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不同浓度的m(吲哚丁酸)∶m(萘乙酸)=1∶1溶液浸泡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研究各处理对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扦插的影响,并采用优化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不定根发育过程中插穗的外部形态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80 mg/L的m_(吲哚丁酸):m_(萘乙酸)=1∶1溶液浸泡4 h处理的插穗的生根率最佳,为91.38%。洒金柏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愈伤形成期、诱导期、表达期、伸长期4个连续时期,历时90 d左右。洒金柏不定根原基属于诱生根原基,扦插前插穗内部没有潜伏根原基;愈伤组织是不定根形成、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必须经过诱导才能形成,属于愈伤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原基来源于愈伤组织和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属于多位点发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扦插繁殖研究新疆野生樱桃李绿枝扦插的生根机制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扦插前,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茎中没有根原始体细胞,属于诱导型生根。其生根形式主要是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绿枝扦插生根包括切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根原基的形成和不定根的发育3个过程。愈伤组织由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并对不定根的形成起诱导和促进作用;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发生部位是形成层与韧皮部射线相交叉的区域。外源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硬枝扦插的成活率,其中IBA+NAA(1∶1)2 000mg/L蘸根处理插条成活率为30.2%,并且蘸根处理时间以20s为宜。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根径变化不大,但平均生根率与成活率的关系密切,说明生长调节剂主要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对根后期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及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扦插时期对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为了解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欧洲鹅耳枥春季硬枝(采于2012-03-29)和夏季嫩枝(采于2012-06-09)为材料,进行插穗生根,观察生根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欧洲鹅耳枥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嫩枝扦插的相关生根指标(如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均优于硬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硬枝插穗基部出现瘤状环,中间凹陷;而嫩枝插穗基部则出现乳白色半透明凸起。欧洲鹅耳枥嫩枝扦插前在插穗内没有发现潜伏根原基;根原基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解剖特征差异很大,且在愈伤组织的切片中未发现根原基的存在。【结论】欧洲鹅耳枥插穗的不定根是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的,诱生根原基是由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部分薄壁细胞发育而来,不定根的形成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联性不大。欧洲鹅耳枥是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树种。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1990年7月5日在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了长白落叶松嫩枝扦插试验,在插穗基部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定根钻出体外前,定时切取穗条基部0.5cm长的材料固定于FAA液中,用石蜡制片法室内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从扦插到生根需要40d,插穗诱生根原基属内生源,它们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插条基部切口产生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维管形成层产生诱生根原基,而形成根。另外一种是皮部生根型,在插穗基部形成层与木射线的交界处产生分生组织细胞团,逐渐形成诱生根原基。两种生根类型在不定根突破外层组织时,均需经过挤压破碎和酶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新闻意识形态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花丹桂品种堰虹桂(Osmanthus fragrans ‘Yanhong’)在不同质量浓度NAA、IBA和IAA处理下的扦插生根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堰虹桂插穗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以1.00 g.L-1 IBA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最早,生根率可达94.71%,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均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当年生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 Y. Ma et L.R.Wang)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定扦插枝条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研究750 mg/L NAA诱导红花玉兰不定根产生的过程。结果表明,红花玉兰扦插枝条在生根过程中清水处理组(CK)和生长调节剂处理组POD活力均呈增加趋势,直至35 d时含量达到最高;PPO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和CK组在0~14 d时呈上升趋势,14 d后急剧下降;而IAAO活力则具有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0~7 d CK组先下降,随后逐渐上升。解剖结构显示,扦插前的红花玉兰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成,其中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愈伤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形成的木质部特化而成。红花玉兰属于难生根的类型;低活性PPO、POD、内生高活性IAAO有利于生根,需要额外补施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根;推测红花玉兰可能为诱导生根型树种,不定根产生方式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  相似文献   

7.
兔眼蓝浆果粉蓝嫩枝扦插生根的形态和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和解剖观察,研究了粉蓝扦插生根诱导方式、生根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以及不定根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扦插前,粉蓝插条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成,属诱导生根型树种;在扦插过程中,除了在维管形成层及附近薄壁区域产生根原基外,还可见少量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但维管形成层生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  相似文献   

8.
楸树扦插过程中插穗内含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楸树Catalpa bungei扦插生根机制,研究插穗生根过程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方法  采用ABT生根粉1号(GGR-6)浸泡处理楸树插穗,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不同阶段相关酶活性、营养物质及生根抑制物质的变化规律。  结果  GGR-6处理显著促进插穗生根,生根率达到82.04%,高于对照(P<0.01)。生根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均上升;SOD、PPO最大值出现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分别为623.33×16.67和57.44×16.67 nkat·g?1,POD在不定根大量形成期下降;3种酶均与生根率成显著正相关。插穗可溶性糖、碳氮比(C/N)在大量愈伤组织形成期急剧下降,仅为扦插初时的40%左右,扦插20 d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质、总氮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5~30 d时为最小值;GGR-6处理下插穗内营养物质变化幅度大,且最大值均高于对照;总氮质量分数与生根率负相关(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C/N均与生根率显著正相关(P<0.0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出4种与生根相关的物质,其中3种可能抑制生根,1种可能促进生根。  结论  插穗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发生;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是插穗生根的主要营养物质;初步推断槲皮素、亚油酸、棕榈酸抑制插穗生根,植物甾醇促进插穗生根。图2表4参3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香榧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但香榧多嫁接繁殖,生产周期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为解决香榧生产上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深化香榧繁殖方面的研究,从解剖学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研究,并且比较了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对香榧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一年生枝条内有厚壁组织但不连续,无潜伏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在扦插后约一个月能较快形成根原基,但是其发育并形成不定根突破愈伤组织所需时间较长。标典处理的香榧插穗生根率和愈伤率高于GGR6处理和对照。香榧插穗基部皮层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与插穗生根密切相关。扦插初期,POD、SOD活性上升,IAAO活性则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发生,POD、SOD活性逐渐下降,IAAO活性、PPO活性上升。扦插后期,POD和IAAO活性的上升促使不定根的伸长和生长,SOD活性又开始恢复,PPO活性趋于平缓。香榧扦插生根的诱导与生长过程中,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扦插初期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0.
以贝尔奇卡金、金皇帝、牢苏尼阿纳3种哈克勒雷冬青与阳光狭冠冬青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AA、IAA和IBA处理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哈克勒雷冬青表现为愈伤组织生根,并伴有少量皮部生根,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成活率达到50%左右;而阳光狭冠冬青则表现为皮部生根,同时伴有愈伤组织生根,生根率可达80%左右。贝尔奇卡金与金皇帝生根的最佳处理为200 mg·L-1 IAA浸泡0.5 h;牢苏尼阿纳的最佳处理为500 mg·L-1 IBA浸泡0.5 h;阳光狭冠的最佳处理为500 mg·L-1 IAA浸泡0.5 h。  相似文献   

11.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晓岗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89-489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插穗规格和季节对米槁扦插生根的影响,为米槁扦插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米槁插穗的粗度(2~3、3~4、4~5、5 mm)、长度(7、l0、13、15、18 cm)和扦插的季节(3、6和9月)对扦插生根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扦插的生根率、愈伤组织形成率、偏根率、生根数、最长不定根长等指标比较分析。【结果】(1)春秋两季扦插的愈伤组织、不定根发生较夏季迟,夏季部分插穗皮部生根,生根时间短,但腐烂数量多。(2)综合各生根性状,3~4 mm粗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也最高;5 mm以上的插穗的最大根长高于其他处理。(3) 7~13 cm长的插穗除偏根率外各项生根指标均明显优于15 cm及18 cm的插穗。【结论】米槁在春季3月选取3~4 mm粗、10 cm长的枝条进行扦插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吲哚丁酸对核桃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激素是调控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胡桃Juglans复幼嫩枝扦插过程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为探讨植物激素对不定根发生提供参考。以胡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复幼插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源吲哚丁酸(IBA)诱导处理下插穗基部内源激素变化,并统计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外源IBA诱导处理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经IBA诱导的嫩枝插穗生根率高达98.1%,对照处理没有生根,死亡率达75.5%;发根过程经历了形成层增厚、分生组织细胞团产生、根原基初始细胞发生、根原基形成和根的发育等阶段,外部形态表现为增粗、开裂;与对照组相比,扦插后内源激素变化明显,吲哚乙酸(IAA)先升高,并于第5天达到峰值,之后降低;赤霉素(GA3)变化趋势与IAA一致;脱落酸(ABA)则是先降低后上升;玉米素(ZT)前期没有明显变化,根原基诱导后明显升高。外源生长素的诱导提高了嫩枝插穗IAA的水平,改变了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促进了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米槁插穗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米槁1年生嫩枝插穗,研究米槁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扦插初期,处理组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生根后,处理组插穗的氧化酶活性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各内源激素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同,高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根原基的诱导成正相关.在不定根产生时,IAA、脱落酸(ABA)、ZR质量分数减少,IAA与ABA、IAA与ZR质量分数比值高则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15.
以毛茉莉枝条为试材,研究基质、插穗部位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茉莉扦插7 d 后可生根,嫩尖在草炭土+蛭石+河沙(1∶1∶1)的基质上扦插生根成活率达100%;基质影响毛茉莉插穗生根长度和粗度,在草炭土+珍珠岩(1∶1)基质上插穗的根最长,扦插在河沙基质上的不定根最粗;插穗部位影响毛茉莉插穗的第1根形成时间、2/3以上插穗生根时间、生根长度、粗度和生根率,且其影响有共同的趋势,即嫩尖>嫩枝>老枝;基质和插穗部位对生根数、愈伤组织形成时间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质对第1根形成时间、2/3以上插穗生根时间和生根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离体器官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澳洲茶树芽的增殖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在诱导生根前,没有潜在的根原基,说明其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但生根过程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对根原基的形成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诱导出适当的愈伤组织,对澳洲茶树不定根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离体器官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培养基上,澳洲茶树芽的增殖直接由器官诱导形成,有效地保持了其遗传的稳定性。在诱导生根前,没有潜在的根原基,说明其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发生形式属皮部生根类型;但生根过程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对根原基的形成有一定刺激作用,因此,诱导出适当的愈伤组织,对澳洲茶树不定根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种野生花灌木硬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燕山东段两种野生花灌木蚂蚱腿子(Myripnoisdioica)和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为材料,进行了硬枝扦插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花灌木均为皮部生根类型,蚂蚱腿子不形成愈伤组织,胡枝子仅有少量插穗产生极微量的愈伤组织;(2)两种花灌木的最适外源激素和浓度并不相同,其中100mg·kg-1的NAA对蚂蚱腿子的生根率影响最显著;100mg·kg-1的IBA可有效提高胡枝子的生根率、根长及不定根根数。  相似文献   

19.
扁桃砧木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桃砧木品种‘Nemaguard’试管嫩茎为试材,在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同时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形成层细胞分裂期,不定根原基形成期,不定根的分化形成期.扁桃砧木不定根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与射线交接处,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白桦嫩枝插穗用石蜡制片法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定根的形成属皮中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管形成层交叉处的维管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内未见不定根原基,愈伤组织的产生对不定根的形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