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葡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逆境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与发展,葡萄对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响应这一领域备受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干旱胁迫诱导葡萄表达的基因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能够增强葡萄抗旱能力的功能基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该文综述了葡萄响应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转录、表达调控、功能验证及抗旱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葡萄响应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夏县荒山造林实践,总结荒山造林抗旱技术,主要包括抗旱树种的选择,集水整地的原则、技术和方式,苗木的选择、保护和抗旱处理措施,栽植技术和抗旱保墒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石质山区土壤瘠薄,气候干旱,造林成活率低。从2000年开始,采取苗木浸泡、苗木截干、深度整地、蘸浆栽植、适时浇水、封闭树体、覆盖地面、喷洒树冠等8项措施,通过苗木树体保水、土壤保水、树冠喷水、根部吸水等抗旱保水技术,保证了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新植苗木的根系还不很发达,吸水、保水的能力都很差,所以新植苗木能否成活与能否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给有直接的关系。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使其更多地为新植苗木的成活提供保障。在全球变暖、气候日益干燥的大趋势下,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对提高新植苗木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 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8.
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较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笔者从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应用效果、成本概算、适用范围5方面介绍了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通过对留袋造林、脱袋造林后一个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苗木生物量、苗木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袋造林更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建议容器苗造林采用脱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山地抗旱育苗的技术,苗床的土壤含水量、苗木生长状况及降低育苗和造林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山地抗旱育苗不仅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加快苗木生长,而且能降低育苗和造林的成本,是一种成功的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精准灭荒工程造林地的立地特点和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以"水"为中心,从选用抗旱树种、集水整地、苗木处理、造林方法、林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灭荒工程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Soil drought not on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oduction, but also brings much trouble for cultivating plants of gardening in the urban. Although 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Kunming City, China is 1079 mm, its distribution i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1年生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和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黄山紫荆的叶片、嫩枝逐渐出现萎蔫、枯落;在干旱胁迫15 d时,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A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开始升高;持续干旱胁迫20d时,抗氧化酶的活性如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质膜相对透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早期,黄山紫荆通过维持自身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调控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在干旱胁迫中期,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MAD含量来抵御干旱胁迫,减轻干旱伤害;在干旱胁迫后期,黄山紫荆体内代谢紊乱,各项生理指标值降低,植株受到伤害。综上可知,黄山紫荆具有较好应对干旱胁迫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4.
Roberts  J.J.  Zwiazek  J.J. 《New Forests》1999,18(3):301-314
Five week old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seedlings were placed within controlled-temperature growth chambers, and subjected to one of four periodic, chilling treatments for approximately 16 weeks. The treatments differed in the frequency of 24 hour exposure to 5 °C the seedlings received, and ranged from no chilling (control), to once every two, three or four days. After 25 weeks of growth, the control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taller than all chilling-exposed seedlings, but stem diameters were similar. Chilling did not affect either needle length or needle density compared to control seedlings. During a water deficit test, frequently chilling-exposed seedlings main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id-day shoot water potentials under extreme water stress. Re-watering after the drought resulted in all chilling-treated seedlings recovering faster to pre-stress shoot water potential levels than the control seedlings. Measurements of new root growth after 21 days at 10 °C indicated that previous chilling exposure delayed or inhibited new roo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探索不同坡向对构树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区发展构树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毛乌素沙地中丘陵梁地分界明显南北走向的沙丘上选择阳坡、阴坡、丘间低地3种立地条件,移栽一年生杂交构树幼苗研究不同坡向下构树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坡向的变化造成丘间低地与阳坡细胞膜透性大于阴坡,MDA变化与其相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丘间低地大于其他两种立地条件;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都表现为阳坡大于其他两种立地条件。说明构树幼苗在轻度的干旱胁迫环境中能够适应生长,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会对构树造成一定的伤害;且随坡向的变化,构树主要通过调节SOD和POD以提高适应能力而忍受逆境,但CAT和脯氨酸在抗干旱胁迫的作用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控水法干旱胁迫,探讨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巴东木莲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处理略高,在轻度胁迫处理和中度胁迫处理明显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巴东木莲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巴东木莲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4种楸树嫁接苗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楸树嫁接苗的抗旱性,用盆栽自然干旱法对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砧1为金丝楸,砧2为灰楸,砧3为豫楸1号,砧4为梓树)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系统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绿素a含量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间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b含量在干旱胁迫期间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叶绿素(a b)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砧1与砧2嫁接苗叶绿素(a b)含量差异显著;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相反。以叶绿素a、叶绿素(a 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叶绿素(a/b)比值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砧木嫁接的豫楸1号幼苗抗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砧1嫁接苗、砧3嫁接苗、砧4嫁接苗、砧2嫁接苗。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2个欧李种源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喇叭沟门和怀柔-汤河口2个种源的欧李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干旱胁迫期间和复水后的各种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2个种源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等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除了怀柔-汤河口种源的叶绿素含量和喇叭沟门种源的POD活性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外(P<0.01),其他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α=0.05);喇叭沟门种源的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在处理的第32天出现一个峰值,而怀柔-汤河口种源电解质外渗率在处理前期缓慢上升,然后稳定一段时间后下降.MDA含量在处理的第44天出现峰值;不论是叶绿索还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喇叭沟门种源都是在前14天急剧上升,然后下降到起始点,而怀柔-汤河口种源在处理前期迅速上升,然后在高位浮动,直至处理结束;2个种源的POD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胁迫末期达到最大值,但怀柔-汤河口种源的POD整体活性水平远远高于喇叭沟门种源;2个种源SOD活性的最大值均在0.8 U·mg-1 min-1左右,但喇叭沟门种源出现在胁迫的第32天,而怀柔-汤河口种源出现在胁迫的第14天,然后下降直到胁迫结束.与喇叭沟门种源相比,怀柔-汤河口种源面对短时间的水分胁迫可能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取盆栽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胁迫水平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巨龙竹实生苗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巨龙竹实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在3种干旱强度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A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CAT均低于对照。由研究结果可见,干旱会引起巨龙竹实生苗光合参数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表现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由气孔限制原因转为非气孔限制原因,并且SOD和APX是巨龙竹在干旱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2种酶。巨龙竹实生苗在轻度干旱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环境中其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北京汉力葆SAP保水剂、清华绿宝水肥营养缓释剂2种保水剂在大罗山荒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保水剂能提高造林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用保水剂处理能提高苗木成活率(较对照高14个百分点),汉力葆SAP处理的枫香3a保存率比对照提高了126.31%,清华绿宝水肥营养缓释剂处理的枫香保存率也比对照提高了84.21%;保水剂的应用能改善植物根系层的土壤水分条件,对苗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保水剂处理的苗高、地径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