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蒋国东  李娅  沈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51-154,174
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建立国家公园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WOS数据库为检索源,运用CiteSpaceV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报道数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地区在文化、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同,学者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研究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对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研究领域多样化,同时文献具有阶段性特征(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繁荣发展阶段);研究方法呈多样化、综合化趋势,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更紧密,结论更具科学性;研究内容由旅游发展向国家公园与利益相关者、与农户参与意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游客认知等方向延伸,研究领域广且分散.基于此,未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研究应在"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周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意愿""生态旅游评价方法"等方面逐渐深入,从而拓宽国家公园的研究视角,实现国家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公园是开展生态保护、科普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生态载体,也是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加拿大国家公园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发展现状、选定标准和管理模式,为中国现阶段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发现,加拿大国家公园的选定标准科学合理,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和严格的法律保护性,并从管理机制、资金机制和经营机制3个方面论述了加拿大国家公园先进的管理模式。目前,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公园体制建立过程中,中国应充分借鉴和汲取加拿大等国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以当前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进而实现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开始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空间,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那么,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除了名称不同,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开发,是生态脆弱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社区参与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途。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参与行为现状,给青海省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为对象,以社区牧户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认知及参与意愿调研为基础,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的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1)受环保宣传和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生态保护意识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并重以体现国家公园完整性保护;2)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牧户的参与行为不完全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更多的是受传统生态文化影响下的一种归属感和地方依恋感所致,也体现出社区参与利他性和互助性的特点;3)牧户的社区参与行为与保护意愿并不相匹配,折射出社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不协调;4)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参与度不高,多为象征性参与或假性参与。应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构建政府、市场与全社会的多元化参与路径,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是指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兼顾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是我国 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独特、最精华、最富集的部分。纵观全球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我国的起步较晚。在美国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世界各国开始各自探索国家公园建设并逐渐发展、成熟。借鉴与学习国 际上相对已成熟运转的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2001—2020年的482篇文献为基础数据源,回顾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研究历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有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发文累积量符合指数增长,处于大发展阶段;作者之间的合作以学缘关系为主,外部的合作较少;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是核心的发文机构;排名前5位的代表性热点集群依次是生态空间、生态补偿、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功能分区、法律制度、环境教育、生态补偿标准成为各集群下的新兴研究热点。研究结果绘制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知识图谱,为认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球最大产业之一的旅游游憩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环境保护尤其是对自然原野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游憩、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考虑(1)原野地的生态属性;(2)游憩活动对原野地生态属性的冲击;(3)游憩冲击的监测;(4)游憩冲击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专家调查问卷、比较分析和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方法论与维度问题,分析了不同特征的流域如何选取和优化学科方法,从学科维度探讨了方法特征、使用范围、优选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流域生态需水方法论可以从方法、学科、空间维度和程序维度4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发展阶段和问题需求,目前学科维度重要性居于首位,重要性顺序为:学科维度(46%)>方法维度(33%)>空间维度(12%)>程序维度(8%).学科各子维度方法数量依次为:水文学方法(31%)>生态学方法(28%)>其他方法(21%)>水力学方法(12%)>综合法(8%).比较不同学科方法计算同流域的生态需水量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大于0.25,差异性较大.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方法在学科维度层面呈现从单学科分析向多学科综合发展、从局部过程向全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发展、从传统技术向数字流域技术发展的趋势.建议以流域水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系统优化理论为指导,以生态优先和保证基流为基本原则,对于生态参数和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筛选、整合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突出成就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能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经过多年探索,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举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将生态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部分生态文明制度没有在全省内彻底落实、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缺陷的问题。这些经验不仅对浙江省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深入推广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森林法修正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法立法理念的革新,符合国际主流,也是解决当今国内环境问题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方面出发,对《修正案》中关于林业资源的保护、林权制度的改革和科技兴林有关规定的修改进行剖析。强调生态可持续视角下的林业资源保护应实现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转变,完善森林资源的分类保护体系,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森林保护机制;经济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权流转制度改革应统一对于林权流转形式的规定,建立森林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以分类经营思路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森林服务和科技兴林要求发挥森林游憩的社会功能,以科技兴林和林业科技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王璐艳  刘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52-12753,12806
由《城市公园的反思:公共空间和多元文化》打开一种审视城市公园的新思路。把人类学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思路,为我国城市公园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书的介绍和评价,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从城市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用人种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公园或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多样性,关注使用行为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思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生态和公园的环境建设,协调好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我国的城市公园应反思的不只是文化,还应注意怎样在尊重文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考虑到市民的利益,这也是公园规划、建设、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牧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和目标,解决牧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理论体系,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少,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相关研究,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牧民增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牧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桥梁,梳理国家公园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实证,根据对居民和游客的调查数据分析,探讨国家公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公园能够从提供“生态物质基础”、促进“生态精神富有”、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构建“生态社会关系”4个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包含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发展环境、文化自信、生态自信、精神享受、生态责任、生态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银行是为了配合政府经济政策,扶持基础产业,支持基础设施和有关国计民生战略性产业发展而建立,有利的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改制后的政策性银行在调控能力,融资成本,亏损弥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经济法角度重新审视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这一改革机制,面对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遭受破坏的严重问题。必须制定和建立环境税收法律制度,并健全配套措施,确保多方面配合,才能有效地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使全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背景下,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对实地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社区居民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认知围绕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社区发展、国家公园科学研究价值、国家代表性展开,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认知最为强烈;社区居民的认知受国家公园管理主体、游客、象征物等因素影响,其中,国家公园管理主体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方式决定着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态度,社区居民在与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国家公园发展旅游的认识,同时受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逐渐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地域转变成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辅线,重点回顾了近百余年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程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分析的4个纬度,即农民生计、土地制度、农业科技、政策管理。认为重粮重农不轻工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发展农业科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5个要素。最后指出应树立包括数量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在内的广义粮食安全观,系统地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的天然林资源,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广大国有林区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努力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加大对林区的投入,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