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茄Solanum melongena生产中的作用。  方法  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设置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化肥氮(T1)和有机肥替代基肥中100%化肥氮(T2)2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露地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相比ck,处理组土壤pH显著升高(P<0.05),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单果质量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提高(P<0.05),产量增加了13.8%~22.3%,其中T1产量最大,为70 099.5 kg·hm?2;处理组茄果皮花青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茄外表皮紫红颜色更深;果实中镁和硫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1综合效果更优。  结论  选择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的化肥可以有效地提高露地茄产量,改良品质,并改善土壤肥力。表9参40  相似文献   

2.
以废菌棒炭基肥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低量炭基肥(BF1)、中量炭基肥(BF2)和高量炭基肥(BF3)4个处理,在种植7 a以上的酸化茶园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炭基肥对酸化茶园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的活性,BF2和BF3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BF1处理.施用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细菌数量、多样性指数及真菌数量均随着炭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BF3处理显著高于BF1处理;不同用量炭基肥对真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大;BF3处理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与BF1处理相比,BF3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拟杆菌门及真菌子囊菌门、被孢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细菌产黄杆菌属、水恒杆菌属及真菌被孢霉属、树粉孢属的相对丰度,但显著降低了细菌酸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及真菌粗糙孔菌属、伞形霉属、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硝态氮、总氮、铵态氮含量及pH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驱动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施用有机肥和炭基肥对甘薯Ipomoea batatas坡耕地土壤氮磷径流流失量及形态的影响,探索径流养分流失量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常规化肥、50%质量分数有机肥+50%质量分数化肥(有机肥50%替代)、炭基肥,在5个时间点测定甘薯坡耕地径流及土壤中不同形态氮磷质量浓度及质量分数,计算氮磷流失量与流失系数。【结果】径流总氮、颗粒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存在峰值效应,不同径流的产流中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效应不同。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分别减少了每年总氮径流流失量的48.1%和39.6%,而总磷则降低了26.1%和32.7%。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处理改变了径流氮磷形态组成,减少了肥料径流流失系数。总氮(R2=0.49)和总磷(R2=0.48)径流流失量与土壤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分别能解释总氮和总磷径流流失量的60%和41%。【结论】有机肥50%替代和炭基肥是减少坡耕地养分径流损失的有效措施,有机肥50%替代更适合用...  相似文献   

4.
单季稻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对不同肥料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秸秆的氮磷积累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与ck相比,4个施肥处理增加水稻籽粒产量51.22%~63.41%(P<0.05),但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个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91~9.56和0.70~1.35 kg·hm?2,其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ck。4个施肥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率分别为0.82%~1.72%和0.65%~1.99%,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  结论  施用调理剂和炭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磷的流失,但施用有机肥处理具有最大径流流失量,因此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图5表4参3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肥料对作物养分吸收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方法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轮作田间小区试验, 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FP)、半替代有机肥(50%有机肥替代,CM)、炭基肥(CC)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水稻和白菜产量,作物氮磷吸收量和氮磷径流损失量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显著增加了33.5%~42.5%(P<0.05),白菜产量显著增加了26.0%~31.8%(P<0.05),水稻氮吸收量显著提高了41.9%~57.4%(P<0.05),磷吸收量显著提高了22.8%~41.7%(P<0.05),但3种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相比,3种施肥条件下白菜氮吸收量提高了33.8%~53.6%,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P<0.05),磷吸收量提高了163.5%~267.8%,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FP、CM、CC、ck,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稻季3种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量为13.49~15.32和2.19~2.61 kg·hm?2,径流率为3.5%~4.2%和2.0%~2.4%,菜季氮磷流失量为6.33~6.82和0.35~0.44 kg·hm?2,径流率为1.3%~1.6%和0.1%~0.4%,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相同养分当量情况下,纯化肥、半替代有机肥、炭基肥对稻菜种植模式氮磷养分吸收及径流流失无影响。图3表4参2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渭北旱地苹果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及苹果树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K)、单施生物炭(B)、单施有机肥(OF)和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B+OF)4个处理。通过3a野外果园定位施肥试验,分层采集0~100cm土层的土样,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单施生物炭或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均可显著增加0~40cm土壤总有机碳(TOC)、颗粒有机碳(POC)、轻质有机碳(LF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0~20cm表层土壤中,与CK相比,B、B+OF处理ROC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5%和58%。B+OF、B及OF处理0~20cm土层中,土壤颗粒P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增加0.44、0.24和0.138g·kg~(-1)。B+OF、B及OF处理耕层土壤TOC质量分数分别较CK提高60.1%、38%和6.5%。土壤pH由7.49(CK)增至7.89(B)和7.79(B+OF)。各处理的株高、茎粗和1a生枝条长度均显著高于CK,B+OF、B及OF处理的株高分别较CK提高26.4%、19.4%和15.7%,主干直径分别比CK增大49.5%、12.9%和5%。施肥处理均有利于苹果树成花,其中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成花量最高。与CK相比,B+OF、OF和B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3.3%、33.6%和20.4%。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有助于苹果植株生长及产量提高,其中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生物炭与有机肥混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短期内对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青藏高原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加化肥1 500 kg/hm~2(XN001)、50%常规化肥量+有机肥45000kg/hm~2(XN002)和30%常规化肥量+有机肥60 000 kg/hm~2(XN003),采用常规分析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处理2 a后土壤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化肥(对照组XN001)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处理组XN002和XN003)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真菌群落丰富度,降低了土壤pH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检测出的13个已知真菌门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中的主要真菌门,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47.87%和4.81%,且XN003处理的土壤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比对照组XN001提高7.81%和12.35%。在属水平上,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相比对照组也存在差异,其中XN003处理的土壤中有益真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增加1.86%,镰刀菌属(Fusarium)这类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3.8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真菌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与pH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其中速效磷含量也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因此,与常规施加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真菌丰度,减少土壤病原真菌丰度,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当前苹果园不合理施肥现状,探究适合苹果园提质增效的施肥方案,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设置常规施肥、优化减氮、有机肥替代25%氮肥、有机肥替代50%氮肥4个处理,其中后3个处理的总施氮量一致,为常规施肥的一半,试验连续进行两年后测定果实产量、品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减氮处理产量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是常规施肥的2倍以上;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5.4%。优化减氮处理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可滴定酸显著低于施化肥处理,糖酸比相反;有机肥替代50%氮肥处理的品质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8%、2.7%、16.9%。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与土层深度及有机肥的施用有关,特别是在20~40 cm土层深度,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两两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陕西省苹果园可以推荐常规施氮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用有机肥替代50%氮肥,以节省化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烟秆和竹炭基肥施用对植烟土壤碳氮组分及微生物的影响,为提升植烟土壤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烟草专用肥、烟秆炭基肥及竹炭基肥4个处理,研究烟秆与竹炭基肥施用后植烟土壤pH、碳、氮组分变化规律及其对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与烟草专用肥处理相比,施用烟秆炭基肥和竹炭基肥,土壤pH均提高0.5个单位以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21.4%和30.7%,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2.4%和17.9%,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50.7%和37.7%,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提高28.0%和12.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4%和3.6%,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提高30%以上。烟秆炭基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与烟草专用肥处理和竹炭基肥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5.4%和3.2%,而三者间的土壤细菌群落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烟秆和竹炭基肥处理均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变形菌门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下降5.0%和3.4%。与烟草专用肥处理相比,竹炭基肥处理厚壁菌门丰度提高18.3%,烟秆炭基肥处理玫瑰弯菌属丰度提升64.8...  相似文献   

11.
将保水剂,有机、无机营养元素等材料和复合肥通过特殊工艺制成抗旱复合肥.通过玉米盆栽试验,在控制水分条件下,对抗旱复合肥的节水节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盆栽玉米生物量,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玉米干重增幅为14.8%~27.2%,WUE增幅为39.6%~61.3%,氮素利用率增幅24.5%~45.2%.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莴苣生产中化肥用量,实现节本增效,本研究在当阳市蔬菜主产区开展了莴苣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0%宜施壮高塔黄腐酸硫基功能型复合肥(N∶P2O5∶K2O=25∶5∶10,黄腐酸含量≥10%)处理表现最优,在化肥减量47.7%的条件下可提高莴苣产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含水量,增加纯收入。说明该肥料可在莴苣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春玉米专用肥的研制及肥效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大108为材料,设计春玉米专用配方肥养分总量为42%,N、P2O5 、K2O 含量分别为13%、19%、10%.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和农户传统施肥措施相比,施用专用肥不仅可以改善春玉米的产量性状,使春玉米的产量达到11.0 t/hm2,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春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同时使施肥效益达到14 040元/hm2.  相似文献   

14.
在‘六月红’芋上进行施用镁肥和硼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镁肥、硼肥有利于改善‘六月红’芋的主要性状,且较不施用的对照处理分别增产4.95%、4.74%,每667m2分别增收495.68元、474.12元。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炭基花生专用肥以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普通三元复合肥及不施肥相比,对花生产量、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炭基花生专用肥和有机肥对花生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能够增加花生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单株生产力,增加饱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饱满度等各项经济指标。两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突出,其中处理5炭基花生专用肥450kg/hm2+有机肥2160kg/ hm2(有机肥中N+P2O5+K2O替代40%炭基肥基准用量中氮磷钾)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南板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氮磷钾化肥及有机肥对南板蓝的产量及主要药用有效成分靛玉红的影响,应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探求各养分元素与南板蓝生长、产量、靛玉红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并探讨南板蓝种植时氮、磷、钾三要素的最佳理论施肥量及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板蓝各器官中氮、磷、钾含量表现为叶>茎>根;合适的施氮量为尿素48~50g/株、过磷酸钙14~21g/株、硫酸钾3~5g/株、有机肥(菜籽饼)80~100 g/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设施土壤环境、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设施番茄科学有效的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青农866为试验材料,设置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处理(CK,100%化肥;T1,15%有机肥+85%化肥;T2,30%有机肥+70%化肥;T3,45%有机肥+55%化肥;T4,60%有机肥+40%化肥;T5,75%有机肥+25%化肥;T6,100%有机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团粒结构、土壤养分及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提高设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其中T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为50.0×105 CFU/g,土壤细菌数量以T4处理最多,为6.3×108 CFU/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以T5处理为最高,分别为0.44和16.38 mg/g,T4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为0.35 mg/g.与CK相比,>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2.94%~20.5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6.30%~143.37%,全氮含量提高16.56%~129.80%,C/N提高6.29%~17.39%.此外,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改善番茄品质和提高产量,T1处理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达7.22 mg/kg,较CK增加80.50%,糖酸比以T2和T1处理较佳,分别为8.80和8.67;产量以T1处理最高,为161890.94 kg/ha,较CK增产12.01%.[结论]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改善设施土壤环境、提高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且土壤环境改善与品质、产量的提高并非不可协调,在实际番茄生产中可优先采用减少15%化肥施用量同时配施适当有机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有机肥撒肥机存在撒肥幅宽小、破碎效果差等问题,建立有机肥团粒在立式撒肥装置及空气中的运动学模型,分析撒肥距离和撒肥幅宽,确定影响抛撒性能主要因素.以破碎率和撒肥幅宽为试验指标,通过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最佳螺旋片螺距,以抛撒轴转速、装置离地高度、撒肥盘倾角为试验因素作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因素组合优水平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抛撒轴转速为400r·min1,装置离地高度为1 000mm,撒肥盘倾角为20.时,破碎率为91.8%,撒肥幅宽为9.2m,满足有机肥撒肥机田间作业要求,可为有机肥撒肥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扬麦20进行了不施化肥、常规施肥和化肥减量20%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肥20%处理的成熟期株高、穗长和产量分别下降了8.06%(P<0.01)、12.12%(P<0.01)和17.76%(P<0.01),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下降了26.88%(P<0.01)、31.19%(P<0.01)、21.15%(P<0.01)。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11%(P<0.05)、34.32%(P<0.05)、24.19%(P<0.01),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6.92%(P<0.01)、16.61%(P<0.01)、16.08%(P<0.01)。上述结果说明化肥减量20%虽不利于小麦生长,导致减产,但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合理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及替代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