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往往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电白区冬种马铃薯生长期在11月至翌年4月,后期正值春季阴雨天气,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晚疫病。本文分析了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致病因素,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措施,总结马铃薯种植管理经验,确保马铃薯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福建省特色和优势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粮菜饲和加工原料兼用型作物。近年来我县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但马铃薯晚疫病却普遍发生,尤其是冬种春收马铃薯危害较重,一般产量减少15%-25%,重发生区可达50%以上.成为扩大冬种面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瓶颈,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3.
冬种马铃薯生育期短,病虫害发生少,主要威胁是晚疫病。本试验站通过多年观察种植,摸索出湘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并总结出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对于指导本地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崇阳县充分利用隽水河畔土壤肥沃的平畈区,大规模开发冬闲田,突破性发展马铃薯,到目前,全县冬种马铃薯己发展到3333hm2,马铃薯产业发展己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马铃薯生产飞跃发展,晚疫病发病程度加重。大发生的2011年,晚疫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虽然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仍有10%的面积成灾,损失产量近三成。因此,抓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是一种流行性强、具毁灭性的病害,也是冬种马铃薯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了解马铃薯生产期间,杀菌剂防治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本文主要分析了58%甲霜灵锰锌、银法利、72%霜脲·锰锌+70%安泰生、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颗粒剂、30%甲霜灵.嘧菌酯+2.4%复硝酚钠.苯乙酸悬浮剂,五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止效果。  相似文献   

7.
德宏州冬种马铃薯生产的优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州冬种马铃薯优势的分析,针对生产上出现的种薯自给率低、休眠期难于打破、冬种品种缺乏、种性退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速冬种马铃薯上规模、上档次的技术措施及主要对策,值得同类地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马铃薯疾病,可以导致马铃薯植株大量死亡。在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机制进行全面了解,对马铃薯晚疫病病例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此,就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机理进行探究,对防治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以来,崇阳县充分利用隽水河畔土壤肥沃的平畈区,大规模开发冬闲田,突破性发展马铃薯,到目前,全县冬种马铃薯己发展到3 333hm2,马铃薯产业发展己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马铃薯生产飞跃发展,晚疫病发病程度加重。大发生的2011年,晚疫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虽然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仍有10%的面积成灾,损失产量近三成。因此,抓好马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极其严重,常造成烂薯,使其失去商品价值.生产上主要采用百菌清、杀素矾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由于马铃薯晚疫病产生抗药性,亩用药量逐年加大,污染严重且防效不佳.作者应用MI百事达生物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最佳有效浓度和施用方法,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产区发生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是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常造成马铃薯的绝产。因此世界各国专家都把马铃薯晚疫病作为马铃薯生产上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药剂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严重,西北、华北与东北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较重。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逐年加大,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的研究,探索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推进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内蒙古贮期马铃薯主要贮藏病害种类。[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对贮期通风库内腐烂的马铃薯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以及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结果]造成化德县贮期马铃薯腐烂的病害有干腐病(Fusarium spp.)、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早疫病(Althernaria solani)、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s)、软腐病(Erwnia spp.),其中,干腐病为主要病害。经鉴定,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菌有4种: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Link)、锐顶镰孢(Fusarium acumin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及部分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易发生复合侵染,多出现在腐烂较严重的薯块,贮藏后期病薯多存在真菌复合侵染现象,腐烂严重薯块还存在细菌复合侵染现象。[结论]试验结果为马铃薯贮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适合宁夏南部山区应用的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比利时CARAH预测模型于2006年、2007年对宁夏西吉县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并对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观察,研究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比利时CARAH模型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更接近实际的情况,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病观察结果时间误差仅2~3 d。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角度来看,宁夏南部干旱山区应采用4 h湿润持续期评分的标准进行预测,它能更准确的反映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利用其预测结果指导田间防治更准确及时。[结论]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是适合预测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理想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出适合常德冬闲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特引进中薯系列、克新系列等12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以费乌瑞它和东农303为对照,对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商品率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薯5号、兴佳2号、中薯20号和中薯1号品种表现突出,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种植;其中以中薯5号的综合表现最好,生育期62d,较抗晚疫病,块茎整齐,扁圆型,芽眼浅,商品薯率85%以上,产量达2073.3kg/667m^2,非常适合在常德市冬闲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应用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晚疫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环境湿度、大气降水量、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光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晚疫病扩散流行。当农业生产及作物栽培管理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扩散流行预测预报模式,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模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晚疫病是缅甸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广泛种植雨季作物的山州高地,马铃薯晚疫病每年在7月至9月发生。在这个地区每年40%-50%的茎叶枯萎造成21%-46%的产量损失。因为在缅甸没有合适的抗晚疫病品种,所以用杀菌剂防治雨季作物的晚疫病。可是,农民因为应用杀菌剂昂贵,仅依靠早播躲避病害。他们惯用的方法是储存种薯,丢弃病薯和用大间距种植无病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虫害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病毒病及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文总结了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