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3种植物提取物对5种果蔬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岗松Baeckea frutescens等1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炭疽病菌C.musae、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tan、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黄瓜炭疽病菌C.orbicular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g·mL-质量浓度下处理96 h,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乙醇提取物(浸膏)对香蕉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抑菌率均达到100%;岗松乙醇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抑菌率分别为96.53%、90.20%、90.55%、89.63%和62.59%;四季米仔兰Aglaia duperreana和阴香Cinnamomum burmani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抑菌率也在80%以上.岗松精油对以上5种病原菌的EC50分别为:0.104 7、0.137 3、0.122 6,0.046 9和0.126 2 mg·mL-1,抑菌效果显著,且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鸦柿不同部位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部位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果实30.19%、种子4.86%、茎5.28%、叶28.43%、根16.78%;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果实4.73%、种子1.33%、茎6.64%、叶6.24%、根3.26%;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果实4.20 mg/g、种子2.01 mg/g、茎3.60 mg/g、叶23.16 mg/g、根8.26 mg/g。[结论]总多糖含量为果实>叶>根>茎>种子;总皂苷含量为茎>叶>果实>根>种子;总黄酮含量为叶>根>果实>茎>种子。  相似文献   

3.
花椒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波对苹果炭疽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花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花椒根和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低,抑制率均低于50%,果皮和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高,抑制率均高于5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苦参乙醇提取物对葡萄白腐病菌等10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以苦参碱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同时用正交设计对乙醇回流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309 4mg·mL-1;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次之,EC50为3.481 7mg·mL-1。苦参提取物对香蕉灰纹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棉花黄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的EC50分别为3.673 6、3.854 0、5.171 8、3.817 7、5.153 0、4.069 4、5.781 5和5.288 7mg·mL-1;乙醇回流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为1∶12,乙醇浓度为60%,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1g/mL时,南天竹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南天竹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强,抑制率均高于50%;根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次之;茎和果实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弱,抑制率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6.
黄瓜内生放线菌SR-1102分离及对枯萎病菌拮抗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治土传病害黄瓜枯萎病提供新的资源,以黄瓜枯萎病病原地健康植株根际分离筛选的内生拮抗菌为研究对象,研究拮抗菌对黄瓜枯萎病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内生放线菌普遍存在于黄瓜幼苗的根、茎、叶等不同组织部位中,不同部位中放线菌数量、种类以根组织中分离量最多,放线菌类群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黄瓜根际分离获得的放线菌株SR-1102,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测序分析鉴定该分离菌株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菌株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SR-1102抑菌谱较广,对试验的7种靶标真菌都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但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SR-1102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病原菌抑制生长中浓度EC50为0.210 7mg·L-1,是一株对黄瓜枯萎病防治具有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选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为提取溶剂,得到豆科植物多花木蓝根、茎、叶、籽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选取稻瘟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梨黑星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测试菌,测试多花木蓝各提取物抑制真菌的活性.结果显示,多花木蓝茎、叶各溶剂提取物均没有显示抑菌活性,根、籽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籽提取物的活性强于根部提取物,根部提取物随着提取溶剂极性的增加活性亦增加,其甲醇的生物活性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5.31%、69.09%、72.50%、61.06%、64.95%;与此不同,籽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其抑制率分别为71.43%、72.73%、79.04%、74.34%、74.02%.采用牛津杯法,选取大肠杆菌、青枯菌为测试菌,测试多花木蓝各提取物抑制细菌的作用,结果显示,根、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没有抑制细菌的活性,籽石油醚提取物显示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45 c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41cm,但籽其他溶剂提取物亦没有显示出抑菌活性.GC-MS分析籽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其中17种成分,占精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9.065%,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37.569%.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旋覆花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旋覆花根、茎、叶、花进行浸渍超声提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上孢子萌发法测定各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离体活性,并测试了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在0.1g·mL-1供试条件下,旋覆花的花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强,4种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分别为81.19%,93.15%,100%和95.43%;叶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抑制率分别为81.17%,88.29%,95.43%和87.16%;除茎的氯仿提取物外,其它茎、根不同溶剂提取物抑制率均大于62.79%.在0.05 g·mL-1质量浓度下,叶和茎的石油醚提取物对供试病菌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83.33%和66.67%,其它提取物抑菌活性均较弱.在1.0g·mL-1处理剂量下,旋覆花花的氯仿提取物对辣椒疫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分别为46.35%和52.18%,均与对照药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核桃青皮提取物对4种植物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笔者采用甲醇、氯仿、石油醚对核桃青皮进行提取,并对抑菌活性最高的提取物(甲醇提取物)进行初步萃取分离,测定了不同溶剂粗提物和甲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液对茄子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甲醇粗提液对4种供试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浓度为4.0mg/mL时,对黄瓜、茄子、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对西瓜枯萎病菌也为37.9%;核桃青皮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5%,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45mg/mL;氯仿萃取物对黄瓜、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5%、62.3%,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4.46、3.51mg/mL;甲醇萃取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为63.94%,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4.23mg/mL。  相似文献   

10.
艾蒿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艾蒿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并测定了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在50 mg.mL-1生药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30 h和十字花科菌核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90%,对辣椒疫霉病菌、荔枝霜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红麻灰霉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70%-86%之间,对香蕉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红麻灰霉病菌等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在90%以上.显微观察说明,加药处理后,菌丝出现扭曲、膨大、液泡增多、分枝增加、分枝间隔缩短等异常变化.毒力测定表明,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仅为5.85 mg.mL-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艾蒿具有开发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张洪斌  陈忠荫  林伟  陈光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7-17488
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了磨盘草不同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磨盘草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96%、1.20%、o.78%,总酚含量分别为8.61%、6.03%、4.31%。  相似文献   

12.
青钱柳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月份的青钱柳营养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的根和茎总黄酮含量都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之势,均以海拔690 m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7.818 4 mg/g、51.254 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锯齿形变化,以海拔915 m的含量最高,为46.930 2 mg/g,各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与海拔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不同产地青钱柳根、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于靖安的含量最高,根、叶含量分别为59.816 2 mg/g、44.676 1 mg/g,产于修水的含量最低,根、叶含量分别为51.574 5 mg/g、33.721 4 mg/g,不同产地青钱柳茎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植株不同月份青钱柳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但未发现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性,其中以7月份含量最高,达到49.347 mg/g.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金佛手果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金佛手果、叶为试材,测定果叶黄酮对O2-,·OH和DPPH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果、叶黄酮对DPPH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8.25,9.03mg·L-1,稍弱于Vc和芦丁;对O2-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7.74,20.77mg·L1,但强于芦丁,弱于Vc;对·OH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17.06,15.86mg·L-1,清除能力强于Vc,与芦丁相差无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果叶黄酮对O2-,·OH清除率差异极显著,且随着在反应液中浓度的增加,果叶黄酮对O2-清除率呈上升趋势,但达一定浓度时,清除率趋于平缓.果叶黄酮对·OH体系最佳作用剂量为18mg·L-1.  相似文献   

14.
黄九林  魏春雁  李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09-5210,5284
[目的]测定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苷和总黄酮的含量,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连翘苷和总黄酮含量与连翘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连翘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连翘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中连翘苷含量大小顺序为新叶老叶花果实,总黄酮含量大小顺序为花新叶老叶果实;连翘不同部位提取液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性大小顺序为花果实新叶老叶。[结论]连翘花、果实和叶提取物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连翘花、叶提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连翘果实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是总黄酮和连翘酯苷。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开发太和香椿资源,利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了太和香椿茎、叶、花中的总黄酮,并用酶标仪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3.79mg·g~(-1),花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24mg·g~(-1),茎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88mg·g~(-1),其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太和香椿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超  王乃馨  郑义  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70-4471
[目的]研究大叶金花草(HERBA et RHIZOMA STENOLOMA CHUSANAE)总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提取物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酿酒酵母(Saccharmoyces cerevisiae)的活性。[结果]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浓度高于0.384 mg/ml时,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后者;但浓度低于0.384 mg/ml时,其对这2种菌均无抑制作用;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提取物对酿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大叶金花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许伟  郭海滨  邵荣  余晓红  马磊  云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58-16161
[目的]对芦苇叶总黄酮的抑菌性和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方法]用液体培养法以及平板涂布培养法进行抑菌性研究,用碘量法进行POV值的测定研究总黄酮对大豆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在总黄酮浓度为1mg/ml时,其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大肠杆菌(E.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率分别为26.83%、45.78%、68.53%和84.83%。结合平板培养结果可得出对各菌种的抑制效果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在大豆油中添加一定量的芦苇叶总黄酮提取物后,其POV值出现显著下降,但抗氧化效果低于添加等量维生素C。[结论]芦苇叶总黄酮具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且浓度越大效果越好,该研究为芦苇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施番茄无土栽培矿质元素养分变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土栽培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叶片中Ca、Mg、Fe、Mn、Cu、Zn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用不同基质配方栽培,除Mg以外,番茄叶片中其他元素的含量没有极显著性差异。番茄叶片中的Ca元素在整个生长期内呈先下降后迅速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18.410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4.789 8 mg.g-1;Mg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80 d,为30.515 1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12.637 8 mg.g-1;Fe呈上升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0.478 7 m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60 d,为0.193 8 mg.g-1;Mn元素含量在波动中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65.942 9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为40.928 6μg.g-1;Cu元素含量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最高出现在移栽后300 d,为13.785 7μg.g-1,最低出现在移栽后240 d,为5.3143μg.g-1;Zn元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后期又升高的趋势,最高出现在移栽后120...  相似文献   

19.
刘德胜  郑红  韩景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95-3297
从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中提取总黄酮,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浓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处理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茅莓茎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30%、料液比1∶50(m∶V,g/mL)、提取温度80℃、超声处理时间90 min,此工艺条件下茅莓茎中总黄酮提取率为4.7 mg/g,此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达12.2 mg/g,远高于根和茎中的.  相似文献   

20.
紫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尧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5-18776
[目的]测定紫苏(Apocynum venetum 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选取紫苏果实、花、根、茎和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紫苏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含量大小为:叶〉根〉果实〉花〉茎。[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价值;紫苏根中总黄酮含量比花、果实中高是一大发现,可为紫苏根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