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乌龙茶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两方面对乌龙荼做青技术展开综述,包括不同阶段乌龙荼做青工艺及做青环境中温度、湿度、气流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空调做青的发展状况并对乌龙茶做青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独特的品质主要在做青工艺中形成.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做青强度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并对今后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 ,研究做青强度对做青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总糖减少 ;做青强度越大 ,水浸出物总量、多酚类总量、儿茶素总量和氨基酸总量也减少较多 ;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 ,但强度不同 ,下降幅度有差异 .还讨论了上述生化成分的变化与乌龙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是于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 、顺-莉内酯、β-紫罗酮+顺-苯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 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做青技术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做青工艺上的应用方向.[结论]应用智能化技术开发清洁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的做青装备是乌龙茶做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授青可以促进香精油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轻做青基础上,适当增加摇青次数可以促进香精油的积累,橙花叔醇、芳樟醇、α-法尼烯、(Z)-已酸-3-已烯酯+苯乙 醛等香气组分相应增加。笔者认为,在闽南加工工艺条件下,橙花叔醇是乌龙茶最主要的香气组分,与肉桂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振动做青对闽南乌龙茶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方式的环境条件、不同气流输送方式和不同摊叶厚度对青叶叶温、水分和细胞破损率的影响,优化了气流输送方式和摊叶厚度参数,并与传统做青和空调做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青、晾青均输送0.64 m·s~(-1)微风气流,摊叶厚度为50 mm时,振动做青叶层空气的温度22.07℃、相对湿度66.61%、CO_2含量362.50μL·L~(-1),做青叶的叶温20.44℃,能为闽南乌龙茶振动做青提供适宜的叶层环境条件;振动做青叶的失水量和失水速率显著高于传统做青,细胞破损率及其均匀性显著高于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梅占,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分析香气组分在做青过程的形成与消长规律,表现出呈递增趋势、递减趋势、先增后减变化及仅在毛茶中检出等4种情况。这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反应了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与消长的特点。同时说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还直接影响着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率。分析人工做青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做青的毛茶样,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证实了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试验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做青环境中对应阶段青叶间的香型相似率大,都在0.95以上,表明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本试验人工环境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比自然环境中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内质较优异。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采用切细做青新工艺,并将其与传统做青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做青条件下,切细做青叶的水分变化及叶象变化趋势与传统做青叶基本一致。切细做青叶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毛茶品质与传统做青叶相近。切细做青的特点是理化变化速度较快,因而可缩短做青时间,简化做青工序。它可能成为乌龙茶工艺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茶树甲羟戊酸激酶基因(CsMVK),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及在不同组织及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RT-PCR扩增CsMVK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CsMVK)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CsMVK在茶树不同组织及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的CsMVK基因(GenBank登录号MF668187)全长145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41.18 kD,理论等电点(pI)5.88.CsMVK蛋白具有GHMP_kinases_N domain和GHMP_kinases_C domain 2个功能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中,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sMVK与三七、常春藤的MVK聚为一类,表明茶树与三七、常春藤的亲缘关系最近.qPCR检测结果显示,CsMVK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排序为:果实>根>叶>茎>花;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从鲜叶到晒青叶,CsMVK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晒青到一摇过程中表达量下降,经过3次摇青,其表达量持续升高并在杀青前达最大值,与其他做青阶段差异显著.[结论]CsMVK基因表达与茶叶香气品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将新型滚筒式乌龙茶做青机与闽南、闽北的做青机具进行试验对比 .结果表明 ,新型做青机加热温度可控 ,适合于春季低温高湿气候下的萎凋和做青 ,通风性能得到改善 ,风速分布较均匀 ,滚筒转速灵活可调 ,摇青质量高于传统摇青机 ,电加热器件节能低耗 ,清洁卫生 ,可实现做青过程的自动控制 .新型做青机的使用性能优于传统做青机具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做青过程茶梢水势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蟹鲜叶经晒青后分别进行做青和室内萎调,采用120℃快速法和小液流法测定鲜梢、做青梢和室内萎凋梢各阶段的组织含水量和组织水势.结果表明,不同茶梢状态的水势差异显著性与含水量差异显著性相似,但水势能表明水分的流向和限度.便叶之间的水势差异达显著水平,第二叶与第三叶之间的水势无明显差异.做青对茶梢水势有影响.摇青和晾青的水势变化达显著或极显著,这种变化因工艺进程而异.室内萎凋过程水势变化前期较平稳,中期略升,后期剧降.做青过程中随摇青和晾青的交替反复作用,茶梢组织水势呈现多次升降的工艺节奏.“还阳”与“退青”现象从水势变化中得到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烘焙处理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为乌龙陈茶烘焙提供参考。[方法]以常温放置了2年的白芽奇兰颗粒乌龙陈茶为原料,研究电焙笼烘焙、炭焙2种不同烘焙方式对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影响。[结果]电焙笼100~110℃烘6 h或120℃烘3 h,有利于乌龙陈茶品质的形成;炭焙对样品的品质提升明显,陈茶经相对低温(80~85℃)炭焙后,汤色变深,滋味变醇厚,含炭香,随炭焙年份的增加,茶汤变得更加顺滑、甜醇、有活性。[结论]烘焙是改善颗粒乌龙陈茶品质的有效途径,炭焙对其品质提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迅速脱水干燥保香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进行乌龙茶干燥工艺试验,揉捻叶不经冻结,直接在干燥机内加低温干燥。该方法与常规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干燥所需的时间,而且乌龙茶产品香气鲜灵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芬芳,综合品质明显超过传统热风干燥的鸟龙茶品质。这是一种既能提高乌龙茶品质,又能较快干燥的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