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贵州省7个地区主要山羊流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1—2012年间贵州省山羊5种流产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3种血清学方法对贵州省7个地(州、市)74个养殖场的514份山羊血清进行5种流产疫病抗体的血清学监测,并通过PCR方法对10个规模化养殖场流产死亡母羊子宫、胎儿、肺和肺门淋巴结组织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和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布氏杆菌病、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弓形虫病、蓝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26%、6.72%、26.95%、2.35%和6.79%;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病原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0、10%。结果表明:目前除布氏杆菌病以外,其余4种山羊流产疫病均在贵州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羊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支原体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形性微生物,也可用美蓝或姬姆萨氏法染色镜检。近年来,在我国主要养羊区均报道有类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例,在山羊和绵羊中也分离到病原。现将一例羊支原体感染临床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我市某养殖户存栏山羊100多只,各日龄羊  相似文献   

5.
为确诊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养殖场蛋鸡群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料进行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核酸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试验扩增出大小为537 bp目的基因条带,鸡毒支原体PCR试验扩增出大小为636 bp目的基因条带,呈阳性;其余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2)分离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白色半透明状、可溶血的小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鸭源鸡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氟本尼考、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高度敏感,对硫酸粘菌素、盐酸多西环素、替米考星中度敏感,对酒石酸泰乐菌素低度敏感,对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耐药。结论:确诊病例为鸡毒支原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源鸡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送检病羊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料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又经无菌采取病料接种改良Frey培养氏液,再取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液后分离到可疑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将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和碱性复红染色;进行了各种生化试验,进行动物和鸡胚接种试验和平扳凝集等血清学试验;最后确诊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并分离获得了绵羊肺炎支原体。该结果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送检病羊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科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又经无茵采取病料接种改良Frey培养氏液,再取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液后分离到可疑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将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和碱性复红染色;进行了各种生化试验,进行动物和鸡胚接种试验和平扳凝集等血清学试验;最后确诊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并分离获得了绵羊肺炎支原体。该结果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送检病羊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料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羊支原体肺炎。又经无菌采取病料接种改良Frey培养氏液,再取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液后分离到可疑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将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革兰氏染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最终确诊为该羊场的半细毛羊感染了羊肺炎支原体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贵州省贵定县某种牛养殖场种牛死亡原因进行确诊,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寄生虫和支原体检测等方法对发病死亡的种牛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初步诊断送检的病死种牛疑似血液原虫、支原体感染后支原体病原核酸检测出特异性条带;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到大量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80%(8/10),且红细胞内有典型双芽巴贝斯虫虫体,感染率为40%(4/10)。确诊造成该种牛养殖场种牛发病死亡的原因为双芽巴贝斯虫、附红细胞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1例肉鸭发病死亡原因进行诊断,对病死鸭进行剖检观察,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染色镜检及药敏试验。结果,病死鸭是由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与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致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多西环素与泰妙灵可作为2株细菌的共同敏感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多型性、肠道传染病,可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本试验对沈阳市某县地区猪场及养殖户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猪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无菌采取肝、脾、肺等组织脏器,进行病原菌的触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发酵乳糖、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呈阴性。在702头检验猪中,大肠杆菌感染197头,感染率为28.1%,死亡43头,死亡率为6.1%。结论:本试验所分离出的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圈养山羊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感染、发病状况,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方法和病例的系统诊治检测对南宁等7市未经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绵羊肺炎支原体(Y98)、布氏杆菌和衣原体疫苗免疫的1 950份山羊血清及155例临床病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广西圈养山羊中PG3阳性感染率为17.13%(334/1950),Y98阳性感染率为7.3%(30/411),PG3和Y98混合感染率为4.14%(17/411),布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为阴性。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疾病98例,占全部病例的63.22%(98/155)。它们分别是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61例(39.35%);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3例(1.94%);绿脓杆菌病5例(3.23%);山羊伪鼻疽杆菌病1例(0.65%);羔羊大肠杆菌病23例(14.84%);传染性结膜角膜炎5例(3.23%)。上述各病是当前广西山羊细菌性病的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一起花边鸭突然发病死亡的病原,从发病鸭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GZZY2019,分离菌在鲜血培养基中呈现圆形、表面光滑、边缘规则、半透明的露滴状小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等,鸟氨酸、尿素、吲哚等试验阳性;细菌种特异性鉴定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荚...  相似文献   

15.
2018年5月份,青岛地区某规模化蛋鸡场蛋鸡发生产蛋量下降、死淘率增加的情况,鸡群主要出现消化道症状。为了确诊该病,笔者结合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测序、病毒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分离菌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成链分布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16S rRNA 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分析,确诊感染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病料中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均为阴性。通过调整鸡群的肠道菌群、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诊自然感染疑似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山羊淋巴结炎病例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rRNA鉴定、动物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该病原菌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的丝状、杆状或棒状细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可信度为88%,16SrRNA鉴定与化脓隐秘杆菌相似性高于99%,判定该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有高度的敏感性,对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病理切片观察到病羊心肌纤维变性,肺和肾小管管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变性,肝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肝炎,肩前淋巴结脂肪变性,脾呈浆液-化脓性炎症。结果表明,本次致使山羊淋巴结炎的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且病羊病理组织学变化为主要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陕西省规模化羊场中病羊躯干出现脓包的情况不断出现。为了获得引起陕西某山羊场病羊脓包的病原菌,无菌采集病羊脓包液,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获得1株具有β溶血特性、菌落直径大小为1~2 mm、呈苍白色、表面粗糙的革兰阳性球杆菌;16S rDNA扩增大小为1 412 bp,比对结果显示与伪结核棒状杆菌ATCC 19410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用0.2 mL/只(1×10~8cfu/m L)的菌液剂量接种昆明小鼠,死亡率为100%(10/10),最终确定分离纯化病原菌为具有致病性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耐药,药敏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贵州省安顺市某养殖场牛群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料进行支原体核酸检测、血液原虫检查以及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肺脏样品PCR扩增出351 bp的牛支原体目的基因条带,血液样品姬姆萨染色镜检观察到大量附红细胞体,未分离培养出细菌。结论:根据病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牛支原体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诊贵州省清镇市某养牛场牛发病死亡的原因,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病原核酸PCR检测进行诊断。结果:病牛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气喘咳嗽、体温升高、流浆液性鼻涕及呼吸困难;病理剖检发现病变肺脏质地变硬,肺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灶;细菌分离培养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露珠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PCR检测均扩增出牛支原体和巴氏杆菌特异性核酸片段。结论:确诊病例为牛支原体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牛使用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几年贵州省各地区牛羊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与温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地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9个地州市采集4 058份(牛1 932份,羊2 126份)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血清阳性检出率,牛为14.44%,羊为3.77%;试验管凝集试验的血清阳性检出率,牛为7.66%,羊为3.17%。与后者相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牛、羊血清的敏感性均为100%,对牛血清的特异性为92.66%,符合率为93.22%;而对羊血清的特异性为99.37%,符合率为99.39%。对不同饲养方式牛羊布氏杆菌感染阳性率进行比较,总体趋势表现为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散养户;羊:规模养殖场>农村散养户>养殖小区。通过偏相关分析环境因子与布氏杆菌感染阳性率关系为年平均温度与布氏杆菌感染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布氏杆菌感染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