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黄山松地理种源种子播种品质和育苗试验的研究表明,种源间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苗圃出苗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经度、纬度与千粒重相关不紧密,海拔高与苗高生长量呈较紧密的负相关。各地理种源苗木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同一种源不同年份苗木生长量也有差异。浙江省的磐安、东阳、庆源、天台等种源苗期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
华山松种源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种源×环境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F_α=0.01),其方差分量达27.98%。证实了华山松不同种源对同环境有不同的反应,即适应性存在种源差异。根据华山松种源遗传型稳定性和生长特点,将参试的22个种源区分为速生稳定型、速生变化型、慢生稳定型和慢生变化型。  相似文献   

3.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4.
采集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种源的厚朴半同胞家系成熟种子,湿沙保存后进行实生育苗试验,观测幼苗的出苗、生长等情况;落叶后统计幼苗株高、地径等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和落叶期;一年生幼苗平均株高、地径最高为广西种源(47.04 cm,0.90 cm),最低为湖北种源(29.07 cm,0.78cm);不同种源厚朴幼苗之间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差异不显著;湖北种源家系间地径差异极显著,株高差异显著。广西种源家系间株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浙江景宁种源家系间幼苗株高、地径均差异不显著;家系内单株间株高、地径均差异极显著。一年生厚朴幼苗株高生长最快为广西种源,浙江种源次之,湖北种源最慢,地径生长差别不大;半同胞家系内差异极显著,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5.
用产于加拿大9个种源的扭叶松种子育苗,在湖北恩施的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的十字坪、姚家坡进行了扭叶松不同种源地、不同种源的植苗造林试验。其幼树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扭叶松能适应两地的环境条件,植苗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达91.3%~100%;对14年生的试验林进行高、径生长分析,扭叶松的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受种源、造林地点的影响极显著;种源与造林地点对树高生长的交互作用极显著。进一步对树高进行单点分析,参试的9个种源,在十字坪试点,10577、26230、25730、27084、28476、14726、26153七个种源的树高生长极显著高于25801、25803两个种源,且7个种源两两间差异不显著;姚家坡试点10577种源的树高生长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其下依次是28476、26153、26730、27084、14726五个种源。胸径生长在种源间的极显著差异缘于10577种源与25803、25801种源间的差异,其他任意两种源间的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在我国亚热带北部地区生长主要受低温影响。5年的种源试验结果表明,树种之间及火炬松种源之间生长差异均显著。来自美国北部内陆及东北部地区的种源生长表现好,苗木成活率高。初步选出L_3,L_4,L_6和L_8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在东海县还可选湖北火炬松种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洲黑杨 5 0号为母本和青杨 5个种源 (各 10个单株 )为父本杂交 ,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 ,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 ,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胡桃楸1年生苗高生长变异进行了分析。胡桃楸种源间和种源内部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6.0%~32.7%之间,平均值为28.7%。3个种源间苗高差异极显著,其中,铁力种源高生长较快;穆棱种源高生长最差;最优种源与最差种源高生长相差25%。127个家系问苗高差异极显著,苗高前10名家系中有铁力种源9个家系、穆棱种源1个家系,前后10名家系高生长相差138%,种源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1.7%~48.2%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乐昌含笑优良种源,对2次6~7年生乐昌含笑多点种源试验林数据作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及4个形质性状种源间,除树干通直度外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种源与地点互作仅第2次试验的3个生长性状和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叶片大小、树冠浓密度和冠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年生长量"指标值对2次种源试验的生长性状数据做综合分析,采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选择出优良种源6个,分别为南雄江头、始兴刘家山、南雄帽子峰、始兴都亨、仁化长江和江西龙南,材积增益达11.95%~41.03%。  相似文献   

11.
乐东拟单性木兰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种子、苗期以及幼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苗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5个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造林保存率种源间差异显著,来自北部的种源,如浙江龙泉种源保存率较高,而来自南部的海南尖峰岭种源保存率较低;幼林期4年生树高、5年生树高和胸径、6年生树高和胸径等5个主要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855~0.930,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主要生长性状的表型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乐东拟单性木兰苗高和地径与纬度负相关,表明随种源纬度的升高,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苗期生长有减小趋势;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树高和胸径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幼林期试验结果,选择出浙江龙泉、福建顺昌和湖南新宁3个优良种源.通过聚类分析,把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初步划分为3个区:西部种源区、东部种源区和南部种源区.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6,(5):107-111
对9个不同种源的巨桉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自然侵害后的受害情况、生长性状和干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受害程度不同,其中,种源南非1/SAG-TER1受害最为严重,种源南非6/SAG-URO受害最轻;不同种源的生长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种源南非6/SAG-URO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均最大,且与种源16892和17907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巨桉树干通直度、圆满度无显著差异,分枝状况有细微的差异,分枝角度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种源巨桉生长性状和干形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幼林树高与受桉树枝瘿姬小蜂侵害状况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对不同种源的巨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种源南非6/SAG-URO的抗性最优,可以作为后续抗性选育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6省(区)37个木荷种源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木荷苗高生长以8-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0%~56%,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木荷种源选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广东开平、阳山、韶关,福建华安,江西上犹等苗期生长表现突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一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杂种落叶松家系苗期高生长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落叶松杂种苗与各优良种源苗(2年生)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26.8%~46.9%之间,平均为32.8%;各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青山种源杂种苗高生长最快,为49.21cm,小北湖优良种源苗高生长最慢,为22.6cm,青山种源高生长比小北湖种源高生长快117.7%;23个落叶松各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黑龙江青山Q6号家系(58.04cm)比生长最慢的小北湖家系(22.6cm)快156.8%.各家系内苗高存在丰富变异,变异系数在17.5%~46.9%之间,平均为26.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17.
南酸枣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主要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中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源、家系的早期生长性状及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早期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有极显著的差异;树高、地径、冠幅的遗传力均在0.5以上,种源遗传变异丰富,改良潜力较大;树高、胸径、冠幅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种源地环境因子对红锥早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对树高、地径、冠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影响;综合分析显示广西南宁、广西浦北、广西岑溪种源早期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对表现较好的3个种源的55个家系聚类分析显示,早期生长性状最好有7个家系,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加以特别注意;早期生长性状最差有1个家系,不可作为选育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10个枫香地理种源6 a生幼龄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以及物候节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且两两生长性状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在武汉市九峰试验林场生长的优势的种源有‘江苏南京’和‘云南富宁’,而生长最差的种源是‘河南南阳’和‘河南商城’。枫香树高分别与经度和年降水量呈现显著正相关,且胸径和材积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枫香的萌动期、绽叶期、展叶期和落叶期等存在显著差异,处于低纬度的‘广西岑溪’和‘云南富宁’种源的萌动期、绽叶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落叶始期均较其他高纬度种源早,而落叶盛期和落叶末期又较其滞后。  相似文献   

20.
经过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与纬度呈紧密负相关,胸径早晚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参试的优树,优良林分及湿地松与马尾松种源之间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根据试验结果:选出了适宜桂中及相应地区引用的广西宁明,广东高州和广西忻城三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