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线路调查、野外踏查、标本鉴定及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用5年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30条主要大峪中的百合属野生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秦岭北麓主要大峪中分布有8种百合属野生花卉,分别是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Colchesteri(Van Houtte) Wilson ex Stapf)、高原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白花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Leucanthum Baker)、川百合(Lilium davidi Duchartre)、渥丹(Lilium concolor Solisb)、山丹丹(Lilium pumilum DC)和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Hook f. var.Maximowiezii(Regel) Baker),其中分布最广的为卷丹,在所调查的每一条峪中均有分布;其次是野百合和川百合,在大多数所调查的峪中有分布。其二,百合属野生花卉深受峪中居...  相似文献   

2.
8种野生百合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染色体根尖压片法对原产我国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毛百合(L. dauricum Ker-Gawl.)、朝鲜百合(L. amabile Palib.)、兰州百合(L. davidii Duch var. unicolor Salisb.)、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Hook .f. var. maximowiczii Baker)、有斑百合(L. concolor Salisb. var. buschianum (Lodd.) Baker)、细叶百合(L. pumilum DC.)、垂花百合(L. cernuum Komar.)8种(变种)野生百合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卷丹是三倍体(2n=3x=36)外,其他种均为二倍体(2n=2x=24).8种百合属植物的根尖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二倍体种均出现了染色体数目的非整倍性变异,有少于或多于正常体染色体数的22、25、26条染色体,其所占比例为2%~10%;观察到三倍体卷丹存在非整倍性变异和整倍性变异,出现了少于或多于正常体染色体数的34、37条染色体,其所占比例约为9%,而出现单倍体细胞(2n=x=12)的频率约为2%.三倍体卷丹中出现单倍体细胞为首次报道.在毛百合、兰州百合、有斑百合、细叶百合、卷丹5种百合的体细胞中观察到B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渥丹百合种内花粉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渥丹百合种内10个居群花粉的形态、大小、表面纹饰、生活力等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渥丹百合花粉皆呈椭球体,花粉大小差异不显著,花粉都具单萌发沟,沟长达两端,但不同变种的花粉网脊上基粒形状差异显著,网脊宽度/网眼直径(R/L值)表现为大花百合(L.concolor var.megalanthum Wang et Tang)最小,黄花渥丹(L. concolor var.concolor f.coridion Kitag.)最大.花粉生活力测定表明大花百合的花粉生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辽宁的4种野生百合(Lilium spp.)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辽宁的4种野生百合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如下:①有斑百合L.con-colorSalisb.var.buschianum(Lodd.)Baker.2n=4m(2SAT) 4st 16t(2SAT);②细叶百合L.pumilumDC.2n=6sm(2SAT) 12st 6t;③朝鲜百合L.amabilePalib.2n=4m(2SAT) 8st 12t(2SAT);④垂花百合L.cernumKom.2n=2m(2SAT) 2sm(2SAT) 12st 8t。它们不仅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区别,而且核型类型也不同。除了细叶百合的核型为3A型,其余的均为稳定的3B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渥丹百合(Lilium.concolorSalisb.)4个居群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BH27(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和有斑百合BH41(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核型分别为2n=2x=4m(2SAT) 4st 16t(2SAT)和2n=2x=4m(4SAT) 12st 8t(4SAT),黄花渥丹BH20(L.concolorvar.concolorf.coridionKitag.)核型为2n=2x=4m(4SAT) 4st 16t(4SAT),大花百合BH50(L.concolorvar.megalanthumWangetTang)核型为2n=2x=4m(4SAT) 6st(2SAT) 14t(4SAT);其核型分类都属于3B型,但结构变异明显,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次缢痕数目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合属(Lilium)植物13个种花粉的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百合属植物花粉皆为椭球形,具单萌发沟,网状纹饰,而花粉大小、网脊宽度、网眼直径等性状存在差异。在供试的13个种中,麝香百合系品种罗瑞拉(Longiflorum hybrids cv.Lorina)的花粉最大,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buschianum Baker)的花粉最小。花粉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对百合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丰富,百合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是百合利用的基础工作。文章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进行了野生百合资源调查,重点关注野生百合自然分布、生境及生长状况。调查发现,岷江上游地区野生百合广域分布种为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适生环境可概括为中高海拔(1200~2000m),中偏碱性沙壤土,伴生植物多为禾本科茅草及灌木。调查确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分布较广,自然长势优良,但过度放牧、开荒及旅游开发等行为会导致野生百合种类减少。因此,基于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开展百合植物资源分布格局与生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野生百合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标记对中国东北地区6种3变种共34份野生百合试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筛选12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01条带,其中83条带具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9条多态性谱带.基于 RAPD标记,利用 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34份野生百合资源的Nei&Li相异系数介于 0.013 7与0.601 3 之间.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野生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树状图将34份试材分为2大类,第1类包括细叶百合和垂花百合,共5份试材,第2类包括卷丹、毛百合、有斑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朝鲜百合和东北百合,共29份试材;卷丹与有斑百合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同为卷瓣组的朝鲜百合、细叶百合、大花卷丹等亲缘关系较远.细叶百合与垂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秦巴山区是中国野生百合(Lilium L.)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以梳理该地区的百合种质资源为基础,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的分布、遗传多样性以及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开发和保护秦巴山区百合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渥丹百合(Lilium concolor Salis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渥丹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特征带,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其带型公式为:2n=24=2C+4CI+2I+2CI~++2CI_++6I_++4I~++2I~+T~+.染色体D、F、L的着丝点区域显示强带,染色体Ⅰ的长短臂上显示4条强弱不同的中间带.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渥丹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