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几种蛋白酶和乳酸菌发酵对豆乳凝乳特性影响的研究,发现所选择的几种蛋白酶,均不适于大豆干酪的凝乳,而乳酸菌发酵则有利于凝乳粒得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凝乳条件为: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和2.1%的豆乳,分别添加1.0%脱脂奶粉和乳清粉,接种7.0%的乳酸菌发酵剂,在42℃下发酵90min。  相似文献   

2.
吕宜娜  张福利 《北京农业》2012,(12):156-158
本试验研究了豆乳和牛乳配比、蔬菜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接种量这4个主要因素对营养型蔬菜汁大豆酸奶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量为5.00%,豆乳与牛乳的配比为2:3,蔗糖添加量10.00%,蔬菜汁添加量15.00%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凝乳状态、色泽、口感等感官性质方面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牦牛乳新鲜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牦牛乳新鲜干酪的加工过程,分析了凝乳温度、pH、CaCl2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对新鲜干酪产率、感官评价、凝乳时间的影响,以上述3种指标为衡量依据,优化了新鲜干酪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发酵剂添加量为2%,凝乳温度为35℃,发酵pH 5.8,CaCl2添加量0.02g/100mL时,牦牛乳新鲜干酪出品率为20.07%,且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新鲜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发酵条件和凝乳条件对新鲜干酪品质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新鲜干酪的加工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0.225 dcu/L,发酵时间40min,凝乳温度28℃,凝乳酶添加量0.020g/L.  相似文献   

5.
大豆干酪的研制:豆乳凝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几种蛋白酶和乳酸菌发酵对豆乳特性影响的研究,发现所选择的几各蛋白酶,均不适于大豆干酪的凝乳,而乳酸菌发酵则有利于凝乳粒得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豆乳的最佳凝乳条件为: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为3.0%和2.1%的豆有也,分别添加1.0%脱脂奶粉和乳清粉,接种7.0%的乳酸菌发酵剂,在42℃下发酵90min。  相似文献   

6.
红枣干酪是在原料乳中通过添加枣泥经发酵凝乳制成的,具有红枣滋气味,呈浅咖啡色。通过对红枣干酪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泥干燥最佳条件为110℃,10 min,发酵8 h,调整酸度24°T,添加4%的枣泥量,凝乳效果较好,感官品质最佳,质地均匀,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完全豆浆制作可涂抹的干酪状产品的品质,通过检测组成成分、质构分析、粒径测定和感官评价,对比不同方式凝乳制备的大豆涂抹型干酪的成分组成、硬度、涂抹性及风味,进一步优化乳化条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凝乳得到的大豆涂抹型干酪的水分含量略低,乳清更易排出,醛类物质明显降低,而香味物质(2,3-丁二酮)增多,感官评价最高。在搅拌温度80℃,转速1 800 r/min,时间30 min条件下制备的大豆涂抹型干酪具有最佳的质构、粒径等特性。当蛋白酶A添加量达0.3%时,大豆涂抹型干酪的品质较好,颗粒较小,细腻程度与市售涂抹型干酪相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胃蛋白酶和姜汁按一定比例配合替代部分皱胃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混合乳干酪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用复合凝乳酶Ⅱ(2%皱胃酶0.05%,2%胃蛋白酶0.02%,姜汁0.15%),代替皱胃酶(如仅用皱胃酶添加量为0.375%)对混合乳进行凝乳,所加工的混合乳干酪经感官评定认为与精制皱胃酶加工的干酪具有相似的感官质量。电镜扫描观察,干酪成熟过中pH4.6可溶性氮分析,复合凝乳酶Ⅱ的可溶性氮高于皱胃酶干酪制品。  相似文献   

9.
利用胃蛋白酶和姜汁按一定比例配合替代部分皱胃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混合乳干酪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 ,用复合凝乳酶II (2 %皱胃酶 0 0 5 % ,2 %胃蛋白酶 0 0 2 % ,姜汁 0 15 % )代替皱胃酶 (如仅用皱胃酶添加量为0 375 % )对混合乳进行凝乳 ,所加工的混合乳干酪经感官评定认为与精制皱胃酶加工的干酪具有相似的感官质量。电镜扫描观察 ,干酪成熟过中pH4 6可溶性氮分析 ,复合凝乳酶II的可溶性氮高于皱胃酶干酪制品  相似文献   

10.
羊乳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羊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羊乳干酪的制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羊乳干酪加工的最佳工艺为: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25 ℃,凝乳酶添加量1‰,凝乳温度38 ℃,凝块切割大小6 cm.此条件下,羊乳干酪呈乳白色,细腻柔软,具有干酪特有的乳香,无膻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半硬质干酪凝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剂添加量为2%,氯化钙添加量为0.015%,凝乳温度为33℃时,凝乳时间短,干酪产率高,乳清中残留的干物质含量少。  相似文献   

12.
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豆乳、CaCl2及凝乳酶3个因素对凝乳物性中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佳双蛋白凝乳切割点,从而保证产品得率.使用质构仪利用一次下压法测定凝乳的硬度,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绘制响应面,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较优生产条件.结果表明:在豆乳添加比例5.98%、CaCl2浓度为0.044%和凝乳酶添加量为7.0×10-3g·mL-1条件下,得到的凝乳硬度为63.926g.通过方差分析和判定系数检验,证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生产操作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以富含GABA的发芽大豆和糙米为主要原料,制作功能性谷芽豆乳。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基础上确定了谷芽豆乳配方,并优化了豆乳的风味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当豆水比为1 g∶7 m L、发芽糙米粉与发芽大豆比例为1 g∶10 g、发芽糙米生粉与熟粉比例为1 g∶1 g时,谷芽豆乳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GABA含量达到18.56 mg/100 m L。当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15%时,豆乳稳定性最好;蔗糖和炼乳添加量分别为5%和6%时,豆乳风味最佳。发芽糙米粉的加入赋予了豆乳特殊的色泽与香味,蔗糖与炼乳的加入使豆乳口感爽滑,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14.
豆乳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豆乳稳定性的有关因素进行研究.获取了生产豆乳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生产稳定性高、口感舒适的豆乳最佳工艺参数是豆水比为1:10,均质温度为60℃;采用二级均质,一级均质压力为25MPa,二级均质压力为20MPa.添加乳化稳定剂的配方是单甘酯添加量为0.08%,蔗糖酯添加量为0.08%,CMC-Na添加量0.12%.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奶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豆浆牛奶混合发酵酸豆乳的工艺.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研究牛奶豆浆比例、蔗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5个因素对豆浆牛奶混合发酵酸豆乳品质的影响,确定优化工艺为:V(牛奶)∶V(豆浆)=4∶6、蔗糖添加量70g/kg、接种量15g/kg、41℃发酵5h.在该工艺下得到的大豆牛奶混合发酵酸豆乳的感官评分为96.33,与模型预测值96.39接近.  相似文献   

16.
全大豆凝固型酸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新  陈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50-4851,4855
以大豆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进行发酵,对全大豆凝固型酸乳生产中蔗糖及稳定剂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豆乳煮沸15 min经脱腥和灭菌处理,添加蔗糖50 mg/mL,接种经驯化的混合菌种4%(菌种体积占豆乳体积的百分比),辅以复合稳定剂琼脂1.0 mg/mL及CMC-Na2.0 mg/mL,40℃发酵5h,可得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并且营养丰富的全大豆凝固型酸乳.  相似文献   

17.
酸凝奶酪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香斌  宋淑红  王明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7-13548
[目的]开发一种以乳酸为凝结剂的模拟干酪。[方法]该试验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巴氏杀菌→冷却→添加发酵剂→保温发酵→加酸→凝乳→排乳清→过滤→压榨→成型,干酪质量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5421-85进行。[结果]以乳酸为凝结剂生产的奶酪,呈乳白色,酸味适中,奶香浓郁,口感细腻柔软,有可塑性,综合感官评分为89分。要缓慢加入乳酸并不断搅拌,以使整个环境的pH均匀一致,随着乳酸添加量的增加,干酪的凝乳效果越来越好,但超过0.17%时干酪凝乳状态又呈下降趋势。42℃下干酪的凝结效果最好。[结论]以乳酸为凝结剂生产奶酪是可行的,其最佳生产工艺为:以乳酸为凝结剂,乳酸加入量为0.17%,凝乳温度为42℃,凝乳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8.
芦荟内酯豆腐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芦荟和大豆为原料研制了芦荟内酯豆腐,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豆乳浓度1:7,GDL(D-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0.3%,芦荟汁添加量为豆乳的10%,在85℃下,加热40min得成品,该产品呈淡绿色,具纯正豆香味及芦荟特有香味,并具有保健和美容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豆乳具有口感好、风味独特、植物蛋白含量丰富等特点,是豆奶市场上的新贵,是酸性饮料中的新宠。以植物蛋白源大豆为主要原料完全替代动物蛋白源牛奶,经过制作豆浆、杀菌、发酵等工艺,研究了料水比、发酵温度、糖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口感和风味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发酵酸豆奶进行工艺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为1∶8,发酵温度40℃,糖的添加量8%,发酵时间5小时。在此工艺下制得的发酵酸豆乳色泽和口感俱佳,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刘庆君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82-9883,9932
[目的]制成富含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大枣枸杞大豆复合饮料。[方法]以大枣、枸杞、大豆为原料,研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确定关键的工序要点,并对影响饮料品质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大枣汁添加量为30%,枸杞汁添加量为30%,豆浆添加量为30%,护色剂VC添加量为0.02%,大枣打浆时的料水比为1∶5 mg/ml,稳定剂黄原胶添加量为0.20%,根据口感白砂糖添加量为6%。[结论]制得的大枣枸杞大豆复合饮料感官评价较好,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