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剥和针刺对李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盛花期和花后15d对李子进行主干环剥,可有效地抑制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干物重,促进果实生长,两次环剥处理以盛花期剥效果较好,剥后叶内钙,铁含量降低,锌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针刺对李子的营养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枝、环割(剥)对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成花坐果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促花促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4年生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的方式促花促果。【结果】富士苹果幼树的树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冠径较对照显著减小,中心延长枝与主枝延长枝长度较对照显著缩短;1年生枝量分别是对照的1.99和2.59倍,短枝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87和23.42个百分点;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00和47.00个百分点,单株花芽量分别是对照的3.59和4.68倍,单株花序坐果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47和8.07个百分点;新梢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减小,叶绿素SPAD值较对照显著降低。【结论】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既可控制富士苹果幼树的树冠大小,抑制新梢生长,增加枝量,促生短枝;又可提高单株、主枝以及长、中、短枝的花芽量、成花率、坐果率;还能抑制新梢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其中以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的促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冬季结果枝不同修剪量对果梅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果梅结果枝不同疏除量。会影响其新梢生长及产量。结果表明,结果枝“疏除3/5”对新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新梢生长量过大。致使产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疏除1/5”在促进第2年和第3年新梢生长的同时,单株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8.42%和51.14%。“疏除1/5”的处理方法为疏除原结果枝总量的约20%,即侧枝直径4.0cm以上者。疏除针状枝、短果枝60枝,疏除中长果枝15枝;侧枝直径为3.0~4.0cm,疏除针状枝、短果枝40枝,疏除中长枝10枝;侧枝直径为2.0—3.0cm,疏除针状枝、短果枝20枝,疏除中长枝6枝。  相似文献   

4.
环扎、环剥、赤霉素对大果甜杨桃开花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温条件下,于盛花期和幼果期喷施50ppm赤霉素,能极显著提高大果甜杨桃的坐果率,增加坐果数量;在6-7月,对长势过盛的植株,采取扎铁线、环剥和拉枝等措施,能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处理后1个月即可开花结果。经扎铁线、环剥和拉枝处理的,单株坐果数显著高于对照的单株坐果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桃长梢修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修剪比较,徒长性枝、长果枝比例降低,中短果枝显著增加,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同时修剪费用、劳动成本均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6.
晚秋叶施尿素对苹果翌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冠苹果盛果期大树在落叶前4-3周叶面喷施高浓度(4%-5%)尿素。喷施1次的处理增加短枝成花率;喷施1次,2次和3次均提高百短果枝2果座果率,对短枝新梢枝叶面积有增加作用;叶施尿素显著提高当年短果枝含氮量及翌年发育枝叶的氮素水平。各处理对百花序花朵数,短果枝果台副梢叶面积及果实大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勇  陈露  陈成  阎永齐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9):156-163
以中华猕猴桃良种红阳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宽度环剥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品质指标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30 d,环剥宽度等于结果枝直径的环剥处理可显著提高红阳猕猴桃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P<0.05),改善果实品质.同时,环剥处理通过相关酶活水平的调节影响糖代谢进程.环剥处理提高了果实发育期内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花后58~156 d,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较对照显著提高;果实发育后期,环剥处理诱导增强果实蔗糖合成酶(SS)活性,降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最终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建议在花后30 d,对红阳猕猴桃进行环剥宽度/结果枝直径为1的环剥处理.  相似文献   

8.
对七年生苹果梨层面非骨干枝进行了环剥试验,试验结果(环剥比对照枝显著增加花芽形成量。枝干直径的1/12,1/10,2/10及对照四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在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及7月10日4个时期环剥中,前3个时期无显著差异,而7月10日处理有显著差异。试验中发现,6月10日以前环剥,剥口不宜小于1/10,1/12的剥口愈合快,不能充分起到环剥的作用,而6月30日以后剥口不宜大于1/10,2/10剥口不易愈合影响枝条生长甚至倒置枝条死亡。环剥对枝干粗度的增长无显著影响。本次试验中最佳组合是6月10日的2/10处理,6月20日的2/10处理和6月20的1/10处理。  相似文献   

9.
土施多效唑(PP333)能显著抑制幼桃树(二年生)新梢与树体的生长.一年中土施2次PP333(即一次梢萌发及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各施2g),使一次梢长度减少42.9%,节间长度缩短38.1%,一次梢粗度/长度比增大42.0%,树高和冠径分别减少28.5%和22.4%;一年中土施1次PP333(即只在一次梢萌发时或者只在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土施2g),对桃新梢及树体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幼桃树“呆滞期”(施药后到桃树体尤其是新梢生长受到抑制所需时间)因施药时期不同而有变化,一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呆滞期”为12~15d,而二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则为10d.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促使结果,对大王枣的幼树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环剥处理,环剥的位置在主干距地面约20 cm处,环剥切口的宽度约0.5 cm。测定了氨基酸的含量、发枝数与座果情况、可溶性固形物、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环剥处理增加了枣果实中氨基酸的含量,13种氨基酸和氨的含量,环剥树均高于未环剥树,天冬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氨的含量环剥树显著地高于未环剥树。增加了环剥口下的侧枝发生数,发枝数以7月中旬的环剥处理为最多。增加了座果率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成熟较未环剥树早。环剥时期以6月上旬对枣果的座果提高效果较好,环剥处理降低了叶片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叶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座果率呈负相关。环剥树的产量最高, 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环剥树果实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叶片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枣果实中不同矿质元素对枣裂果的影响,对壶瓶枣果实不同部位的果皮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其中,Ca和Mg的含量在盛花后35d呈现下降趋势,Mn、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呈现下降趋势。对这些矿质元素的组织差异性分析表明,Mg、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底显著高于果肩和赤道部,M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肩显著高于果底。  相似文献   

12.
分别于盛花后25、35、45、55d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果袋为内层红色袋、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结果表明,早期套袋有提高果实单果重的趋势,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硬度和可滴定酸影响不大。果实成熟时,不同时期套袋对果肉Ca、K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早期套袋增加果肉Mg含量,降低Ca/Mg比值。同时,在盛花后35d进行3种果袋(内层白、外层外灰内灰双层纸袋;内层黑、外层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内层红、外袋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处理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使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Ca含量、Ca/K影响不显著;而内袋红、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处理的果实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内袋黑、外袋内黑外灰双层纸袋的果实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上述两种果袋处理的果实Ca/M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其余果袋对品质和Ca,Mg,K均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苹果花中活性铁与树体铁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时树铁营养状况进行早期诊断,取红星与红富士苹果花及盛花后45d和105d的叶片,测定了花,叶中活性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花中活性铁与盛花后两个时期叶片中活性铁及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第一时期相关性更好,另外,叶片中活性铁与叶绿素含量也表现了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大改形对富士苹果密植树生长结果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9 a生M.26矮化中间砧苹果密植园多主枝分层树形进行稀枝控冠改为细长纺锤形后3 a内的效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改形后,总枝量降低到1 052 280条/hm2,枝类组成明显优化,短枝率提高了25.4,长枝降低至12.1.树冠下光合生理有效辐射提高126以上,结果部位明显向短枝和树冠内膛转移,形成新的立体结果能力.果实品质明显提高,产量产值增幅显著,第三年树体生长结果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桃果实的糖酸含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桃糖酸含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普通桃、油桃和蟠桃为材料,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结果]普通桃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果实迅速膨大期下降;油桃和蟠桃可溶性糖含量在果实速长生育期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之后上升,但发育后期蟠桃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变化。普通桃有机酸含量在硬核后期和果实迅速膨大前期下降。油桃有机酸含量先下降,又大幅度上升,硬核前期下降,中期无明显变化,之后一直下降。蟠桃有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裂果油桃有机酸含量高于正常果。[结论]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3种桃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环剥和赤霉素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了环剥和 2 5mg/LGA3 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环剥和GA3 促进了果实的生长发育 ,果肉细胞体积、果实鲜重、干重、纵径、横径均显著增加。环剥有增加果实糖酸比的作用 ,而GA3 处理降低果实糖酸比 ,且维生素C含量降低 ;另外经环剥和GA3 处理的果实中与成熟有关的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 ,表明这 2种措施都有提早果实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椪柑省力化疏花疏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时期(盛花期、盛花后1周、盛花后2周或第2次生理落果中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萘乙酸、乙烯利或3,5,6-TPA,探究不同处理的疏花疏果效果。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石硫合剂1~3°Bé以及盛花后1周喷施2~3°Bé都有较明显的疏除效果,坐果率只有对照的一半左右;无论是盛花后1周还是2周喷施3种浓度的萘乙酸均可达到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坐果率均在6.5%以下;同样,3个不同时期(盛花期、盛花后1周或盛花2周)分别喷施3种浓度的乙烯利,疏除效果亦显著,坐果率均低于5.5%;第2次生理落果中期喷施10mg/L的3,5,6-TPA疏除效果不明显,20、30和40 mg/L的3,5,6-TPA处理则有非常显著的疏花疏果效果,坐果率只有1%左右。以本研究数据作为参考,在生产当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及其喷施时期和浓度,疏除部分花果,达到代替人工疏花疏果、增大果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红富士苹果裂纹机理,旨在为预防苹果裂纹提供理论依据。对北章果园红富士苹果裂纹发生的时期及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裂纹发生前后果皮内可溶性糖和果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北章果园红富士苹果裂纹发生在盛花后100 d,到盛花后151 d裂纹率达到了最高为92%;随着果实成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呈升高的趋势,原果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原果胶含量迅速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造成果皮内渗透势下降,果皮吸水后,表皮细胞胀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花期温度变化对香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的关系,确定花期温度变化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增温处理,测定在坐果始期、萼片离层形成期与萼片脱落期的果实同化物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结果】与对照相比,香梨不同花期增温处理均能降低脱萼率,盛花期增温处理的脱萼率差异极显著,降低了2.29倍;各处理组间坐果率差异均不显著。在坐果始期,盛花期增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相比对照分别高1.86和2.79倍,但初花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萼片离层形成期未形成离层果实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离层形成果。在萼片脱落期,各处理宿萼果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与脱萼果。【结论】初花期增温处理对萼片脱落率和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没有显著影响;盛花期增温处理促进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进而抑制萼片的脱落。  相似文献   

20.
在巨峰葡萄开花前,盛花期和落果期.将~(14)CO_2导入不摘心、摘心及花穗用GA_350mL/L,GA_350mL/L+BA25mL/L处理结果枝花(果)穗的邻近叶中,然后测定新消各部位~(14)C—光合产物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表明:1.开花前和盛花期导入~(14)CO_2的两处理,表现出花穗邻近叶的~(14)C—光合产物的运输方向与落果期不同、开花前和盛花期~(14)C—光合产物主要供给花序生长发育,供给枝梢先端极少。而在落果高峰期则大量供应枝梢生长,仅少量供应果穗。2、初花期果枝摘心在落果期能显著促进~(14)C—光合产物运向果穗,同时表现营养生长受抑。3.盛花期用GA_350mL/L、GA_350mL/L+BA25mL/L处理花穗,可促使~(14)C—光合产物大量运向果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