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Dot-ELISA,分别检测了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感染后2-3d,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肓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即开始增殖,9-12d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IgG生成细胞数在22d时仍高于对照组;(2)感染后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18d达峰值,30d降至感染后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能力高,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病的免疫机制,试验从分子水平、细胞、亚细胞对人工攻毒病鸡特异性抗体、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在抗球虫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如下:一是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天即可在外周血液中检测出特异性IgG,于第18天达到峰值,第23天开始下降,第30天时降至感染后第7天的水平;二是揭示了雏鸡感染E.tenella后,鸡体IgG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主要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和盲肠局部的IgG生成细胞于第2天和第3天开始增殖,在第9天至第16天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在第18天降至对照组水平,盲肠、脾脏和法氏囊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天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用商品益生素和自制益生素分别灌服1日龄雏鸡3天,灌服后1、4、7、10、18 d采用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盲肠扁桃体、派伊尔结、哈德尔腺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服用益生素雏鸡其上述三种粘膜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主要在4~7 d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表明益生素能够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组织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商品益生素提高的更多一些.商品益生素组与自制益生素组的差异,可能与所含菌种和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6.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CAV),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其哈德尔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感染CAV雏鸡接种ND疫苗免疫后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和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均较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少。表明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对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的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中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雏鸡初次感染E.necatrix后7~21 d,上述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3种抗体生成细胞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感染E.necatrix的对照雏鸡,表明雏鸡初次感染E.necatrix后,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T细胞依赖性抗原对鸡盲肠扁桃体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将雏鸡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50只,免疫组雏鸡定时进行空腹口服免疫1mL浓度为10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连续口服免疫6d。在最后一次免疫后的1、4、7、10、13、16、19、22、25、28d分别随机选取4只鸡,取其盲肠扁桃体。对照组也在各免疫组取材相同的日龄时取相同部位的组织,用HE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对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免疫组鸡的盲肠扁桃体的肠绒毛长度、皱褶高度、肠腺深度﹑生发中心的数量和直径均比对照组鸡盲肠扁桃体的肠绒毛长、皱褶高﹑肠腺深﹑生发中心的数量多和直径大。说明口服免疫T细胞依赖性抗原对鸡盲肠扁桃体组织结构变化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系统地研究了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其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雏鸡应用益生素后,法氏囊和脾脏IgG、IgM、IgA生成细胞数量均比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IgM、IgA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7 d达到峰值,IgG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10 d达到峰值.表明益生素能够增强雏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1日龄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组织石蜡切片及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通过对雏鸡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强度高压静电场照射对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主要黏膜免疫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5 kV和10 kV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后,其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中上述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雏鸡,且10 kV效果较5 kV更加明显,而20 kV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后,其上述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被检指标均低于对照雏鸡。表明5 kV和10 kV高压静电场可提高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组织的体液免疫功能,而20 kV高压静电场对雏鸡局部黏膜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高压静电场在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提取鸡的免疫球蛋白(IgG),与弗氏完全佐剂按照1:1的比例免疫兔子3次,然后提取兔的IgG并经过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经检测,制备出的兔抗鸡IgG荧光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比较理想的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12.
超滤法对牛初乳中IgG含量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超滤分离牛初乳乳清中IgG的方法,测定不同超滤温度和压力条件下Ig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超滤可将乳清中IgG含量提高一倍左右;超滤压力增加,IgG含量相应增加.IgG活性基本不变。在压力0.08MPa时,IgG含量为45.98mg/mL,活性未变,仍为1024;超滤温度增加,初乳中的IgG含量先有较小增加然后减少,IgG活性则下降。在超滤温度40℃时,IgG含量最高,达到46、85mg/mL,IgG活性未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用驴制备抗猪瘟病毒(HCV)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猪HCV感染,制备HCV抗原复合物,通过免疫驴,用纯化方法从驴血清中提取特异性抗体(IgG),经过理化学检定,血清学,动物效力实验。免疫驴均可产生特异IgG,Dot-ELISA效价大于1:640(IgG浓缩浓度为60mg/mL);可保护猪兔受HCV攻击;室温保存半年,4℃两年效价不变。已成功地应用HCV免疫驴制备出高效价特异性抗HCV-IgG。  相似文献   

14.
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功能,被越来越广泛的添加到乳制品中,而此类乳制品常常按IgG含量来定价,因此,寻求可靠的IgG检测方法越来越重要。作者就目前国际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包括层析分离法、电泳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用关中驴制备抗犬细小病毒(CPV)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犬CPV感染。制备CPV抗原复合物,通过免疫驴,用纯化方法从驴血清中提取特异性抗体(IgG),经过物理化学检定、血清学、免疫金电镜技术、动物效力实验。免疫驴均可产生特异IgG,免疫金电镜可观察到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血凝抑制试验(HI)≥1:512(IgG浓缩浓度为60mg/mL);可保护犬免受CPV攻击;室温保存半年,4℃两年效价不变。已成功地应用CPV免疫驴制备出高效价特异性抗CPV-IgG。  相似文献   

16.
IgG是重要免疫活性物质,能够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目前国内外对IgG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介绍了IgG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性质,功能及应用.对于目前国内外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IgG含量的各种方法作了比较分析,并就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3周龄的长白杂交猪、大长杂交猪、大白杂交猪三个猪群进行了红、白细胞计数,其中长白杂交猪的白细胞总数(×109cell/L)为42.1886±4.7406、大长杂交猪的白细胞总数为20.0424±2.5017、大白杂交猪的白细胞总数为24.668±5.1813;长白杂交猪的红细胞总数(×1012cell/L)为6.4817±0.0475、大长杂交猪的红细胞总数为6.0203±0.0299、大白杂交猪的红细胞总数为6.2384±0.2006。同时,用单项琼脂扩散实验测定了13周龄和20周龄外周血中IgG含量,其中13周龄时,长白杂交猪的IgG含量(mg/mL)为53.2043±2.5075、大长杂交猪的IgG含量为32.4259±2.8139、大白杂交猪的IgG含量为35.5086±2.1643;20周龄时,长白杂交猪的IgG含量(mg/mL)为58.9619±2.7847、大长杂交猪的IgG含量为54.5363±2.2899、大白杂交猪的IgG含量为60.4526±0.477。结果表明,13周龄时三个猪群的白细胞差异显著,20周龄时三个猪群的IgG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22窝初生仔猪中选取120头,按品种、体重、性别均匀地分成3个组,24h内分别按0mg、1 000mg、2 000mg剂量灌服牛初乳IgG,测定仔猪21日龄断奶个体重,计算0-21日龄平均日增重,统计仔猪0-21日龄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随牛初乳IgG饲喂剂量的增加,21日龄断奶平均个体重和0-21日龄平均日增重均逐渐降低,而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剑白香猪部分血液生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2、4、6月龄剑白香猪10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总蛋白、乳酸脱氢酶I、gG、β-球蛋白、-γ球蛋白、血清钠等指标在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同月龄雌、雄性别猪群间除了6月龄的-γ球蛋白外,其余生化常值均不显著。结果说明,剑白香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相一致而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αs1-酪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错位合成αs1-酪蛋白多肽,以收集到的牛奶过敏患者血清为抗体,鉴定αs1-酪蛋白IgG抗原决定簇,探讨牛奶过敏机理。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IgG抗原决定簇有3条,其氨基酸序列定位为aa36-50,aa71-85,aa176-190。本研究为特异性水解抗原决定簇实现牛奶脱敏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