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全部调查法对沈阳工学院校园内乔木的胸径、冠幅、冠高和冠型等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测算出校园绿地三维绿量。结果表明:沈阳工学院校园内绿地的总三维绿量为474650.1m3,其中三花槭的三维绿量为109917.7m3,占总量的23.2%,其次为垂柳(94620.7m3)和色木槭(49484.4m3),分别占总三维绿量的19.9%和10.4%。对比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三花槭和垂柳最高,均为0.2m3/m2,其次为色木槭、梓和刺槐,这三种树种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均为0.1m3/m2。  相似文献   

2.
为了量化分析城市绿道中树木的各类生态服务效益价值,为未来绿道树种筛选和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以宁波市“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树木群落结构组成、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生长类型进行分析;并运用i-Tree模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将节能效益、固碳效益、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值量化为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绿道树种类型丰富(37科54属71种),生长类型多为阔叶落叶型乔木,绿道树木的胸径和高度多数介于15.2~30.5 cm和5.0~10.0 m,处于稳定生长阶段,季相变化较丰富且景观效果较强。通过i-Tree模型评估“三江六岸核心区”绿道年总生态效益值为4 287 024.54元,其中,美学效益(64.62%)>固碳效益(17.25%)>截留雨水效益(9.79%)>节约能源效益(8.32%)>改善空气质量效益(0.02%)。树种优势度与绿道总生态效益贡献率相关性较强,樟树、银杏、柳树、鸡爪槭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但与单株年生态效益之间没有较强相关性;泡桐(2 494.70元·株-1)、二球悬铃木(1 994.49元·株-1)、枫杨(1 824.93元·株-1)、喜树(1 542.23元·株-1)的单株年生态效益较高,但其数量在绿道中不占优势。建议在选择树种时,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纳入改善空气质量价值评估体系中,推广单株生态效益价值较高的树种应用于绿道中。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天津市冬季常绿植物的滞尘能力,以校园、公园、道路旁为样地,选择其中的10种常绿植物为样株,测定了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和单株总滞尘量。结果显示:道路旁植物的滞尘量最高(5.757 1 g/m2)、其次是校园(4.502 7 g/m2),公园最低(3.979 0 g/m2);10种植物的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为2.358 5~7.458 1 g/m2,滞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叶黄杨白皮松小叶黄杨圆柏黑松油松凤尾兰沙地柏雪松龙柏;常绿绿篱及地被类植物单株总滞尘量依次是沙地柏(1.073 3 kg/株)、大叶黄杨(0.916 3 kg/株)、小叶黄杨(0.463 6 kg/株)、龙柏(0.428 8 kg/株);常绿松柏类乔木单株总滞尘量依次是圆柏(19.592 7 kg/株)、黑松(1.653 3 kg/株)、白皮松(0.7763 kg/株)、油松(0.461 3 kg/株)、雪松(0.407 1 kg/株)。其中,圆柏的单株总滞尘量是其他常绿乔木的12~48倍,是很好的降尘树种。沙地柏和大叶黄杨是滞尘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和绿篱。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师范大学校园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绿地空气细菌、真菌、放线菌的采样,并将分离的单菌落鉴定到属.结果表明,绿地空气微生物合计的菌落数顺序为JXQ>G>JXH >S>K>BTQ>BTX>J>NT.校园内绿地与对照点空气微生物质量均处于清洁状态,绿地空气微生物构成比的总趋势为细菌(40.3%)>真菌(31.4%)>放线菌(28.3%).校园内不同功能区的绿地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生长,抑制真菌生长能力差异较大,绿地空气中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点,显示出负抑制效果;总体而言,绿地均有抑菌效果,抑菌率为8.9%~57.6%.校园内9个采样点共鉴定出放线菌9属,其中优势菌属依次为链孢囊菌属、假诺卡氏菌属、钦氏菌属,不同功能区的优势菌属明显不同.绿地可以有效降低空气含菌数量,抑菌效应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00 种园林树木冠径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城市绿地群落树木密度的合理性,对100种园林常用树种不同规格的自由树树冠直径、树干直径进行每木调查,运用Excel及SPSS23.0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树木冠径比(CW/D)与树木的生长习性(针阔叶)、分枝形式没有相关性,与树冠形状密切相关;宽冠形(伞形、球形、广卵形、宽塔形树木)树木与窄冠形(窄长卵形、长锥塔形)树木、棕榈形树木冠径比差异极显著;窄冠形树木与棕榈形树木冠径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1)依冠径比大小将园林树木划分为宽冠形、窄冠形和棕榈形3个类型便于实际应用。(2)在园林绿地中根据树冠形状及冠径比进行选择与配置树种,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落结构,在绿地群落中参考自由树的冠径比指标进行控制和调整群落密度,更利于植物健康生长并提高空间利用程度、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3)从发挥最好生态效益的角度考量,同一林冠层单一树种最小株行距参考值d1=D×(CW/D)÷100;相邻AB两树种最小株行距参考值d2=1/2(CW)A+1/2(CW)B。  相似文献   

6.
按绿地类型和干扰类型,分别调查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对比分析了各类型植物群落树木的优势度指数、加权平均物种数量、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乔木种类的多样性低于自然森林群落,但公园绿地群落乔木层的优势度最小,优势种数量较多;(2)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灌木种类少于自然森林群落;(3)城市中不同类型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依次为:公园绿地>校园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营建工作中树木配置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及郊野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0—11月,在西安市区和郊区以及临潼骊山、华阴华山等地进行了集体或分组调查。市区调查树木共3,402株,其中针叶乔木298株,占8.8%;,常绿阔叶乔木157株,占4.6%;落叶乔木1,795株,占52.8%;常绿灌木203株,占6.0%;落叶灌木760株,占22.3%;藤木189株,占5.5%。在西安市,共调查园林树木275种(变种、变型在内),均按统一表格详细记载,在市区及郊野共记载百年以上的古树74株,其中最老的是一株2,000年生汉槐。对西安市区及郊野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于西安市基调树种和各类型绿地骨干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优于草坪.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 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 dB.落叶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且常绿乔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乔木的71%,常绿灌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灌木的67%;不同类型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对生境特征的适应能力是其存活和生长的关键。根据河口区样地和问卷调查结果,以森林营建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为总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确定指标评分标准,运用线性加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划分树种等级,提出本区森林营建主要树种的规划与配置模式。结果表明:1)耐盐碱性、成活率、生长速度、生态服务价值、抗病虫害能力5个指标对总目标有重要影响,权重值分别为0.316 5、0.247 8、0.123 9、0.081 4、0.060 4。2)筛选得到40个适于本区森林营建的主要树种,其中,Ⅰ级(Y≥3.8)树种是森林营建的基调树种,计2种;Ⅱ级(3.5≤Y<3.8)树种是慎重选择的骨干树种,计21种;Ⅲ级(3.2≤Y<3.5)树种是适于轻度盐碱区域营林的一般树种,计12种;Ⅳ级(2.4≤Y<3.2)树种是城市客土造林的边缘树种,计5种。3)得到6种森林绿地类型:道路绿地、河岸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石玲 《农村科技》2010,(6):94-94
<正>一、城市街道绿地建设1.适地适树一般街道绿地面积小,种植株数不多,若树种选择不当,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或死亡,影响绿地整体效果。选择树种前,需了解当地气温、风向、无霜期、降水量等自然条件,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园林绿化树种的大气环境效益,并为城市人工绿化生态工程体系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对郑州市常见的15种乡土绿化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株树种固碳量变化范围21.90~779.17g·d~(-1),释氧量变化范围16.56~583.03g·d~(-1)。其中供试树木中光合速率值乔木为6.16μmol·m~(-2)·s~(-1)、灌木为7.36μmol·m~(-2)·s~(-1),常绿树种为6.15μmol·m~(-2)·s~(-1)、落叶树种为6.64μmol·m~(-2)·s~(-1);整株固碳量乔木、灌木分别为386.45、110.55g·d~(-1),常绿、落叶树种分别为216.58、339.56g·d~(-1);整株释氧量乔木、灌木分别为283.55、89.83g·d~(-1),常绿、落叶树种分别为148.50、247.73g·d~(-1)。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灌木乔木、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而植物整株固碳释氧量乔木灌木、落叶树种常绿树种,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树种为栾树、广玉兰和悬铃木,较低的为紫薇、紫叶李和碧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蒋华平  薛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115-119
该研究以三亚市46条主要道路的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为对象,调查评价分析了树种整体构成、生长状况、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三亚市主要道路防护绿地树种丰富度高,有35科72属123种;选择14个重要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滨海城市道路树种综合评价模型,对47种乔木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将29种乔木划为Ⅰ级树种,12种乔木划为Ⅱ级,6种乔木划为Ⅲ级;在道路配置模式方面,39.1%的道路为乔木+灌木+草本模式,其次是乔木+灌木模式,有15条道路,21.7%的道路采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模式,较少的是乔木单一配置模式和乔木+草本模式。以此研究结果为依据,推荐三亚市道路绿地骨干树种、基调树种、抗风树种、观花树种以及配置模式和指标,为滨海城市绿地树种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居住区绿地的树种组成结构和10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议,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以及改造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城区五环内23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高于1.5 m以上的乔灌木进行每木测量,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株数以及修剪情况等信息,并对居住绿地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密度、覆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覆盖度、株均覆盖面积、重要值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与1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 本文所调研的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现有乔灌木34科61属85种,共有乔灌木9 799株,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达6.2:1,树木平均密度为39株/hm2,与10年前相比,树种数量增加27%,树木平均密度增长30%,种类提升39%,灌木所占比例提升到1.55倍。(2)居住区绿地内数量最多的20个主要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在10年之间变化显著,观赏类和可食类树种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碧桃、玉兰、西府海棠、香椿、二球悬铃木、银杏的数量分别为2006年的7.07、6.36、5.53、4.90、3.38和3.28倍,成为居住区绿地新的主要树种,而曾经的主要树种毛白杨、侧柏、无刺枣、毛泡桐、白皮松的数量则分别锐减至10年前的43.95%、11.74%、24.09%、9.34%、41.24%。同时,圆柏数量增至10年前的5.84倍,呈现出与侧柏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成为居住区替代侧柏的主要针叶树种。(3)与2006年相比,居住区绿地20种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圆柏、碧桃、玉兰、二球悬铃木增长明显,分别为10年前的22.75、5.27、4.25和3.15倍,无刺枣、石榴与柿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使用频度却也分别从0.44、0.28、0.48提高到0.61、0.67、0.67。(4)居住区绿地内20种主要树种的整体覆盖度与株均覆盖面积均有所下降,整体覆盖度降低了0.007,降幅为7.53%,其中毛白杨、臭椿、刺槐等树种覆盖度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分别降至2006年的30.51%、15.38%和50.00%。由于截干严重,毛白杨、臭椿的株均覆盖面积分别降至10年前的51.57%、16.85%。(5)国槐(Ⅳ=0.529)、绒毛白蜡(Ⅳ=0.321)、圆柏(Ⅳ=0.212)、毛白杨(Ⅳ =0.195)、二球悬铃木(Ⅳ=0.182)、香椿(Ⅳ=0.163)是目前居住区绿地最主要的优势树种;侧柏、泡桐的优势度在10年前后下降明显,其重要值分别从2006年的0.155、0.107下降到2016年的0.017、0.002;圆柏、悬铃木的优势地位显著上升,其重要值分别提升了11.16和4.67倍。结论居住区整体绿化状况有所改善,林木密度、树种种类均有显著增加,树种结构更加合理亲民,毛白杨、臭椿、侧柏等植源性致敏树种或生长适应性不好的树种数量逐渐减少,而香椿、银杏、悬铃木、西府海棠等群众喜爱的树种日益增加。但是居住区绿地整体绿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整体覆盖度下降了4.73%,在空间绿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认识保定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进而为保定市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保定市106 km2范围的树木进行了每木实地调查。对城市森林面积、树木的种类组成、高度、径阶、健康状况、叶面积指数等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大约有197.4万株树,其中乔木169.84万株,灌木27.56万株;16种主要树种占树木总量的60.24%;大约71.5%的树木属于小径木(胸径<10 cm);61.4%的树木健康状况属于一般以上。因此,保定市城市森林总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植物组成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工管护和文化内涵。根据线路调查法记录昆明城区9个大学校园和13个公园绿地的植物物种数据,比较研究大学校园和公园绿地的植物组成。结果表明:在总面积1 169.93 hm~2的22个绿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3科448属716种,包括被子植物129科419属663种,其中,校园植物649种,公园植物374种;生长型分析显示草本居多、乔木较少,草本、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6.51%、27.79%、22.49%和3.21%,乔木比重在公园绿地中较高(33.69%)、在校园绿地中低(28.35%)、在新建校园绿地中最低(27.47%);物种产地分析显示:外来植物在总物种数、校园物种数和公园物种数中的比例分别为39.25%、38.52%和41.44%,绿地建设使热带成分增加、温带成分减少,增加冻害风险。校园绿地植物物种配置,除绿化美化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服务教学与科研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态系统中行道树的生态效应,为校园绿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延安大学校园内两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先锋广场水泥地为对照,定点定时地观测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分析比较行道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裸露的广场相比,3条道路的行道树均有明显地降低光强、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的功效,平均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率分别为80.2%、21.2%和37.6%。两种树木中以国槐的生态效应最佳,油松次之。这主要与树种的长势及冠幅等有关。因此,应该加强行道树的绿化和管护工作,使有限的校园绿地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青山生态林固碳释氧效益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森林的碳汇作用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森林可以固定大气中的CO2,同时释放出O2,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本文依据不同乔木树种密度系数的差异,把大青山乔木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乔木林的碳汇效益进行了计量,计算出了不同乔木树种各龄级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生物量,主要乔木树种固碳总量为1 235498.00t,释氧总量为909 569.08t;大青山主要乔木树种总的固碳价值为1.5×109元,总的释氧价值为9.1×108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生态型校园道路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频度作为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测度指标,结合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广西柳州市3所高校校园道路绿地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44种,隶属32科41属,其中,常绿乔木占86.2%,落叶乔木占13.8%,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广西工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28种,隶属23科26属,其中,常绿乔木占73.7%,落叶乔木占26.3%,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顺序均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柳州师专道路绿化树种有22种,隶属18科2属,其中,常绿乔木占9.7%,落叶乔木占8.3%,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地被层.结论:适当增加落叶乔木树种的应用,优化乔灌合理比例,丰富灌木、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是提高校园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季相变化、层次感、稳定性和生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大青山乔木林碳汇效益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森林的碳汇作用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森林可以固定大气中的CO2同时释放出O2,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本文依据不同乔木的密度系数不同,把大青山乔木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并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乔木林的碳汇效益进行了计量,计算出了不同乔木树种各龄级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及生物量,主要乔木树种碳汇总量为1235498.00 t,释氧总量为909569.08 t;大青山主要乔木树种总的碳汇价值为1.5×109元,总的释氧价值为9.1×10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