主体、多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资本下乡会对农户、基层政府、村集体、工商资本等主体产生多元效应,同时会显露出资本下乡的“双刃剑”属性;具体来说,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也会损害农户利益、制约农户自身长效发展;可激活退化的村集体组织机构功能,也对基层治理带来了一定冲击;可提升基层官员政策执行绩效,也易造成职能缺位引发执政风险;有益于企业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应针对不同主体特点采取不同的优化路径来规范和引导,以实现多元主体共享收益、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6.
正昔日的贫困村如何将乡村美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成为村庄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几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撮合之下,来自城里的资本与"童话沟"握手,逐步形成了资本下乡扶产业、"智力下乡"带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增加农民收入涉及城乡要素配置和利益调整,需要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高度来推进。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增产增效,腰包鼓起来;另一方面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增加其就业的稳定性和社会保障。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要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眼下,工商资本下乡已成一大热门。既要鼓励资本下乡,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给农民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致富手段;也要鼓励工商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整合集体土地、闲置农房等资源,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增加农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意义长远的全局性事业,面临诸多难点,需综合施策,促进乡村持续兴旺发展。建议通过改善乡村人居条件,打破非农居民下乡定居政策壁垒,破解活力人口流失难点;不拘一格组建村班子,解决村支“两委”战斗力不强难点;发挥村骨干作用,公开透明处理乡村事务,融洽干群关系,解决干群疏离难点;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协调农民流转意愿,解决土地统一流转难点;政策引导,推动资源按市场规律下乡,解决资源下乡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资本与农业结合,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提出要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山东省烟台市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市范围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但是,烟台市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存在党支部的引领力度不够理想、合作社实力不足、合作社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等问题。究其原因,村干部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合作社的建设模式以及客观政策条件等均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应该开展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稳定、持续发展,也能为别的地区推行“烟台做法”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