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呈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呈编织样外观),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核酸类型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 d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  相似文献   

2.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粘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以及疣状厚痂为特征。1病原羊口疮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呈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呈编织样外观),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按酸类型为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 A)。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d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来春仍具有感染性。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可保持毒力达数…  相似文献   

3.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口疮,是由传染性脓胞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以口唇、鼻镜、眼圈、乳房、蹄部等处黏膜和皮肤上形成丘疹、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疣状厚痂为特征.现将1例绒山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病原 羊口疮病毒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呈椭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表面呈特征性的管状条索斜形交叉的编织样外观),一般排列较为规则.核酸类型为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  相似文献   

4.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被成为"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1病原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排列比较规则。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即使是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也需要在夏季阳光下暴晒30-60天才开始失去传染性,而且散落在地面上的羊口疮病毒可以成功越冬,次年春天仍然具有感染性,如果在比较低的环境中病毒的持毒能力可以  相似文献   

5.
西藏尼木县、达孜县和堆龙德庆县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料样品经电子显微镜悬滴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观察,都见到了相同形态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270~310×130~180nm,其表面由条索样结构呈“8”字形或螺旋形缠绕,条索结构由微粒状亚单位组成。病毒颗粒外形很象只菠萝,证明西藏山绵羊传染性口膜炎病原相同,均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发生的绵山羊口疮,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已确认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为了扩大病毒来源,我们将采获的几株羊口疮野毒先后在犊牛睾丸细胞上进行培养试验,目的是以细胞毒代替组织毒,为进一步研究口疮病的免疫提供必要的条件。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原学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状,其表面呈绳索结构,上下以若干"8"字形交织排列,颗粒外面有一层膜。该病毒可在牛、绵羊、山羊的肾细胞以及犊牛和羔羊的睾丸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其对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病学 羊传染性脓疱病简称羊口疮,羊口疮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的线团状,其表面呈绳索结构,上下以若干“8”字形交织排列,颗粒外面有一层膜。该病毒可在牛、绵羊、山羊的肾细胞以及犊牛和羔羊的睾丸细胞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夏季干痂在阳光下暴露30~60天丧失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经秋、冬、春三季仍有传染性;干燥的病料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粒子的形态,试验采用透射电镜对Orf V地方分离株感染的体外培养MDBK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负染痂皮病料悬液的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线团样,表面呈绳索样缠绕结构,大小为150~200 nm×230~270 nm,病毒粒子外有双层被膜包裹;OrfV地方分离株感染MDBK细胞在48 h后可见细胞变圆、聚集、融合、拉网甚至脱落的细胞病变(CPE);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浆内,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获得囊膜成熟病毒粒子和未成熟病毒粒子的表面均呈现两种形态,即表面呈绳索样的病毒粒子和表面无绳索样的病毒粒子;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脱落,细胞浆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说明OrfV能够在MDBK细胞内增殖。  相似文献   

11.
<正>羊传染性脓疱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俗称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炎症为主要特征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型。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多以当年羊羔容易感染发病,且常为群发性流行。每年春秋季节是该病的爆发时期,尤其是农区秋收后放牧麦茬农田,麦芒引起口腔粘膜破损易导致该病的感染群发。  相似文献   

12.
正羊口疮病是传染病,是由羊口疱病毒引起的。通常绵羊和山羊都易感。饲养者应该了解羊口疮病的发生特点,并且掌握基本的防治手段,以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供参考。1流行情况羊口疮病的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抵抗力,羊舍周围环境中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且能存活一年之久,如果环境温度低且干燥,病毒可以存活超过15年。生产中尽量避免从外场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5羊口疮5.1概述羊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羊以口唇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出现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疣状厚痂为特征。本病春秋两季多发于3~6月龄的羊,该病成年羊也可感染,但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和  相似文献   

14.
<正>羊口疮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兽患传染病。近几年研究表明,山羊的发病率很高,而且临床症状明显,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即羊口疮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本病毒比较耐热,在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活5年。痂皮暴露在阳光下可保持感染性达数月,而在阴暗潮湿的牧场保持数年。0.5m高30w紫外线灯照射10min、2%福尔马林浸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 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性。对高热和常用的消毒剂均敏感,58℃条件下5 min可灭活,干燥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羊口疮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省的5个养羊大县羊只发生的羊口疮进行了确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任何年龄的黑马羊、沿河黑山羊、麻江黄羊和波尔山羊均可感染羊口疮,发病率为2.2%~17.7%。病死率为0~51.4%;发病部位可分为唇形、乳房型、外阴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唇形较为常见;患病皮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发生"气球样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卵圆形的线团样病毒粒子;PCR扩增出507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经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电镜负染和PCR方法确诊为羊口疮。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点是病羊口唇、牙龈等部位黏膜处形成红斑、脓疮、溃疡和结痂,多为成群发生。1病原羊口疮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在室温下可存活5年,但对高温较为敏感,60℃30分钟即可失去感染力。本病毒对碱性消毒药较敏感。如2%苛性钠、10%石灰乳等。  相似文献   

18.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也称羊口疮病毒)所致的山羊、绵羊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在病羊的口唇等处粘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痂。2003年我区从外地引进种羊后,各镇相继发生羊传染性脓庖,现将诊治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用大黄和高锰酸钾治疗羔羊口疮赵海燕(乐都县高店乡兽医站,810702)羊口疮又名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羊接触传染性脓疱口炎,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口疮病毒引起。多因羊舍或产羔棚舍污秽不洁、阴暗潮湿、窄小拥挤、通风不良、导致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若不及时...  相似文献   

20.
羊传染性脓疱(Contagious ecthyma)、羊口疮(Sore mouth)又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Scabby mouth)、羊溃疡性口炎(Orf)、羊传染性口膜炎,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羊口疮病毒(Orf virus)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以口腔粘膜发生脓疱、烂斑和疣状增生为特征的传染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