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2016年8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玉教授应邀参加了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郭绪全出席会议并讲话。广西农科院、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广西食用菌学会相关领导及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会上,郭绪全副厅长对李玉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长期以来给予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是一种有机、营养与保健的绿色食品,广西藤县发展地区特色食用菌产业,对当地乡村振兴与环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食用菌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率,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于此,文章以广西藤县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促进...  相似文献   

3.
广西食用菌发展历程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毅栋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86-87,129
广西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综述了广西食用菌品种资源和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提出了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5大问题,提出了发展广西食用菌产业的8条应对措施:强化组织领导,保障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产业集群;着力科技兴菌,提高科技含量;推进主题示范,辐射带动发展;强化菌政管理,实现健康发展;扩大内联外引,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标准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搞活市场流通,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广西利用木薯杆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木薯种植大省.2006年广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8.4万hm2,鲜薯产量在650万~700万t(不含农垦、林场种植部分),规模和产量均占全国六成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木薯产业将成为广西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木薯杆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优质原料,而广西的食用菌产业却排在全国的第15位,尚未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如能充分利用木薯业的资源优势,推进木薯和食用菌为主链条的产业联合发展,不仅节约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发展了经济,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韦雪芳 《吉林农业》2011,(7):259-259
食用菌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同时口感也较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品,被誉为“保健食品”、“绿色食品”、“山珍”,因此食用菌产业是一项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发展活力的产业。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年平均气温20.2℃,年降雨量1300—15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文章以广西柳城县为例,就柳城县种植食用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祚平 《广西农学报》2013,(4):F0003-F0003
2013年8月9日,“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技术交流与广西食用菌产业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宁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自治区农业厅总农艺师文信连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大会云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以及食用菌领域权威专家参加。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评估在2008年春季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受害情况,结果发现:此次低温维持时间长达38.7d,致使2007年度广西食用菌产业遭受严重损失,仅蘑菇一项,平均少收2~3潮菇,直接损失达3亿元以上。同时剖析了减灾措施得失,提出了今后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法】对广西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地调查,并分析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选择与主题。【结果】柳州市原料丰富,气候条件优良,为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企业+合作社+专业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柳城、融水、鹿寨等县为主的食用菌常年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批野生食用菌和仿野生人工栽培食用菌的生产专业村屯。【结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给食用菌产业扶贫带来有利的机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有效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建议】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企业、合作社或专业户;建构良好的食用菌生产环境;以造血方式投入扶贫资金;选择生产模式;营造良好的销售渠道等。  相似文献   

10.
包寒 《广西农学报》2013,(1):85-F0003
2013年1月25日,广西"全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实施三年来的工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会上,广西水稻、玉米、甘蔗、桑蚕、奶水牛、柑橘、芒果、食用菌、罗非鱼等各团队的首席专家分别发言,通报创新团队三年来工作的开展情况。三年多来,各团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势头良好,被誉为"中国菇都"。该文总结漳州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和"漳州模式"的主要做法,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实施"绿色行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搞活产品市场流通等促进食用菌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是食用菌的工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基础,食用菌液体培养生产食用菌菌种方面极具优势。在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野生食用菌国内外市场前景及云南食用菌定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估计有670多种,目前巳开发10余种,另有50余种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巳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行情和前景,提出存在问题并建议重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抓好乡土优良菌种选育、引进良种和人工促繁,使食用菌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浙江网上食用菌专业市场建设的基本成效,以及服务模式和功能对产业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下一步以应用推进食用菌产业的信息化,大力开展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重要途径.但应用传统菌种进行生产周期较长,且不便于后期管理和操作.应用食用菌液体菌种进行生产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便于食用菌的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本文综述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概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食用菌起步至形成产业化的过程,总结成功的主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就新洲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概述处理好建基地与创汇,产品质量与竞争能力,经营决策与信息,种菇与生态保护等4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纵横发展整合路径,促进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产业整合文献,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纵横整合路径。【结果】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食用菌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横向整合和适度的纵向整合。【结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应以“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为依托,深化食用菌产业纵向利益关联,整合区内各地优质食用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纵横延伸的区域食用菌^虬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行业的发展。随着食用菌的高速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稀缺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食用菌所用原料的来源、筛选和开发成为我国食品及农业等领域众多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如茶叶、果蔬、农林秸秆的加工副产品,并且其种类也众多,因此,农林废弃物是培养食用菌良好的基质。用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以缓解食用菌的原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果蔬等农作物加工副产品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本文拟针对近几年来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进行综述,分析培养食用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尤逢惠  伍玉菡  江舰  万娅琼  曹磊  储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53-12953,12963
[目的]测定几种常见食用菌的共晶、共熔点。[方法]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香菇、金针菇、双孢菇菌柄和菌盖的共晶点和共熔点。[结果]试验得出,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差异较大,当放在一起进行预冻时,应选择二者较低的共晶点。一般的超低温冰箱(-18℃)即可满足要求;升华阶段的加热板温度应选择二者较高的共熔点,即可满足要求。[结论]研究可为食用菌冷冻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食用菌产业副产物主要包括菌渣和子实体下脚料。通过对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演绎,总结了食用菌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肥料循环、饲料循环、配料循环和燃料循环4种生态循环模式;并根据副产物利用途径的差异对4种模式进行再分类;最后针对菌业副产物循环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