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森林城市,是世界城市建设的潮流,是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的重要载体。该文对河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森林城市创建的重要意义和原则,并针对河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森林质量较低、生态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高位推助等具体对策,以期为河北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邵阳地处大湘西生态圈,是湘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特色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绿色邵阳”作为立市品牌,依靠大工程,建设大生态,实现了生态建设的大跨越,绿色环境明显改善。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2012年又作出打造湘西南生态屏障的决策,绿色邵阳建设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的演进历史过程中,绿色空间从古代城市的不需要到现代城市的大考虑,地位已经不可取代。从德阳市绿色空间现状问题出发,提出了完善绿色空间体系的相关策略,以激活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4.
朱晋存 《山西林业》2023,(1):26-27+56
绿色驿站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指标之一,也是宣传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科普窗口,更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山西省绿色驿站规划设计目标与原则以及驿站类型、站址选择。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扬州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扬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以"林网化-水网相结合"的中国城市森林规划理念为指导,进行以扬州市区为核心,面向市域开放统一的林业发展规划。在市域,围绕沿运河和沿江的城市发展,突出区域协调、生态一体的考虑,提出了"两带、两片、三网"的林业建设框架;在市区,以古运河为文脉,突出"水乡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提出"一环、四楔、两廊、多核"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在扬州地区形成体现"绿色屏障、绿色产业、绿色文化"三位一体、功能健全的现代林业发展格局,在市区达到"绿带环绕、四楔穿插、两廊相连、多核点缀"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扬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理论及临安市山地森林资源状况,结合城市现代发展战略,提出了临安市"建设山水绿色名城,构筑吴越生态家园"的理念,明确了建设森林城市的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创建具有吴越文化特色、生物种类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城市,从而有效地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壮苗,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郴州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必须将良种壮苗作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程来抓,切实构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永州最好的资源是生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优势,又是趋势。为此,我们要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品质活力永州建设夯实生态基础。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品质活力永州的需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永州作为湘江源头,在推进绿色湖南建设、保  相似文献   

9.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良种壮苗,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基础工程,是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郴州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品牌,必须将良种壮苗作为一个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程来抓,切实构建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琦  海洋  马聪文 《中国林业》2014,(13):12-17
2009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0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张家口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5年来,生态与绿色成为张家口市的“生命线”,因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张家口以建设首都新型生念屏障为目标,绿色也成了它别样的荣耀。  相似文献   

11.
国家森林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最高评价。近年来,普洱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一、普洱市"创森"优势明显,基础雄厚普洱是一片绿海圣堂,地处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黄金前沿,与越南、老挝、缅甸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建设林业生态、发展现代林业的方向和最终目标。近年来,宝鸡市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积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绿色宝鸡建设为主要抓手,林业建设实施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创国家森林城市,建绿色文明益阳"是全市人民为之追求和奋斗的目标。近年来,益阳市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全力打造青山、碧水、蓝天的城乡一体森林生态体系,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好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打造山水益阳和宜居新城,益阳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名片,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道,从景观设计学方面来讲,是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在如今大力创建田园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绿道的建设更凸显出自身独特的优势。现代田园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探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在此背景下,建设生态田园绿道以及对现有绿道的规划和设计意义更为深远。文章针对温江绿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解决对策,相信能为其他地区的绿道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其宗旨是: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国土绿化》2019,(11):16-21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建设美丽淮北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淮北城乡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步伐、推动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淮北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于2016年8月正式向原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2月22日,淮北市政府召开第69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观念逐渐深入千家万户,作为基层从业人员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的大潮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充分理解城市园林植物理念,努力实现生态造福千秋后代的理念,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符合植物配置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生态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适宜性。本文从研究角度、研究尺度、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规划方法和建设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调控策略和整合能力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由济南花木联合开发公司承建管理的济南现代林业示范园是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森林泉城的意见》(济发[2010]7号),以及《济南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济政发[2010]7号)确定的十大建设工程之一。作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点工程,济南现代林业示范园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标识。济南现代林业示范园位于济南市区东部高新区巨野河片区,为煤矿采空区,属禁止和限制建设用地,总面积11442亩,在《济南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划定为济南市东部生态隔离带。  相似文献   

20.
《湖南林业》2012,(1):F0002-F0002,F0003,F0004
益阳市从2005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先后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和《实施方案》,按照“抓创森就是抓生态,抓创森就是抓经济,抓创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创森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经营城市相结合、与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进城区、市郊、村庄、道路、庭院小区造林绿化工程和森林文化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