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黑木耳室外沙地倒袋刺膜出耳法,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项高产稳产的新技术,每100kg干料可产干耳7~11kg.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制优质栽培种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黑木耳生长素15g,水120,pH7.先将棉子壳与麸皮混匀,再将糖、石膏粉、生长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工栽培黑木耳,历来都是利用栎树榆树段木栽培,耗费大量木材,随着我国林业资源的日益紧缺,也就限制了黑木耳的生产。为此,我县于2004年春季引进黑木耳袋料露畦栽培示范,取得较好的效益,批量生产已突破每袋(简)(装干料0.9kg)平均产鲜耳500~700g以上(折干耳50~70g以上)。特别是探索出一套不搭荫棚省工、省成本的露天畦栽的简易栽培方法,大大地推动了黑木耳袋料生产。  相似文献   

4.
杜庭树  赵传孝 《食用菌》1995,17(2):29-29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治穷致富的门路之一。榆树县土桥乡王显宝组织本地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0000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g,当年收黑木耳28000kg,收入达120000元。七队农民王季燕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kg以上,纯收入达12000元。现将袋栽速生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后再经系统选育,选育出黑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其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簇生,"小孔"栽培单片耳率高达90%以上,属于中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耳81.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9.2%。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用菌和出口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黑木耳以往一直采用段木栽培,由于木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林保护的需要,代料栽培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浙江龙泉、云和,福建南平、古田、莆田等南方区域袋栽黑木耳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栽菌株新科1号、Au139等因菌丝活力较弱,抗霉菌能力差,不耐高温等,在栽培过程中易受霉菌感染而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我们通过采集在恶劣环境条件(连续雨天、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下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活力比较试验,活性酶、DNA指纹测定及出菇试验等,选育出黑木耳新菌株Au053(自编菌号)。该菌株表现出菌丝萌发、定植快,制袋污染率低,遇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气不易流耳、烂袋等特性。1菌株特性Au053属中温偏高型菌株。子实体呈不规则朵状或片状,多皱缩,耳片柔软,耳面疏生短绒毛,鲜耳红褐色或褐色(图1),干耳黑色或暗褐色,口感胶柔滑润。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29℃,出耳最适温度22~25℃,32℃时也能正常出耳,出耳温度及耐高温温度比主栽菌株高2~3℃。菌丝走速后期略慢于主栽品种,走满袋时间较主栽品种长5~7天。接种后萌...  相似文献   

7.
陈仁锌  戚兆根 《食用菌》1996,18(3):32-33
黑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保健食品,目前本省还是以段木栽培为主,不仅资源缺乏,生产周期长,而且单产低,每100kg段木栽培两年仅产干耳1~2kg,故年年销大于产,需要大量从外省调入。为此,我们于1993年底开始利用本省丰富的棉子壳和杂木屑等资源,进行袋栽黑木耳高产技术研究。经试验,已筛选出适应当地栽培优质高产的Au_4黑木耳菌株,并摸索出  相似文献   

8.
张子荣 《食用菌》2014,(4):48-49
<正>近年来,福建省埔城县的毛洋村、高溪村等大规模栽培黑木耳新科5号,该菌株具有耳片大、单生、抗逆性强等特点,且可露天栽培,减少了建棚等繁琐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成本。以袋栽新科5号黑木耳为例,55 cm×15 cm的栽培袋成本大约2.0元,平均每袋可产干木耳100 g左右,以60元/kg计算,每袋可获纯利4元左右。667 m2可栽培7 500~8 500袋,可获利3万元左右。但是,黑木耳新科5  相似文献   

9.
段木银耳菌株94-2,是笔者1994年从10多个耳堂选择的30多个分离材料中,用耳木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一个高产菌株。1995年多点栽培试验,耳农普遍反映良好,具有出耳率高,抗逆性强,朵大、片厚、洁白,高产的优点,在适宜条件下,100kg段木可产干耳1.5kg以上。有一个耳农,栽培2500kg段木,收干耳57.5kg,创100kg段木产2.3kg的高产记录。为了使耳农更好地掌握94-2菌株的栽培技术,现将菌种培养特征及其与常规菌种不同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丽珍 《食用菌》2017,(5):70-71
<正>黑木耳属于中偏高温型菌类,抗杂菌能力较强、适应性广、产量高,栽培效益好。笔者利用冬闲中稻田露天仿野生栽培黑木耳,经过多次试种,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规模化栽培,每袋用干料1.1 kg,产量0.86 kg,产值7.8元;产品具有耳片坚挺、肥厚、深黑色、有光泽等优质特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灵活安排栽培季节及选择适应性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采集的野生黑木耳N 。和L 为亲本,用野生分离和多孢杂交育种技术育成黑木耳新品种‘陕耳3号’,代料栽培周期120 d,鲜耳黑褐色,半菊花形略带鸡冠状,最大单朵质量80 g,耳片厚大,基座很小。干耳深褐色,泡胀度1:10。大塑料袋(20 cm×56 cm×0.05 cm)地栽平均干耳产量7.65 t/hm ,抗杂菌,抗病,抗流耳,优质,稳产,高产,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2.
毛木耳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白背木耳、黄背木耳,耳片黑色或褐色,背面有绒毛。它与黑木耳是同属不同种。耳片比黑木耳肥大,质地较粗硬,价值较黑木耳低。毛木耳具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广,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种植;产量高,一般每百斤湿耳木可产干耳5~7斤;抗性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且产期集中,一般种后40天出耳,盛产期集中在5~9月。因此,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桂东、桂南及粤西地区食菌栽培中的主要品种。现就其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境内黑木耳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充分利用当地黑木耳种质资源,选育出抗逆性强、遗传稳定性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以改善黑木耳品质和提高产量。从秦巴山区采集分离野生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8个,经过系统选育,选育出优良菌株A91#,命名为"森盛1号"。森盛1号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单片簇生,抗绿霉等杂菌能力强,属中早熟品种。栽培试验表明,袋料栽培每100千克干料平均产鲜耳82.166 kg,比对照菌株(A268)增产15.35%;段木栽培试验每架平均产量为5.716 kg,比对照品种提高16.49%。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2):53
<正>划口18天出耳,由大单片组成朵,耳片特大特厚,黑褐色,阴阳面明显,抗杂能力强,高温高湿不烂,木段、袋栽两用,正常管理袋产干耳60g以上。十年畅销品种,耳质好,中早熟,耳厚,耳背青灰色、多筋、耐高温,耳熟落地也不烂,木段、袋栽两用,高产,在黑龙江省评为"黑木耳质量第一名"。我学会用大兴安岭野生木耳分离、片大耳厚、不烂、碗状,每根8 cm粗1.5m长的木耳段,三年可拣干耳390g,是目前适宜木段栽培产量高产菌种。  相似文献   

16.
姚方杰  张友民 《园艺学报》2012,39(3):603-604
 木耳新品种‘旗黑1 号’,菌丝体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呈绒毛状,菌落边缘整齐。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5 ~ 10 cm,厚0.10 ~ 0.13 cm。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每100 kg 干料鲜耳产量为78.7 kg。抗绿霉等杂菌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探索出以稻草、木屑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地栽技术措施,在60~80d内,每100kg干原料产干黑木耳8~12kg的高产新技术。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 良种的选择 耳种的优劣,是地栽黑木耳的成败、产量的高低及品质优次的关键。地栽黑木耳的优良菌种,必须具备:菌丝体活力旺盛,具特有的抗杂能力,在常规条件下,极易定向出耳及易形成耳基,耳片伸展快、朵大肉厚、质地柔软,形成至成熟期为10~15d。象我所选育的秦巴98号代料黑木耳品种,除具有上述优势外,还有朵大、单朵干重可达10~15g、…  相似文献   

18.
戴肖东  马银鹏  张丕奇  陈鹤  张介驰 《园艺学报》2016,43(Z2):2767-2768
木耳新品种‘黑威10号’是从大兴安岭野生木耳中采用组织分离获得,经系统选育而成。子实体单片聚生,黑灰色,单朵子实体直径12.0 ~ 14.0 cm,单个耳片直径7.0 ~ 10.0 cm,厚0.10 ~ 0.14 cm。中熟品种,开口后55 ~ 65 d采收。每100 kg干料产鲜耳120 ~ 165 kg。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木耳耳芽发生及耳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下出耳芽快、齐,35℃耳芽发生困难。20、25℃耳片生长整齐一致,耳厚、色黑、耳质好,30℃虽然产量较高,但耳黄、薄、耳根大,边缘不整齐,商品价值不好,35℃耳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前期低温有利于耳芽发生,耳片生长期适当提高温度可加速耳片生长,但低温出耳有利于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木耳新品种‘吉黑2号’是用从大兴安岭采集的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再经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5 ~ 125 d,子实体单片簇生,黑色,单个耳片直径3.5 ~ 6.3 cm,厚0.12 ~ 0.14 cm,“小孔”栽培单片耳率比对照‘延特5号’高27.8%,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耳80.9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