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山黧豆是我院利用从南京植物园引进的扁荚山黧豆原始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连续5代系统选择育成的绿肥新品种。2012年8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豆2012008),是我省有史以来通过审定的第一个绿肥新品种。二、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绿肥品比试验,平均亩产鲜草2034.4kg,比对照扁荚山黧豆增产17.2%,居试验第一位;2008年大区生产试验,在蓬安、顺庆2点套作平均亩产鲜草1680.0kg、种子亩产68.6kg,分别比扁荚山黧豆增产15.9%和10.7%;同年在西充幼林果园套作,平均亩产鲜草2350kg,比对照扁荚山南黧豆增产13.0%。  相似文献   

2.
山黧豆作为饲料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黧豆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良生产性状,营养丰富,可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潜在的饲料资源。动物长期饲喂山黧豆会引起山黧豆中毒,导致下肢瘫痪或死亡,这限制了山黧豆的开发利用。文章综合论述了山黧豆的饲料品质、毒素以及饲养效果,为山黧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以期探讨山黧豆作为一种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山黧豆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黧豆是一年生冷季豆类作物,因其抗旱、耐涝、耐贫瘠,具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可作食品、牧草、绿肥等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山黧豆属作物普遍含有神经毒素β-ODAP,使其发展受阻;相比其他农作物,对山黧豆分子水平的研究甚少。笔者对山黧豆属种质资源研究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进行概述,为山黧豆资源挖掘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晋西北山黧豆根茬还田提供土壤氮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158-1160
以晋燕18号燕麦为供试作物,在晋西北丘陵区连续2 a开展了山黧豆(Lathyrus quinquenervius(Miq.)Litv)茬口减氮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黧豆根茬还田可提供给土壤氮素,培肥土壤,提高后作燕麦籽粒产量,每公顷山黧豆根茬可提供给土壤氮13.8 kg;在山黧豆茬口施用80%N比无根茬施用100%N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72~7.66 kg/kg。在有机肥不能输入农田时,旱地种植绿肥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 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 N肥(GM+N60)、山黧豆+70% N肥(GM+N70)、山黧豆+80% 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适合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南选山黧豆为材料,采用3种播种方式、4种播期和3种播量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栽培措施组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浅旋耕浸种撒播(A_1)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浅旋耕干种撒播(A_2)及免耕干种撒播(A_3)。早播(B_1)时,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优于晚播(B_3、B_4)。播量在45 kg/hm~2(C_2)水平下山黧豆鲜草产量最高为30 986.4 kg/hm~2,显著(P0.05)高于30 kg/hm~2(C_1)和60 kg/hm~2(C_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措施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贡献率大小为播量播期播种方式。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并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得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农艺性状好、鲜草产量高,浅旋耕浸种撒播或浅旋耕干种撒播下,播量控制在45 kg/hm~2或60 kg/hm~2都可以得到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南选山黧豆宜采用浅旋耕浸种撒播,播期在9月20日,播量控制在4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山黧豆的培肥及景观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3种不同种植密度(30kg/hm~2、45kg/hm~2,60kg/hm~2)对山黧豆培肥土壤及提升景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培肥土壤效果,盛花期鲜草产量、地上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碳积累量和固碳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观赏效果,种植密度为45kg/hm~2时,盛花期花朵数和花面积均最大,分别为986.67万朵/hm~2和1 279.84m~2/hm~2,观赏效果最好。山黧豆用于培肥土壤及观花提升景观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0kg/hm~2和45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山黧豆的培肥及景观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山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30 kg/hm2、45 kg/hm2,60 kg/hm2),研究种植密度对山黧豆培肥土壤及提升景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培肥土壤效果,盛花期鲜草产量,地上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碳积累量和固碳量均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山黧豆观赏效果,种植密度为45 kg/hm2时,盛花期花朵数和花面积均最大,分别为986.67万朵/hm2和1279.84 m2/hm2,观赏效果最好。山黧豆用于培肥土壤及观花提升景观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30 kg/hm2和45 kg/hm2。  相似文献   

9.
低毒栽培山黧豆的筛选与其生物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个栽培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 L.)品种和山黧豆属(Lathyrus L香豌豆属)的种,在不同地区种植BOAA含量基本相同;不同栽培山黧豆品种和山黧豆属的不同种的种子BOAA含量不同;含BOAA不同的品种或种对雏鸡的神经中毒反映不同;含BOAA不同的品种或种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谱带类型不同.筛选出几个较低毒、安全品种和种,从中发现一个不含BOAA的种.  相似文献   

10.
山黧豆及其有毒成分(BOAA)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黧豆粉通过乙醚回流萃取,减压浓缩,热水重结晶,获得β-草酰氨基丙氨酸(BOAA)纯品。试验研究包括急性中毒试验,慢性中毒试验,致癌试验,动物繁殖试验,致畸试验,临床观测,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检查,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微结构观察,心电图检查。试验结果,BOAA小白鼠腹腔注射LD#-(50)为748.86mg/kg,雏鸡腹腔注射LD#-(50)为694.93mg/kg,表现为明显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动物长期饲喂大剂量高毒山黧豆,脊髓、脑神经细胞和肝、肾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山黧豆毒素无致癌或促发肿瘤的作用,对动物繁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胚胎检查亦无畸形表现。试验证明,山黧豆有毒成分(BOAA)为神经毒素,其经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本文还针对低毒山黧豆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研究海藻有机颗粒肥、褐藻双寡糖和壳寡糖等海洋性肥料在青海马铃薯零化肥和零农药施用量种植模式的应用,经试验证明,与对照相比,亩产、大薯率和增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3469Kg/亩、85.76%和59.45%.与常规化肥对比,马铃薯产量只减少6.36%,而大薯率提高8.9%,对马铃薯品质指标维生素C、淀粉和蛋白质增加率分别为11.22%、14.72%和9.82%,对农民收入影响不明显。该技术的应用符合农业部制定的“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和青海省打造一批绿色产品基地、有机产品基地、知名品牌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战略定位。 也能为三江源、“中华水塔”的青海省绿色生态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山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及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在利用传统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施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制的炭基肥可以明显地促进耕地有机培肥及作物生长。在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全面推广高效的堆肥发酵及沼气发酵技术,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化、高值化利用。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质炭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以生物质炭为载体的多元化产品,通过生产炭基土壤改良剂、炭基有机肥、炭基复合肥,以及蔬菜、花卉、苗木等育苗基质,全面地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肥料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它不仅能增强土壤肥力,还能改善农作物品质,在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微生物肥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绿肥的概念,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而针对问题,从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推广机构和农民的思想认识以及结合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从历史中学习发展绿肥的经验和搞好科研、做好示范、培训好农民、发展绿肥的多种用途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省发展绿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常用肥料重金属含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常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四川省常用肥料(过磷酸钙、复合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中的As、Pb、Cd、Cr、Hg总量进行了调查,参照我国国家标准及农业行业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各类肥料样品中过磷酸钙、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但有机肥料样品中的As、Pb、Cd、Hg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9%、0.9%、4.1%、7.8%。[结论]初步明确了四川省常用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立足湖南化肥施用现状,分析了湖南化肥减量增效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坚持矿质营养与有机营养并重实现湖南化肥减量增效的基本思路。目前,湖南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有施肥观念陈旧,经济环保意识差;单位面积施肥量偏高,化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利用率低;土肥水资源不匹配,施肥方式落后等问题。由于过量施肥原因复杂,减肥增效势在必行。湖南通过1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目前已有52个县从2013年开始出现化肥施用总量零增长。大范围定点对比监测结果表明,种植绿肥、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良耕作土壤,而且平均调减氮肥用量10%以上,增产4.24%-6.69%。因此,提出了精准施肥、调优结构、有机肥替代、地力提升、技术集成和示范带动实现湖南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结合湖南实际,具体体现为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恢复绿肥种植、普及秸秆还田、推广水肥一体化、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6项关健技术措施,研究制定了到2020年湖南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总体实现负增长的行动目标,其中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率先实现零增长,湘西地区缓增长,其它地区零增长。阐明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扶持政策等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农作物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化肥在农作物生产上的利弊,有机肥在农作物生产上的作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农作物生产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通过探索新型肥料研发与推广、种养循环有机替代、农业生产水肥耦合运筹等新技术新模式,在保障作物稳产增产前提下,实现了减少农业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态效益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新型肥料的研发推广和沼液替代化肥研究进展,归纳了新型肥料与沼液替代化肥技术效果,为优化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药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适宜四川丘区农业生产的农药高效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和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1)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是通过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等达到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目的;(2)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高效农药品种和添加高效助剂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3)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即在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八准”施药,以求使用最少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科学高效的农药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四川丘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提出了病虫防控研究与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