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薯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的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感病品种下降的速率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随后又下降,而感病品种活性高峰迟出现,在接种的8d内持续上升.研究表明甘薯品种对蔓割病的抗性与脂质过氧化及体内保护酶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甘薯抗病品种C180,金山57与感病品种岩囊8-6和南惠7号接种蔓割病菌后第2,4,6和8d,分别测定叶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体内若干保护酶活性,发现接种后第8d病株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的高于抗病品种的;接种第4d,抗,感病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高峰,第6,8d活性下降,感病品种下降速率大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接种第6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4个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在接种和未接种处理中植株体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处理中,叶片PPO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根系中PPO活性则与品种的抗介体(禾谷多粘菌)能力呈正相关。在接种处理中,各品种叶片中的PPO活性和POX活性均比各自的对照高,其中PPO活性的升高率是抗病品种明显大于感病品种;POX活性的升高率则是感病品种明显大于抗病品种。根系中的PPO活性,在初见病期前后,各品种亦比其对照高,且升高率与品种的抗介体能力呈正相关。无论接种与否,感病品种叶片中的POX同工酶总是比抗病品种多1条酶带  相似文献   

4.
在接种TMV两周后测定了5个抗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的PAL、PO和PPO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各品种接种TMV后PO、PPO酶活性均比相应健株高,且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负相关,而PPO活性的病/健值与抗性成正相关;PAL活性变化与抗性无相关性;抗、感品种病株守氧化物酶同工酶都比相应健株酶带多,且抗性品种比健株多出2条酶带,而感病品种只多出1条酶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对SMV抗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在接种SMV-a株系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功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侵染的早期(接种后3d),抗病品种科丰1号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出现了新的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感病品种徐豆1号和1138-2的变化则相对较小。侵染的中后期(接种后6d和9d),感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上升,且徐豆1号也出现了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略有下降,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消失。SMV侵染早期,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急剧增加以及PI为4.40和9.73的同功酶的出现可能与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抗性不同的甘薯品种以苗茎剪口接种蔓割病菌后第4天,6天,8天,10天,12天,分别测定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及蛋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抗蔓割病品种金山57叶片中蛋白酶活性降低,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感病品种岩薯8-6的蛋白酶活性升高,游离氨基酸上升。同时,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说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与甘薯抗病性有一定关系;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抗病品种的NR逐步上升,感病品种的NR活性降低,说明蔓剂病导致甘薯氮代谢发生变化,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4个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具有不同4抗性的小麦品种在接种和未来接种处理中植株内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处理中,叶片PPO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根系中PPO活性则与品种的抗介体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9.
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幼苗在自然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弱光下心叶弯曲,没有展开;而感病品种幼苗生长正常,没有出现弯曲现象.在自然光、弱光条件下,幼苗经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根线粒体ATPase活力下降,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抗、感品种之间呈有规律变化;在黑暗条件下,幼苗接种后,根、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病/健比值大于1,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进行抗病性生理生化分析时要注意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组织中SOD同功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抗霜霉病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和感病叶及未感病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功酶进行电泳分离,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中,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SOD同功酶带差异不大;子叶中两类品种SOD同功酶带数无差异,但酶带深浅有差异;不同叶位真叶的酶带变化较大的是幼龄叶;感病叶和未感病叶相比,感病叶的SOD同功酶带多于未感病叶;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的SOD同功酶中差异显著的d带(Rf=0.68)  相似文献   

11.
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幼苗在自然光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弱光下心叶弯曲,没有展开;而感病品种幼苗生长正常,没有出现弯曲现象。在自然光、弱光条件下,幼苗经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根线粒体ATPase活力下降,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抗、感品种之间呈有规律变化;在黑暗条件,幼苗接种后,根、叶线粒体ATPase活力上升,病/健比值大于1,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进行抗病性生理生化分析时要注意光照的影  相似文献   

12.
蔓割病对甘薯叶片脂质过氧化及某些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82-3282,3292
研究了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蔓割病病原菌后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某些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第10天,病株质膜的相对透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高于未接种的健株,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保护酶活性逐渐下降,且感病品种下降速率高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金山57在感病后能使细胞内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代谢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其自我调节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岩薯8-6。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细菌性病害的抗性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抗性反应不同的水稻品种接种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叶片的PPO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的抗性无关;在接菌叶,抗病品种的酶活性与对照接近,个别品种增加明显,而感病品种酶活力明显下降。抗性反应不同品种接种白叶枯病菌后PPO的变化趋势不因土壤中N肥的变化而改变。同一品种对白叶枯病菌不同毒力菌株和两种病害的反应与品种和病原的表型特征有关。因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经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诱导后穗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增强,木质素含量也有所提高,感病品种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诱导抗性效果在感病品种上的表达明显好于抗病品种,诱导后激发接种三种酶活性增高幅度明显高于不诱导接种处理,表现出诱导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甘薯4个不同抗、感品种的茎蔓接种薯瘟Ⅱ群病菌10d后,进行叶片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种后抗、中抗品种SOD活性略有上升,其上升幅度:抗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感品种;抗、中抗品种POD活性下降,但高感品种则略有上升;CAT活性均有下降,其下降幅度:高感品种〉中抗品种〉抗病品种;M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高感品种〉中抗品种〉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供试品种叶片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过氧化物同功酶、酯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同功酶活性高的品种抗性亦较好,但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受感染后,酶带颜色都有加深,且多一条RF值为0.74酯酶酶带;抗病品种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病情严重度随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加重;但同一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针刺和喷雾接种的结果表明,品种的抗侵入与抗扩展能力高度相关(Υ=0.838)。品种抗性与气孔密度、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几种酶活性对草酸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抗病油菜品种783和感病品种84039为材料,4叶期进行10mmol/L草酸浸根处理不同时间后,对其3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783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经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84039。2个品种叶片中POD,SOD的活性都比各自的清水对照高,且抗病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感病品种,而PPO活性却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5个花生品种,测定其受锈菌侵染前后有关生化指标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等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健叶中碳水化合物与抗/感病性的关系基本上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越高的品种越感病,受侵染以后,总糖量病/健比值一般都小于1,说明本病是高糖病害。在侵染后12h时,越抗病的品种其蛋白质病/健比值越大。病叶中核酸总量比健叶有小幅度上升,但与抗性无明显相关关系。受锈菌侵染后出现含硫的胱  相似文献   

19.
番茄品种抗性与青枯菌和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在番茄(Lyo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抗、感品种根际土壤和根系组织中的数量变化,以及青枯菌与番茄相互作用后,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而根组织内青枯菌数量与番茄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土壤接种青枯菌后第4d,抗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感病品种,并达到最高峰,第4d后微生物数量下降,并低于感病品种,而不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组,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几乎都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20.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后叶片中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细菌性条斑病病菌接种4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水稻,分析水稻幼苗叶片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对照健叶的总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抗病性无关;接菌后病叶中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相应品种的对照健叶。在抗病品种中的总酚、黄酮类化合物在发病早期增加迅速,而感病品种中的则在发病早期变化不大,到后期才有较大积累。接菌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主要酚类物质的种类相同,共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