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嗉囊切开术     
家禽放养而误食了异物停留于嗉囊,或吃了大量干固的饲料而造成嗉囊积食症,或误食农药、毒物等中毒症时有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嗉囊切开清洗治疗,治愈率较高,可达95%以上。 手术时先拔去嗉囊附近的羽毛,用酒精或碘酊消毒后,沿嗉囊  相似文献   

2.
有些鸡,特别是舍内平地饲养的种鸡,常到处拣食羽毛、绳头、塑料条、布块及某些干硬不能消化的物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下行进入胃肠(较短的羽毛,有时可以进入肌胃),又不能吐出,长期蓄积在嗉囊内,致使嗉囊异常胀大。手触时,可发现嗉囊软硬不一,其中常有羽毛、塑料绳头等异物。这种变化,称之为鸡硬嗉囊症。久之,嗉囊麻痹,收缩无力,称之为嗉囊弛缓,常因食物不能下行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薛立喜 《中国家禽》2001,23(18):22-22
一农户饲养的公鸡被异物阻塞了嗉囊,我们给做了手术,且术后良好,现简介如下:公鸡精神沉郁,不饮、不食,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嘴常张开,呼吸略有困难,低头时从口角流出粘液,触诊嗉囊膨胀,紧张有弹性,可明显感觉到有异物。助手保定好鸡后,剪去嗉囊术部羽毛,然后术部消毒:先用70%酒精棉球涂擦以脱脂,再用5%碘酊涂擦消毒,最后用70%酒精棉球涂擦脱碘。将嗉囊用手固定后,用手术刀在嗉囊中线上垂直刺入,顺势将皮肤和嗉囊切开2.5~3厘米,要注意避开血管,挤出异物。原来异物是一团橡皮筋,3×3厘米见方。用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4.
嗉囊气胀是幼鸡的常发病。病鸡食欲减少或完全不食、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用手摸嗉囊只有少量的食物或软软的气体和水分,病鸡由于食积气胀,呼吸困难,最后衰弱而死亡。治疗的方法是:可用广州羊城药厂的  相似文献   

5.
<正> 夏季气温较高,受潮、受热的饲料等极易腐败变酸,鸡采食这些食物后刺激嗉囊壁,引发炎症。若饲料在腐败过程中产酸过多,鸡采食后,酸就会通过鸡的嗉囊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导致鸡酸中毒。1 发病症状鸡发生酸中毒后出现鸡冠发紫,离群呆立、双翅下垂、羽毛蓬松、食量大减,甚至拒食。用手压嗉囊,有的空虚,有的充满液体。将鸡倒提,鸡口中会淌出泡沫状酸臭液体。病情严重的鸡还会发生昏迷或死亡。2 预防措施2.1 每次配制或购进的饲料不宜太多,存放饲料的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凉爽,以免饲料霉变。2.2 习惯拌湿料喂鸡的农户最好改喂干粉料,可在食槽边放置清水,让鸡自由饮用。2.3 不用发热、发酵的饲料喂鸡,以少喂勤添、  相似文献   

6.
家禽嗉囊病     
家禽嗉囊病常见的有嗉囊下垂、嗉囊积食和嗉囊炎三种。病因嗉囊下垂常与嗉囊积食并发,以雏禽较多见。其原因很多,如采食过量粗纤维饲料和发霉饲料、长的草梗、麦秸、大的块根、硬壳饲料,以及误食羽毛、布条、棉絮、麻绳、金属片、玻璃片等异物。由于嗉囊中长期积存大量食物或异物,特别是由于反复阻  相似文献   

7.
实用技术     
嗉囊阻塞和嗉囊下垂是鸡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鸡吞食了异物,如破布、头发,塑料膜,线头等,或饲喂了霉变饲料,如发霉种子、杂草而引起嗉囊积食并肿大的一种疾病。发病时可见嗉囊明显膨大和下垂,触压坚硬或柔软,病鸡张口呼吸,精神萎顿、鸡冠发紫。本病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一般采用嗉囊切开术。具体方法是将病鸡仰卧保定,拔掉嗉囊周围鸡毛,用75%酒精棉球消毒嗉囊表皮,避开血管纵向切开。先切开皮肤,后切开嗉囊壁,用镊子取出内容物,用0.2%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洗嗉囊内壁,即可进行嗉囊缝合,尔后,再作皮肤缝合。手术…  相似文献   

8.
雏鸭在吃食、饮水、洗澡时常易把羽毛沾湿,这种情况如在气温较低季节,会使雏鸭发生寒战,两肢站立不稳,有时伴发不同程度的嗉囊积食(外观显著膨大),这是因为羽毛沾湿后降低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而引起积食。对羽毛沾湿和嗉囊积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病雏迅速转移至阳光下,或干燥、暖和的地方(如垫有稻草、旧棉花篰内),并防止相互堆积、践踏。  相似文献   

9.
嗉囊切开术适应于对鸡硬嗉病(嗉囊积食、嗉囊阻塞)的治疗和对鸡毒物中毒的急救。鸡由于采食过量千硬的谷物或异物,如大米、稻谷、玉米、大麦、骨片或羽毛等,容易发生硬嗉病。小鸡胃肠容量小、消化能力弱更易发生。食物或异物充塞于嗉囊内,久不软化,不能向胃运行,使嗉囊膨大坚  相似文献   

10.
乳鸽是指孵出后1~30天期间的小鸽,此期间冀下无羽毛。鸽形目鸟类是用嗉囊液哺育幼鸟的,嗉囊液与催乳素的释放有关,这一过程随孵化活动而加强。不少研究表明,嗉囊液中没有碳水化合物,但含有较多的脂类和蛋白质。Berand(1959)报道,嗉囊液含有67%水,28%蛋白质,1.0%脂肪,没有糖。Stevens(1930)发现:嗉囊液含有70~80%的水,4~16%的蛋白质,6~11,7%的脂肪,1.0~1.8%的灰分,没有碳水化合物。Carr等(1931)用仅含玉米和矿物质的日粮喂成年鸽,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仅有8~10%,但嗉囊液的蛋白质以干物质计算可达58%。  相似文献   

11.
嗉囊注射中药煎液给药法好中药对鸡的许多疫病有显著的疗效,但给药却甚不方便。笔者用嗉囊注射法给药,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一)操作右手抓住两腿,倒提轻颠两下,然后使鸡背部靠在鸡笼上或仰置地上,一手母、食二指捏住鸡嗉囊的正中部轻轻提起,使嗉囊壁绷紧,进针...  相似文献   

12.
付旭彬 《畜牧与兽医》2003,35(11):47-48
某肉种鸽场成年种鸽发生了一种以嗉囊粘膜和腺胃以上消化道粘膜溃疡、坏死 ,气囊混浊增厚有粒状结节特征性病变的疾病。经诊断为白色念珠菌病 ,现报道如下。该场建于 2 0 0 1年 ,共养了 2 0 0 0 0只美国羽王种鸽。畜主长期在饮水中投入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抗生素。1个月后 ,部分种鸽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嗉囊松软症状。每天大约有 2 0~ 3 0只病鸽因极度消瘦而衰竭死亡。初期诊断怀疑为沙门氏病复发 ,又用头孢菌素治疗 3d ,病情无任何好转 ,死亡加重。剖检病死鸽 ,口腔无假膜 ,嗉囊有酸臭液体 ,嗉囊粘膜增厚 ,表面…  相似文献   

13.
鸡硬嗉症又称嗉囊阻塞,是食物等停滞在嗉囊内,引起嗉囊机能降低而使嗉囊阻塞和扩张的一种疾病,多由于过食坚硬易膨胀的玉米、小麦等谷物引起。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不爱活动,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嘴常张开,呼吸困难,触诊嗉囊膨胀,紧张而有弹性,呈捏面团状。治疗发病时期,可用仙人掌肉进行治疗,其方法是:取仙人掌去皮后,将仙人掌肉碾碎灌服,每只鸡3-5g,小鸡减半,每天1-2次,连用2天即可。笔者用此方法治疗112只食物性嗉囊阻塞鸡病,均治愈,效果较为满意,如配合禽宝丹治疗,效果更好。仙人掌治疗鸡硬嗉症@张胜站…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1974—1975年期间,广东省广泛流行着一种肉用仔鸡的非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嗉囊、肌胃,甚至十二指肠充满糊状、稀稠程度不同的黑色物质,有的病鸡口吐这种物质,极消瘦的病鸡拨开羽毛即能看见嗉囊皮肤呈黑紫色,故有“黑色呕吐病”和“黑嗉囊”之称。银川某鸡场的肉用仔鸡群1987年3月下  相似文献   

15.
夏季剩食过夜或饲料受潮、受热时易腐败变酸,其被鸡只采食后会刺激嗉囊壁,引发炎症.剩食在腐败过程中产酸过多,鸡食入这种剩食后,酸会通过鸡的嗉囊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导致酸中毒.  相似文献   

16.
夏季气温较高,剩食过夜或饲料受潮、受热极易腐败变酸,被鸡采食后会刺激嗉囊壁,引起炎症。若剩食在腐败过程中产酸过多,酸就会通过鸡的嗉囊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导致鸡酸中毒。  相似文献   

17.
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剩食过夜或受潮受热,食物腐败变酸,鸡食用后刺激嗉囊壁引起炎症。产酸过多时,酸通过嗉囊和肠壁进入血液,鸡就会发生酸中毒。   鸡发生酸中毒,一般鸡冠发紫,食量大减,甚至不吃食,还表现呆立、离群、翅膀下垂、羽毛蓬松等;用手压嗉囊,有的空虚,有的充满液体,呈柔软状;将鸡倒提,会从口中淌出泡沫状酸臭液体;严重时还会发生昏迷或死亡。   防止鸡酸中毒的方法有:①千万不要用发热发酵的饲料喂鸡,每次制作或购进的饲料不宜太多,饲料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凉爽、避免饲料霉变;②习惯拌湿料喂鸡的农户,最好改喂干粉料,食槽边放上清水,让鸡自由饮水,饲料槽要保持清洁。应以少喂勤添、不留剩料过夜为原则,食具经常刷洗,保持清洁。万一出现鸡酸中毒,应立即停喂发热变质的饲料,然后根据中毒轻重,及时治疗。对酸中毒轻的鸡用2%的小苏打水,让其自由饮用;对酸中毒较重的鸡投喂小苏打粉,每天两次,每只成年鸡每次用小苏打粉5 g;对酸中毒严重的鸡施行小手术,切开嗉囊,清除内容物,再用2%小苏打水冲洗2~3次,缝合后6~12 h可喂少量葡萄糖粉。经治疗后,绝大部分病鸡会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18.
康健 《中国家禽》2001,23(7):15-15
鹌鹑“黑嗉病”又称鹌鹑肌胃糜烂病。主要表现为肌胃发生糜烂和溃疡,甚至穿孔。本病死亡率较高,常给养鹌鹑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2000年 3月 10日凤阳县某鹌鹑养殖户从南京购入 2000只朝鲜蛋鹌鹑,于 4月 27日发病。发病 82只,死亡 19只,发病率为 4.1%,死亡率为 23.2%。1症状  患鹑精神不振,闭眼缩颈,羽毛松乱,站立懒动,采食减少或废绝,体弱消瘦,冠苍白,眼角湿润,呼吸急促。口腔多有粘液,嗉囊空虚;倒提或用手挤压,可见从口中流出黑褐色稀薄如酱油的液体。粪便黑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2病变  嗉囊壁薄而脆弱,内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禽养殖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或误食有毒食物,常常导致家禽中毒死亡,给农民带来损失,现介绍常见家禽中毒的急救与治疗。1、病因农村饲养家禽多为散养,常因误食拌有农药的粮食、含毒饲料、霉变饲料、毒饵或用药量过大而引起中毒。2、症状家禽中毒后不吃食,精神不振,羽毛蓬乱,低头,卧地或呆立,中毒严重者很快死亡,轻者出现口渴、拉稀、动作失调等动作;鸡表现鸡冠红紫,口流粘液、嗉囊虚胀,充有食物或粘液。3、急救措施发现家禽误食有毒食物后,可当即切开嗉囔,取出有毒物进行急救。方法是先拨掉嗉囊部位的羽毛,用酒精或白酒消毒后分层切开皮…  相似文献   

20.
1嗉囊卡他嗉囊卡他是嗉囊黏膜的一种炎症。临床上以嗉囊黏膜发炎、显著膨胀和柔软为特征。本病多见于雏禽,偶见于成年禽。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家禽采食了霉败变质和容易发酵的饲料,如变质鱼粉、腐肉、酒糟等,在嗉囊内腐败发酵,产生有毒分解产物和气体。过食或采食了难以消化的食物,长期停滞在嗉囊中刺激和使嗉囊胀满,引发本病。病禽食欲减退乃至不食,精神萎靡,羽毛蓬松,嗉囊膨大,柔软,囊内充满大量气体,用手触摸,嗉囊柔软,富有弹性,有如触摸橡皮球一样,故称软嗉病。当用手挤压时,口腔中流出带黄色酸臭粘液,并混有气泡,发出恶臭或酸败的臭味。严重病禽,常见反复伸颈,吞咽困难,频频张嘴,呼吸极度困难。由于嗉囊发炎,收缩力减弱,消化机能紊乱,病禽迅速消瘦、衰弱,最后终因窒息而死亡。本病多呈急性经过,若病期延长则可发展为嗉囊下垂。本病特征性病变为禽冠呈紫色,嗉囊充满浆液及粘液性液体或气体,嗉囊柔软,黏膜易脱落。病禽嗉囊膨大,充满气体或液体,触诊柔软或有波动感,结合病史即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