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是乡村文化在空间中的物理表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析对河南省豫南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理,研究其景观表达,从而识别和提取豫南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营造的评价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的传统村落地域空间分布不均衡,豫南地区在河南省传统村落所占数目较多,在整体空间结构上,河南省传统村落呈“多点网状布局”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豫南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传统村落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趋势;村落内的重要文化景观以宗祠居多,其次是戏楼,清灰色由此成为村落景观的知名文化符号,村落环境因素中突出环境因素主要为古井、古树、池塘、河道。豫南大别山区整体村落建筑保存良好,地域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窑址村落作为产业型传统村落,与陶瓷文化息息相关,见证着传统手工陶瓷业的繁荣兴衰,还未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地域文化作为村落最有辨识性的标签,应成为解决古窑址村落风貌特色消失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古窑址村落地域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其地域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古窑址村落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窑址村落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传统村落特征的乡村文化景观正在大量退化甚至消失。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完整性,总结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现状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策略与建议,即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完善村落景观保护制度、建立法制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包括了"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这就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村落为中心的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这种曾经广布于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社会文化遗产,自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本文就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其面临的影响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对其的保护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概念、现状问题进行研究,解读传统乡村地域文化基因,提出采用“基因·句法”的规划思想和“整合、传承、更新、提升”的规划思路,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7.
文化景观传承视角下的村落空间特色认知与利用,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浙江省绍兴市龙尾山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其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提出文化景观传承视角下村落空间优化的总体思路与规划策略,并对入口类空间、街道类空间、场所节点类空间等三类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为水网地区村落空间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城子村作为辽宁省级传统村落,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时期,原名"孤山新堡"。从村落的区位背景、选址格局、街巷民居、历史遗址等方面,深入分析新城子村丰富的文化景观特征;根据新城子村独特的文化景观形式及内涵,确立新城子村文化景观保护发展原则,并提出保护及发展策略,试图推动新城子村文化景观在新的历史时代下焕发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的价值是一个城市有机成长过程中不致迷失的坐标。笔者从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地域文化景观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景观的相关对策研究,以建立地域文化景观多样性和乡土性双重体系为基本出发点,塑造地域文化为导向的景观空间载体中的社会共识体验,达到建设地域文化景观有机生命体系的主要目标,并期许对现今的景观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供村民公共交往的空间,体现村落的整体风貌,是社会形态与人际关系的代表,其蕴含着村落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公共空间的形式发展巨大改变,这导致传统村落自然的特质不断消失,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接下来,本文就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过程,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以"泉城"的风貌特色名扬天下。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济南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景观,也使济南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一点说,当前济南城市建设中对文化景观的展示尚显不足,尤其在对地域风貌特色的深入挖掘与体现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而在济南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中比较突出的和而不同、与泉共生以及名士与齐鲁文化等内容正是需要重点突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村落广布,由于其风貌基础好、影响因素多、牵涉类型广等问题,属于文化景观保护和管理难度较大的区域。本文基于传统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尺度和范围,及借鉴预警逻辑,确定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安全体系的内容和流程,并详细阐述了1个数据库、4个分系统的安全体系构架以及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正在发生根本性巨变,本文旨在对传统村落的社会研究进行文献梳理,洞悉传统村落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7-248
传统村落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当下,传统村落却日渐衰落,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地域文化,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解析江南传统村落核心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中的"根"。以湖州荻港传统村落为例,从崇文重教、水文化、桑蚕文化、渔稻文化、茶馆文化五个具有明显地域村落特征的文化因子出发,对其表现进行具体解析,为未来村落文化的传承开发,以及整体规划和开发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融入地域文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能充分展示景区地方特色,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景区文化名片。位于台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中的文化创意展区,依托邹族传统文化景观特色,充分展示了阿里山高山族的典型地域文化,并形成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的经典名片之一。通过剖析邹族传统文化景观特色以及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文化创意展区的建设历程,探索了邹族传统文化景观在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手法,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森林公园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传承地域性文化,提升景区内涵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52-2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郴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遭到破坏,文化遗产逐渐丢失,人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这些传统村落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挖掘机声中消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城镇化大潮中"城进村退"。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乡村文明的保护。古村落"临危"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进程,那些古村落是偏僻的、寂静的,有些甚至渐渐隐去。但根植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9.
借助数理统计、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村落优势发掘、多元化发展道路。结果表明,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在浙中浙南,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浙北浙东区域;相较文化景观,浙江省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自然风光为主,村落的生态优势更容易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国家森林乡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在分布上均呈集聚特征,且分别为集聚轴向延伸和小范围点状集聚的空间格局;村落空间分布驱动因素及影响力不同,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与经济因素相关性最强,自然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影响相较更显著,各因素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均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朱洋 《乡村科技》2023,(9):136-139
作为包含文化遗产、社会关系和物理环境等因素的文化生态实体,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实质上就是保护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生态体系。但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不断在整体性保护理念、方法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并阐述当前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面临的理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传承受阻、整体性保护机制欠缺等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