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土高原植被与空气负离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分别对不同林分及植被类型进行空气负离子水平研究。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空气清新度大体为:针叶林明显高于阔叶林;油松林夏季优于秋季;不同植被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花卉绿地>林地>宜林荒草地>裸露地>水泥广场;坡向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提升市民福祉、美化城市环境方面作用显著。文中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与旅行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市民认知与支付意愿,定量评估了北京市公园绿地、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公园绿地、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为24.74元/m~2、16.70元/m~2和13.36元/m~2;其中娱乐与生态旅游功能、美学功能是最主要的文化服务形式;不同人群的个人基本特征对不同类型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利用频率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PM2.5污染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首要的大气污染物,而包头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础基地,其PM2.5污染也较严重。以实地测量和遥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PM2.5浓度数据和包头市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对包头市典型城市绿地及周边道路和小区PM2.5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完成了NDVI与PM2.5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公园、赛汗塔拉和师院小树林PM2.5浓度比周边道路和小区相对较高,儿童乐园、青山公园和八一公园院内比周边稍低或相当,而NDVI和PM2.5浓度之间形成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城市绿地对PM2.5起到一定消减作用,而园内湿度大、树林郁闭度高、风速小和烟尘是引起公园绿地PM2.5浓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PM_(2.5)污染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和区域首要的大气污染物,而包头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础基地,其PM_(2.5)污染也较严重。以实地测量和遥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PM_(2.5)浓度数据和包头市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对包头市典型城市绿地及周边道路和小区PM_(2.5)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完成了NDVI与PM_(2.5)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公园、赛汗塔拉和师院小树林PM_(2.5)浓度比周边道路和小区相对较高,儿童乐园、青山公园和八一公园院内比周边稍低或相当,而NDVI和PM_(2.5)浓度之间形成微弱的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城市绿地对PM_(2.5)起到一定消减作用,而园内湿度大、树林郁闭度高、风速小和烟尘是引起公园绿地PM_(2.5)浓度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樟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在上海的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凤 《植物保护》2012,38(5):134-138
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是近年来在香樟上发现的新害虫。本文报道了该虫形态特征和在上海的发生情况。比较了居民区绿地、生态防护林、行道树、公园绿地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的虫情发生差异。樟曼盲蝽成虫体型狭长,红褐色;卵光亮、半透明、长茄形;若虫分5龄,半透明,光亮,鲜绿色,长形。该虫在上海18个区县均有发生,大部分地区株害率均为100%,为害程度较严重的分别为挹翠苑、东方苑、四和花园、闵行东方花园、松江中山西路、古华新村、长江农场,这些地点虫情指数均大于80%;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樟曼盲蝽为害程度差异显著,居民区绿地中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三类典型城市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市城六区范围内进行了样本数为2975的市民问卷调查,通过语义差别法对北京城市森林的市民感知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重点研究不同城市森林类型、不同市民群体类型下市民对于城市森林的感知规律及特点,并就市民感知与其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市民对城市森林在视觉、心理层面的感知差异较大,而在空间感方面的感知差异并不明显;(2)市民对社区绿地的评价最高,公园绿地次之,公共绿地的感知评价最低;(3)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地市民认为其属于感知受损方,而公园绿地市民认为其属于感知受益方;(4)市民感知与其个体特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本研究基于研究结论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呼和浩特市绿化树种综合评价及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附属绿地的树种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株高、冠幅、病虫害、观赏性及在寒冷、干旱、贫瘠、污染等不利条件下的树木长势.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由耐寒性、耐旱性、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抗污染能力、环境卫生、观赏性和生态效益等8项指标组成的绿化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4个观测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地下水蒸散发的估算,分析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月和日的波动、地下水蒸散发(ETg)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在生态输水前(7月21日至8月12日),4个观测点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而生态输水后,水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整个观测期内,地下水位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② ETg 均呈现出单峰变化特征,8:00开始快速增加,在12:00—16:00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18:00以后快速下降,最高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4:00。③ ETg随着植被类型、覆盖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又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④ 太阳辐射、温度和饱和水气压差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蒸散发日变化的主要因素,风速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叶水势在喷灌和地面灌溉(对照)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 并探讨了其与农田生态因子(冠层空气温度、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 CO2浓度和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灌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没有改变,但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明显高于地面灌溉,在一天中8∶00~18∶00期间的不同时刻,两种灌溉方式下叶水势的差异大小表现为:在灌浆前期,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叶水势的差异以在 8∶00时最大;在灌浆中期,差异以12∶00~16∶00期间最大;在灌浆后期,两种灌溉方式下一天中各时刻的差异微小,相对稳定.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因子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没有改变:灌浆前期,叶水势日变化均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的影响;灌浆中期,主要受生态因子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冠层空气温度和生理因子蒸腾速率的影响;灌浆后期,主要受生理因子光合速率的影响.但喷灌条件下各影响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程度较地面灌溉条件下降低,表明喷灌条件下叶水势对影响因子变化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的羽化节律和羽化进程、交配行为及交配节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光照周期为L∥D=14h∥10h,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75%~80%),对白星花金龟的羽化及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羽化在白天和晚上均可发生,雌雄羽化节律均表现出驼峰型,雌虫羽化最高峰出现在04:00-06:00,雄虫的羽化最高峰出现在16:00-18:00;2)羽化进程为33d,羽化高峰期为开始羽化后的15~33d,羽化数占总数的76.77%,雌虫较雄虫羽化早;3)交配行为分为相遇和交配。相遇包括相互避让、相互攻击、爬背、抱对、交配等;交配包括爬背、抱对和交配,部分具有配后保护行为;4)72h内交配不止一次的占30%,交配持续时间最短的为95s,最长的295s,平均(182±28)s;5)24h内抱对出现了两个高峰:18:00-20:00和20:00-22:00,抱对率分别为92.5%和90%,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和其他时间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24h内有两个交配高峰,分别为12:00-14:00和20:00-22:00,交配率分别为35%和40%,且和其他时间段呈显著差异(P0.05)。白星花金龟在00:00-08:00和16:00-20:00时间段未发生交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宁南山区日光温室内气温和当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温室内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室内气温日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温室内的日最高气温时间分 布较为集中,主要出现在每日的12∶00—14∶00,而日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每日的7∶00—9∶00;温室内、外的最低气温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温室内最低气温的线性回归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方程的预报绝对误差均在4℃以内,在2℃以内的占总数的80%以上,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风沙土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利用地下咸水灌溉建立人工绿地后 ,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流沙相比 ,变化很大。本文通过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绿地土壤细粒含量增加 :比重、容重降低 ,孔隙度 ,饱和含水量增加 ;在 5 0 cm剖面内盐分含量降低 ,但表层高于下层 ,p H增高 ,养分含量增加 ,肥力提高。不同植被类型和利用方式的绿地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市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盆地3个主要城市4种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监测。结果表明:(1)和田与喀什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为303个/cm3和289个/cm3,明显低于库尔勒市(382个/cm3);(2)不同生态功能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F=27.061,P=0.000<0.001),顺序为林地(393个/cm3)>水体(375个/cm3)>生活区(291个/cm3)>商业区(241个/cm3);(3)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表现为清晨和傍晚高于午间。方差分析表明林地、水体午间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清晨和傍晚的差异不显著,生活区和商业区差异显著;(4)不同天气状况下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沙尘(浮尘)。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自然调控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的优势寄生蜂—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Haliday)的室内饲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补充外源营养对螟蛉绒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不同外源营养均能延长螟蛉绒茧蜂的寿命,延长时间依次为蜂蜜水蔗糖葡糖糖果糖清水不饲喂;取食蜂蜜水、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清水后,雌蜂总产卵量分别为125.7、101.2、94.3、76.1和28.9粒;补充不同浓度的蜂蜜水对成蜂寿命的影响依次为15%10%20%5%;在取食频率次数大于2 d供饲1次时,随着供饲次数的增加可显著延长寄生蜂寿命,以1 d供饲1次效果最佳。该寄生蜂的日取食节律分别在08:00—10:00和16:00—17:00出现取食高峰,且种内性别存在时差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4个观测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地下水蒸散发的估算,分析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月和日的波动、地下水蒸散发(ET_g)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在生态输水前(7月21日至8月12日),4个观测点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而生态输水后,水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整个观测期内,地下水位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②ET_g均呈现出单峰变化特征,08:00开始快速增加,在12:00-16:00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18:00以后快速下降,最高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4:00。③ET_g随着植被类型、覆盖度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又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④太阳辐射、温度和饱和水气压差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蒸散发日变化的主要因素,风速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土壤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偏关地区4种主要植被类型和撂荒地土壤生物结皮及下层土壤样本微生物的计数,研究不同植被状况下土壤生物结皮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的影响,探讨土壤生物结皮的生物学作用及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因子.结果表明:①在所有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②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 <0.0...  相似文献   

17.
公园绿地降温效应及相关性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Landsat 8 TIRS热红外数据,使用传输方程法反演天津市中心城区14个典型公园绿地地表温度,在SPSS 22中对绿地的多圆缓冲区进行降温范围、绿化面积、水体面积和若干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公园绿地对周边热环境有明显的降温效应,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拟合曲线近似对数方程式。(2)各公园内部温度在10.994℃(水上公园)至20.978℃(珠江公园)之间,相差近10℃,水体和绿化面积越大,内部温度越低。各公园30m降温幅度在0.38℃(月牙湾公园)至1.91℃(珠江公园),相差1.53℃,水体和绿化占比越大,各公园30m降温幅度越小。各公园在极限降温范围内的降温幅度在1.913℃(珠江公园)至5.964℃(水上公园)之间,相差近4℃。(3)影响公园绿地的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为公园面积、水体面积、绿地面积。(4)公园绿地LSI值范围在1.0至14.0之间,相差13,其与公园温度相关性表明水体形状越集聚,降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对民勤绿洲-沙漠过渡带中固定白刺沙包、半固定白刺沙包、半固定梭梭沙丘和流动白刺沙包中0-20cm土层微生物类群数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类群组成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不规律;2)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依次排列为:半固定梭梭沙丘>半固定白刺沙包>流动白刺沙包>固定白刺沙包;3)结皮层厚度和草本植物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而灌木植物覆盖度对土壤微生物总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在半固定人工梭梭林沙丘中数量最多,可见,营造梭梭灌木林对固沙及沙丘土壤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负氧离子观测及其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评价辽宁北镇医巫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春、夏、秋三个季节负氧离子浓度及其空气质量状况,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用DLY-3型空气离子测定仪对其大朝阳景区13个点位进行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测量。结果显示:森林公园内平均负氧离子浓度40,000个·cm-3,超过市区和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近40倍。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夏季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为104,050个·cm-3;秋季最低,平均为1960个·cm-3;春季平均为14,000个·cm-3。不同观测点位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位于溪涧、流水边的点位浓度最高,其次是草木茂密的阔叶林间,而以孤立于山顶且植被稀少的点位浓度最低。不同植被环境的负氧离子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草地>山石。用森林空气负离子系数(p)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数(FCI)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各季节平均,全部13个点位的空气质量FCI等级均为I级。闾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持完好的茂密森林植被资源是其空气处于清洁、舒适,有益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长年限敖汉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测定农牧交错带1年、2年和4年生敖汉苜蓿人工草地的土壤呼吸,并同步测定0~5 cm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结果表明:敖汉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的日最高值出现在14:00-18:oo,夜间最高值出现在4:00-6:00,全天最低值出现在10:00左右;不同生长年限敖汉苜蓿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总体变化趋势是4年生>2年生>1年生;土壤呼吸与土层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增长关系,且相关性高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5 cm土层的地温和土壤含水量较土壤温度或空气湿度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